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 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5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问题可能与中年无关。在姚鄂梅的中篇小说《忽然中年》中,一对奋发上进而春风得意的夫妻不得不停下来。他们的运气不太好,但是他们已经习惯了成功,所以,一旦停下来,他们就焦虑、茫然。他们无法安顿自己,他们感到舞风去了,秋风来了,他们把这叫做“中年”。
       在窗外,大街上的人们正急匆匆地行走,没有人停留,没有人闲着,大家都在奔赴某个地方,我们见面时都会说“忙啊”。有时你会觉得这忙碌的人群中有一种焦虑:怕不忙,或者怕被人看出自己不忙。因为忙是好的,说明正在成功或将要成功,说明活得很有意义很有内容,我们都以自己的忙自我安慰:你看,这个世界缺了我还真是不行。
       但是,在我们自己制造的这一片忙碌中,我们来不及想想我们错过了什么,生命并非只有向前一个方向。通过记忆,我们回到过去,通过停留,我们充分地感受现在,我们还可以有梦想,梦想启示我们生命不是一条直线,它有各种可能的方向。
       所有这一切,我们都顾不上。《忽然中年》里的明义和李华也顾不上,但是现在,他们不得不停下来,这时他们却发现他们已经不知道怎么停留了。
       也就是说,这篇小说所探讨的终究不是中年问题,而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一片重要的空白。当我们将人生的意义简化为奋勇地忙、奋勇地去成功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已经不会爱,不会真切地看待世界,不会依从自己内心的道德体验去行动——令人深思的是,忙人们时刻在行动,但他们却无力行动起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忙只是被生活所支配。
       所以,《忽然中年》见证了我们大家正在经历和将要经历的事。姚鄂梅的笔其实也是有些匆忙——这篇小说节奏从容一些可能会写得更好,但她有敏锐、宽阔的眼光,她的小说照亮了我们意识中某些重要的盲区。在小说的最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在振振有辞地反对明义收养一个可爱可怜的孩子,这时,我们——读者和编者——应该掩卷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会站在哪一边?请真诚地同答。如果我们实际上是站在那些反对者一边,那么,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我们那些言之成理的说辞,让我们想一想我们的道德责任。
       一篇小说,能够对生活、对这个时代人的道德境遇提出真正的问题,这已经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