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书评介]地域视角:运河流域社会变迁研究新探索
作者:蒋明宏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来研读王云教授新著《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深感这是我国区域社会史研究的一项重要收获。这部书在运河与山东的空间交叉点上,在明与清的时间连续体中,揭示了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和发展脉络。
       自明初重竣会通河,作为连接南北的唯一大通道——运河的作用空前重要。而运河流经山东近千里,北系京师,南控江淮,为每年数百万漕粮必经转输孔道,使山东在运河中的地位十分突出。以往学界对此虽已有所关注,但大都限于对运河河道本身的探究和工商业城镇的个案考察。而《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一书则将山东运河区域作为一个整体,用社会史的方法全面深入地探讨了这一独特区域社会变迁的原因、趋势和特点。这种新的研究视角,给人以新的启发。《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在几个方面颇有创获。一是对明清山东段运河变迁与鲁西区位优势及其衰变之关系进行了考察,该书的“上篇:运河贯通和鲁西区位优势的形成”对此着力论述,提出随着运河山东段的修浚和管理情况的变化,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划分为明初洪武至正统年间的复苏阶段、宣德至清中期的走向繁荣阶段、清中期以后的衰落阶段的观点,并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这为山东乃至整个运河区域社会变迁史的把握提供了重要思路,也对寻求当今社会发展的借鉴大有裨益。二是从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角度对明清山东商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作出阐述。本书的“中篇:商业的繁荣与产业结构的新变化”,为我们勾勒出这一区域完善的商业网络和活跃的商帮经营的繁荣场景。在这里,作者对商帮问题的引入尤为有益,目前有关市场和商帮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往往将二者作分别的考察,而王云的研究是将市场和商帮结合起来,把商帮集中于各级商业市镇中进行动态的比较分析,在他们的势力消长及与当地社会的冲突融合中,揭示社会变迁的轨迹。这对于相关研究是一种富有新意的推进和补充。三是对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文化及社会风俗变迁及其特点展开深入分析。在“下篇:莆北文化交流与社会风俗变迁”中不乏以比较之视野从共性中把握山东运河流域地域特性之妙笔,比如科举教化之风和嗜酒尚武之俗并呈,奢靡之风随漕运、海运形势变化而东渐,等等,令人颇获收益。
       读王云的新著,还能感受其务实学风。当初她获准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全称是《明清运河区域社会变迁》,这极易写成洋洋数百万言却难出新意的“凿空”之作。为使新著能扎实深入、富有特色,数经推敲、屡易提纲,作者最终确定以自己熟悉的山东运河区域作为本书的研究重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也是她的独到贡献所在,是以往所见运河流域研究的通史类著作无法取代的。因为,史学工作者对区域发展特性的剖析和对历史变迁大势的把握是同样负有责任的,每个地方在制定现今的发展战略时,不可能只依据一个笼统的历史概括。由特性而观共性,也具有更客观、辩证的意义。当然,王云的务实学风也体现在书中翔实而丰富的参考资料上,这成为她新著的一个特色。这些资料除各种史籍、方志和文集外,还有许多碑刻、家谱资料,其中有不少是经过田野调查搜访、拍摄而来的,另外书中引用了一些以往在国内尚未见的文献也十分珍贵。为进行该项研究,作者不避寒暑跑遍京杭大运河流经的各个区域,进行实地踏勘,使她的新著增添了由田野调查所带来的鲜活气息。
       读《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社会变迁》,除了感谢王云新著所赐教益.又因自然之兴趣,对她、也对相关研究者抱有进一步的冀求。不揣冒昧,搜剔一二如下:其一,山东运河流域与江浙运河流域在近世社会为何逐渐分道扬鶹,其中有何个性原因及内在规律?其二,明清山东运河流域之产业结构变迁中农业之地位及作用走向如何?如此等等,期待今后在王云及其他学者有关山东及其他运河流域历史研究的新著中不断受益。笔者也期待,有关京杭大运河流经之其他地域社会变迁研究的新著能尽早问世,这样,不同地域的研究将能给我们以真正全面而客观的“运河中国”之面貌。
       (作者系江南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