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和谐社会研究]国际环境条件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杨金卫

《东岳论丛》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关键词]国际环境;和谐世界;和谐社会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有力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要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而且要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和国际环境,积极推进和谐世界的建立与形成,促进中国与界各国的共同发展繁荣。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353(2007)04-0038-0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准确判断国内外形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不仅要促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和谐稳定,而且要充分发挥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世界的共同发展和繁荣稳定。只有在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上,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创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和环境保证。国际局势和国际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对我国有机遇也有挑战。我国要通过全面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应对、化解风险,进一步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主题。新世纪国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尽管局部冲突和非传统安全因素日益突出,但是争取较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目前,各国从实现本国2l世纪发展的战略考虑,形成了既相互借鉴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竞争的格局。这种国际大格局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只要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就能够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自两极格局瓦解以来,国际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多极化趋势出现。进入新世纪,国际关系中出现新矛盾、新问题,但总体上看,多极化趋势在全球或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美国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实力超强,经济总量约占全球1/3,军事开支相当于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但是,从现实和未来发展趋势看,世界不是单极格局。欧盟扩大,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其经济总量与美国相当,拥有世界最大的内部市场和外贸总额。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冷战后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力图向政治大国发展。俄罗斯政局趋于稳定,经济增长加快,虽然与前苏联相比实力大大下降,但它拥有丰富的资源、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较好的工业、科技、教育基础,是世界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力量在增强,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在增大。当然,世界多极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曲折和反复。在世界走向多极化的过程中,广大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利益,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斗争始终没有也不会停止。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强,是当今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第三,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经济全球化突出地表现在世界贸易的增长、外国直接投资的增长和跨国公司的发展。它大大加深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也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变迁。经济全球化趋势既给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带来巨大动力,也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使世界各国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利用国际资本,引进先进技术,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增加了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发达国家处于主导和有利地位,发展中国家更易于遭受各种经济危机和风险的冲击。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我们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供了可能。我国现有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有很大差距,但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全面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条件和时机日趋成熟。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不仅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然要求,也将有利于中国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国际竞争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迅速增强中国应对风险和挑战的意识和能力。
       第四,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当今世界,以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主要内容和标志,它为各国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挑战。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而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竞争又取决于人才和教育的竞争。世界各大国纷纷制定以开发高技术和发展高技术产业为中心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抢占科技制高点和世界高技术产品市场,提高和加强自己的实力地位。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求发展中国家搞好经济与文化的全面协调发展,确保本国的文化安全。科技进步、发达国家产业升级和转移也为我国提供了承接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我们有可能利用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加快自己的发展。
       第五,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争相追求的一大潮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生产和消费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越来越大,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已经对人类的生存繁衍,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人类在经历大自然的报复的种种痛苦之后,终于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世界生态环境保护和文明发展方面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应积极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全面总结世界各国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可以在更高水平上推进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在当今世界,如果没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周边和国际环境,闭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积极营造安全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和谐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是大势所趋。
       首先,协调内政和外交的关系是治国理政和求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
       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使得我们发展的竞争半径更加扩大,国际关联度和参与度更加密切和深刻。在对外开放环境中谋发展,对外开放要服务于国内发展和改革,国内发展和改革也要考虑努力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两者协调发展,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始终保持一种富有生机与和谐的运行状态。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经验表明,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执政党来说,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必须妥善处理错综交织的国际事务,正确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有机协调好内政和外交的关系,促进国内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世界的持续和平与稳定。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趋利避害,不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努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国际条件,促进和谐世界的形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其次,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是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前提和基础。在世界发展史上,后起大国的崛起,往往都是通过武力和战争挑战原先的大国,建立新的霸权和国际秩序,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我们应当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依靠自己的优势、资源和创新,实现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彻底抛弃世界历史上大国武力崛起的旧道路。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必须充分利用世界总体趋向缓和、稳定与和平的大好时机,充分利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机遇,实现自身发展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在总结世界大国发展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走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等新世纪发展的新道路。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以和平方式发展,以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政策,在国际事务中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和负责任地参与,全面认识和把握国际形势对我国的影响,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应当以更加积极、更加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磋商和制定,通过积极参与战略,充分反映合理主张,努力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坚决维护和拓展我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只有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不渝地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一切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周边外交、发展中国家外交、多边外交、国际组织外交、政党外交和民间外交等各种对外交往关系,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才能实现。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和平发展也有利于周边稳定和世界和平,并为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创造发展的机遇,实现双赢和共赢。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我们党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党和国家50多年的执政实践和外交经验表明,应对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推进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洞察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认真分析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客观地全面地研究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科学判断和正确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和特点,提高国际战略思维水平,主动顺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做到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内外兼顾、趋利避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我们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战略思维的能力,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要重视学习和掌握当今世界的经济、政治、法律、科技、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知识,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既要看到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总体环境有利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也要看到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种复杂问题和不确定因素,看到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不利因素,看到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首先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紧紧抓住并且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主动权。
       妥善处理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既给我国提供了发展机遇,也不可避免带来严峻挑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新贡献,就必须妥善处理好国际事务和国际关系,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
       第一,对周边国家坚持“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方针。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集中精力推进现代化事业,需要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为了塑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我国不仅要注意将睦邻政策的许多好传统加以继承和发扬,而且要理解周边邻国对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持有的复杂心态。为了从根本上减少和消除周边国家对我国崛起的疑虑,促使我国同周边邻国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需要对传统的睦邻政策加以丰富和发展,尤其是需要从政策实践而不仅仅从口头上解决和消除“中国威胁论”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在坚持传统睦邻友好政策的基础上,针对周边国家进一步提出了“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方针。例如,我国与东盟就成立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协议,并成为东盟以外的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国家,使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10+1”合作机制在经济与政治领域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促进了东盟与中日韩在“10+3”框架内的合作。我国同俄罗斯及中亚国家之间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展开了全面合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新的睦邻友好政策也为我国与日本、韩国之间的双边与三边合作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对我国和印度双边关系的突破也起了重要推动作用。“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不仅促进了我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而且用事实批驳了“中国威胁论”。
       第二,在国际安全领域大力倡导新安全观。为了以和平方式解决中国和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的传统安全问题(如与领土争端、宗教民族矛盾、武器扩散有关的地区热点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如国际恐怖主义、跨国犯罪和环境保护等),我国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合作”为基本内容的新安全观并付诸实践,对缓解我国同其他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推进地区安全合作均发挥了积极作用。新安全观是对冷战后国际安全的新特点、新潮流和新问题的一种积极探索和反应,经过充实和拓展,对于在国际安全上倡导符合世界共同利益的新思维和新举措可以提供引导和启示:“互信”提醒人们注意冷战后国家间关系特别是大国间关系的“非对抗
       性”;“互利”的安全内涵是“共同安全”;“平等”追求的是公平和公正而非强权和霸权,基础是尊重国际法和国际行为准则,遵守国际游戏规则;“合作”的出发点在于寻求伙伴而不是寻找对手。新安全观是我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一种发展,其精神不仅适用于中外关系,而且对于解决和处理国际安全领域中的许多问题也具有普遍意义。我国的新安全观已经转化为政策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朝鲜核问题上,我国在有关各方之间积极斡旋,先后促成了三方会谈和六方会谈,使事态得到有效控制,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积极评价。近年来基于新安全观在上海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信会议、欧亚首脑会议等框架内提出的许多政策倡议,也增进了地区及国际之间的沟通、信任与合作。
       第三,积极倡导新的国际合作理念。作为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和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选择自身发展道路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必须依据自己的国情,否则不会成功。对于涉及中国内政与主权的重大问题,越来越注意避免从僵化的观念出发和以简单粗糙的方式回应有关压力,而是采取了开放的姿态、包容的心理和理性的方法应对这些挑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代表先进生产力和人类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不仅是对执政治国理念的发展,也要求我国超越意识形态看待和把握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为我们借鉴和吸收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奠定了理论基础。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不仅对当代科技革命浪潮、经济全球化以及和平与发展等世界大趋势的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和客观评估,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广泛地发展同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而且更加乐于听取国际社会对我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善意批评与合理关切,敢于大胆吸收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有益经验以改进自身。这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而且对于消除国际社会某些方面对中国的误解,回应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恶意攻击,也更加有效。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人权合作中的姿态由被动转向主动,理论主张更加丰富,从反对干涉到倡导对话,从强调人权的阶级属性到认可“公民权利”,从侧重国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到同时注重“政治权利”。我国人权观的发展和进步也引起了人权政策和安全政策的调整。
       第四,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维护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于未来世界格局,我国应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积极推动多极化进程。我国不仅在同自身利害关系密切的国际问题上积极调整政策和更新理念,而且在未来世界格局等关系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重大问题上增强了责任感,在国际上树立起和平公正、稳健负责的大国形象。我国同其他任何国家特别是大国相互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也不处于当今国际矛盾的中心位置。我国主张多极化,绝非单纯从自身利益出发,而是为了主持国际正义,维护国际法在国际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与进步。我国多极化主张的实质是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与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法理基础是一致的,不仅反映了世界多数大国的要求,也体现了世界众多中小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响应。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多极化主张倡导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按照公正合理的原则展开平等合作与公平竞争,实际追求的就是这种境界。虽然实现这一理想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但推动世界逐渐接近这种理想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这体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共同愿望,也符合国家间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的大趋势。这种多极化理想同我国对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视并不矛盾。提高综合国力有利于抵制强权政治,也有利于参与公平的国际竞争。
       第五,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是建立稳定、和谐的多极化世界的重要前提,是我国多极化主张的必然要求。现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总体看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仍存在许多不公正不合理的因素。从理论上阐明我国倡导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该注意“新”、“旧”的实质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一个道义概念。“新秩序”与“旧秩序”的区别,并不在于其是否已经存在,或存在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其是否公正合理,是否有利于抵制强权政治,维护国际关系的法理基础。弄清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联合国宪章倡导的精神和其他国际公认的行为准则,虽然已经提出很久,但只有一部分在国际法和国际游戏规则中得到体现,还有许多没有得到落实。国际法体系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应将联合国宪章等重要国际文献虽然没有涉及,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已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按照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在国际游戏规则中体现出来。中国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努力方向,一是要坚持已经在国际法体系中得到体现的联合国宪章的有关精神和公认的国际行为准则;二是要争取改变违背联合国宪章基本精神及国际公认行为准则、明显偏袒少数国家利益的国际法规。如国际经济秩序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三是要呼吁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公认行为准则所倡导但尚未实现的有关精神在国际法规中体现出来;四是要改进联合国宪章由于历史局限未能充分涉及、或者虽有涉及但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国际秩序问题,包括联合国本身的改革问题。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现行国际秩序不改进不行,但也要在改进过程中防止出现无序。现行国际秩序不仅存在改进问题,而且其合理成分与基本稳定正面临国际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严重冲击和威胁。因而,中国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负有双重使命,既要改掉现行国际秩序中的不公正因素,也要反对和抵制强权政治对国际秩序基本稳定的冲击。这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中国同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责任编辑 韩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