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新书评介]探索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的创新之作
作者:王晓红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解读模式、解读方法问题,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正确理解和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以来,国内外理论学者以各自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各具特色的解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仍然存在许多重要的问题和论争。解读模式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大意义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关注。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解读方法、解读模式,迄今在理论界尚无统一的见解,更缺乏对解读方法本身进行系统完整而有相当份量的研究和论述。这种研究状况同这个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北京大学哲学系王东教授所撰写的专著《马克思学新奠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是对这种状况的一个重大突破,具有开创性和填补空白的意义。据我所知,该书是迄今为止我国全面系统介绍和研究马克思哲学解读方法论的第一部著作,更是提出开创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拓荒之作。
       《马克思学新奠基》共约60万字,分为3篇10章。综观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探索马克思哲学解读的新方法、新路径,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哲学问世以来理论界对其的各式各样的解读模式和研究成果,进行回顾、总结和反思。作者对国内外长期流行的理解和解释马克思哲学的方法论作了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勾勒出在每个时代起主导作用的马克思哲学的解读模式,即“以恩解马”的解读模式、“以苏解马”的解读模式和“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并且把每一种解读模式放在它们具体的历史背景下,作出了独到的功过得失评析。
       第二,作者在反思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150年的历史进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马解马”的新解读模式。这一新解读模式的提出,并非只是口号性的,而是具有非常鲜明、具体和现实的针对性,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和理论研究方法,既有助于我们真正澄清马克思哲学的革命实质,也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提供了新的基础和视角。作者并非简单地倡导“以马解马”这样一种解读原则,而是对这一新的解读方法做出了由浅至深的十点具体规定,用作者的话说即“十个步骤”:根据本人文本、还原独特语境、结合人生道路、多重历史背景、追溯理论来源、把握来龙去脉、抓住理论起点、结合整个体系、关照内在逻辑、忠于精神实质。
       第三,作者不仅创造性地提出了“以马解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方法,还在此基础上开拓性地提出了开创“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重要理论目标,并且系统而深入地探讨了如何建构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中国马克思学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哲学基础。该书将关于马克思文本目录和文本版本的演化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加以整理并使之序化,就资料的丰富程度而言是非常可观的,为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当然,作者并非提纲架构式地对“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创立进行设计,而是对实现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以马解马”解读模式所需的四大支柱,即新型解释学、新型目录学、新型版本学和新型文本学,均一一作了深入的、专题式的、近乎详尽无遗的阐释,对涉及到的每一具体问题都尝试做出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就目前学界的研究工作来看,《马克思学新奠基》一书中所提供的资料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马克思学”的研究领域是最详细全面和最具有权威性的,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推进和创新做出了重大的、奠基性的贡献。
       如何以新的、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解读方法对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本身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和研究,以构建起真正的“中国特色马克思学”?从这个角度来说,书中的若干相关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例如,马克思重要的哲学文本《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及其手稿、晚年笔记等涉及的具体理论问题的分析评判,马克思思想来源、马克思黑格尔学术关系、马克思一生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等重要问题的探究等等。作者在一开始也明确指出,该书只是其将陆续推出的马克思哲学新解读三卷本之一。因此,我们有理由期待作者在后继研究中,通过新资料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提炼升华出更具原创性和前瞻性的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