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松柏发新枝
作者:张艺声

《人民文学》 2005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种子的发芽、生长、开花,要从水分、空气、阳光、泥土中吸取养料;观念的成熟与成形也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发展。
       ——泰纳《艺术哲学》
       一、教育新生态:名校办民校,长江三角洲绽放出并蒂莲——上海外国语学校与台州市外国语学校,宛若松柏发新枝,根深叶茂。
       A 长江三角洲,遍地绽放教育之花,簇簇耀人视域。我把眼球抛向黄浦江和台州湾,浏览着校园文化,闪进眼帘的有两朵鲜花:一朵是火红欲燃的奇葩——上海外国语学校,一朵是含苞待放的蓓蕾——台州市外国语学校。这两朵花又幻化成浙江台州旅游胜地神仙居的大片杉林。很神奇,真的,每簇杉树都是一大一小紧抱着、亲昵着,游人称之为姐妹树,有的干脆叫她(他)情侣树。情侣在山风的吹拂下,婆娑起舞,那籁籁低语,恰似情意绵绵的情侣在“展眉喜兴发,顾眄神采奕”。她不就是那么富有青春期的生命力,把青少年的心儿吸引过去的“上外校”与“台外”吗?
       我用手机摄像镜头把“上外校”拍摄下来,播放出来,让青少年,还有家长们共游同赏这道亮丽的教育景观吧!
       上海外国语学校1963年9月呱呱落地就吮吸着黄浦江的乳汁长大。她从襁褓中成长,由少年而青年而壮年,今年已过了不惑之年。一位校友从美国馈赠母校一副祝贺楹联:走四十年风雨历程,育千万名风流学子。该校有多少学子散播在世界各地啊!他们为母校而自豪,因为这是全国首批创建的外国语学校之一,又直属国家教育部,受上海市教育局和上海外国语大学双重领导的一所具有外语专业性教育的学校。她培养出来的学子——从驻美大使到学者专家都禀赋着校训所锻铸成的品格:自强、至诚、志远。这一校训基因链一代克隆着一代,每年都有许多毕业生,考进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等世界著名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学校还把在读学生陆续派往日本樱美林高等学校、德国汉堡的克里斯蒂安高等学校以及其他国家的中等学校、高等学校进行校际交流;每年有数百人次的在校生要投身于接待一批批来上海访问的外国政府代表团、传媒记者、访问学者和旅游学生。所以,上外校的学生不但是学校的精英晶牌,而且是上海代表国家的形象大使。
       上外校,对外是形象大使,对内是精英品格。这种气质品格像血融于水一样融于2000多位学生、170多位教职工和4位外籍任教专家中,转化为良性基因。基因链存在于各门课程建设库中。上外除了设置一般中学课程外,还在外语科目中特别开设英、德、法、日、俄等五类语种的课程,有3/4学生主修英语。这种良性基因链营造着人才链、人才团,戴起了各种耀眼的桂冠:荣获全国英语口语大赛特等奖:荣获全国日语大赛第一名;在超越中学时段参加大学生平台的德语“水世界”(water world)全国大赛前十名中包揽了第三、五、七等三个名次。在中美学生运用对方话语进行演讲比赛中包揽两个第一名;在世界中学生数模比赛中荣获一等、三等奖;在上海市科普英语竞赛中连续四年荣获团体一等奖;学校“五元素”小组的学生在世界范围内,通过计算机网上竞争,作为上海市唯一代表赴美国参加世界中学生高峰会议。这一系列的蟾宫折桂给上外校平添了多少荣耀啊!顶顶桂冠仿若黄浦江畔那矗人云霄的东方明珠,闪烁发光。
       这光波向台州湾的科教兴市闪烁!
       这光波照亮了台州人的办学思路!
       这光波辐射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开篇!
       B 新兴的台州市于1995年崛起于东海黄金海岸线,中心区由椒江、路桥、黄岩三区组合而成,主宰着全市九个县(市)、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人脉。
       2003年4月的一天,三辆黑色奥迪轿车沿着市府大道平缓地驶向市府大楼大门前的甬道。车上走下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兼上海外国语学校校长吴友富教授、博导,上海外国语大学网教院副院长王建华博士、教授、硕导等一行人。第二辆车上走下了台州市市委常委、公安局长陈子敬、副局长周星耀等一行人。第三辆车上走下了台州市市委候补委员、教育局长朱李益、副局长许建强等一行人。宾主步履稳健,面呈笑意,乘上电梯,来到小会议厅。副市长朱贤良、市府副秘书长陈连清早在会议厅门口恭候了。
       会议厅的友情氛围浓浓的。市委书记史久武、市长瞿素芬同时站了起来,分别与吴、王两位教授握手。示意请坐以后,史久武说:“听朱贤良副市长;朱李益局长说,吴教授是温岭人,王教授是路桥人,爱恋故乡,接受我们引进,在椒江创办一所上海外国语学校分校——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我们十分欢迎,真诚感激!”瞿素芬转过脸来对史久武说:“这种办分校的形式在上外是破例的,在长三角也是首例呢!”史久武接着说:“这是让故乡台州更快更好地走进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一份贡献嘛!”瞿素芬告诉客人说台州在长三角城市群中,GDP名列第九位,而且还要发展,要赶超。她接着用手指了指坐在旁边的陈子敬、朱李益两位局长,说:“在这新形势下,我们感谢陈子敬、朱李益两位局长,通过友好往来渠道,同你们多次对话、磨合,从合作意向走到了合作达成,让台州教育也能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哪!”吴友富听了史久武;瞿素芬这一席肺腑之言,很受感动,实打实地向史久武、瞿素芬说:“我们在台州创办外国语学校是双赢的,接轨也是双轨并行的。既是发展上外校,也是发展台州教育。”吴友富喝了一口茶,停了停,指着王建华说:“董事会聘请上海外国语大学网教院副院长工建华教授为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这开篇文章由他做,今后请你们多多关照。”王建华接过话茬:“我于机遇与挑战并存之时受命创办台外,不但要有创新的精神,更要有开放的理念。路桥是我的老家,椒江是我的新家,今后在筹建过程中,有困难、有问题请在座各位领导多支持、多关怀啊!”市委常委陈子敬多年主管公安系统,但他作为常委又很关心教育事业。他听副局长周星耀谈起过上外校的辉煌,在市委会议上碰到朱李益,就把这情况反馈给朱李益说:“老朱,信息时代,信息就是市场经济,我提供给你,你要发挥它的效益啊!”朱李益当即表示一定让它开上高速公路。这时,陈子敬微笑着看了朱李益一眼,两人内心相互有感应,朱李益向他点了点头,表示你的讲话也代表教育局的意见。陈子敬抽了口烟说:“我们引进上海外国语学校,你们呐,在椒江创建台州市外国语学校,这是你们眷恋故乡、建设故园的表现,也是你们用创业精神开拓台州教育事业,拓展台州的人文命脉。这是人才资源的投资和积累,十分宝贵啊!”陈子敬一说罢,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贤良说:“上海是长三角的龙头,台州是长三角的龙尾。上外校是名牌老校,像一株参天松柏,台外是这株青松翠柏上新添的嫩枝。台外由上外校控股,是因为你们能转动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和科技流。所以,我们从内心感谢上外校,也感谢你们两位董事、校长来到台州给我们及时地传经送宝!”朱李益翻动笔记本,看了在座各位一眼,说:“各位市领导和上外领导、教授刚才讲得很中肯,对我们教育局是很好的指示。我们专门指定许建强副局长具体负责这项工程,全力以赴,支持王建华博士、教授的筹建工作。”然后,他汇报了前阶段所做的两件事:一是成立了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筹建领导小组,由朱贤良副市长任组长,陈连清副秘书长等四位任副组长,许建强等九位为筹建组成员,筹建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内,主任由许建强兼任;二是计划中的校址选定在台州市大学园区内,与台州学院第三校区毗邻,在市府大道与台州大道交汇处的黄金地段,占地213亩。前期的基建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这次关于创办一所中等学校的议题,竟然提到市委、市府、市公安局、市教育局等最高决策人前面,予以联合讨论决定,那是台州教育史上空前未有的举措。2004年3月23日,瞿素芬市长在台州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告:“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突出主城区的教育地位,吸引各地名校来市区办学。开工建设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积极筹划建设市直属九年制学校。”这是21世纪教育兴市的召唤。台外在2004年9月已招收初、高中新生共四个班级,新校区还未破土动工。王建华说:“今年无论如何要招生开学,古人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就搞‘借米之炊’吧!”他驾着轿车驶上高速公路,分列两路:一路跑省发改委,争取台外的建设工程作为特殊立项上报国务院审批;一路租赁校舍暂时上课。九月一日,准时开学了。
       从教室里传出的教师讲课声音,是春天的布谷鸟在欢叫“布谷——播谷——布谷”的乐曲……
       C 台州市外国语学校位于大学园区内,永宁河东侧,台州大道与市府大道像条飘带环绕着它飘动。园区内已建成了“台州职工技术学院”、“台州电视大学”、“浙江现代艺术高等专修学校”、“浙江台州卫生学校”(台州学院“医学院”)。将要大兴土木的就是台州学院第三校区和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王建华较劲:打造校园也要品牌意识、现代理念,特别是台外的前景,不但要与上海接轨,而且要面向世界,非规划设计好不可。因此,他特邀规划方案设计公司陈经理与工程师亲自来园区踏勘。他亲自驱车在永宁河畔的一片原野的机耕路上“指点江山”,要求设计公司应该把台外园在大学园区中营造得既合乎整体性又有特色性,具有21世纪气派和外国语学校的开放风格。车子沿着永宁河慢驶着,王建华开着车子,脑子却又想到自己走进剑桥大学时,吸引他视线的除了古朴的楼群以外,就是那条潺潺流动的卡姆河,像是剑桥历史长流不竭,就说:“我们要把这条永宁河纳入校园景区。她的名称叫永宁河不就是我们学校的理寓吗?”陈经理听了之后说:“王校长不愧是剑桥大学的访问学者、博士、教授,联想丰富,语意深邃。”王建华不是土木建筑专家,但他平时喜爱浏览美学著作,也喜欢游山玩水,总把建筑美学与环境美学结合起来作为景观来观赏,而且给予哲理美的意蕴。所以,他就向公司的工程设计师提出校园文化理念——
       规划目标应该“美观、实用、适度超前”,力求建造一个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所需要的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整个主校区风格统一,气势连贯,注重生态保护,具有山水园林特色,利用水面、草坡进行景观造景,展现出现代理性与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典雅氛围。整个校园要形成弹性生长的宏观可调、微观可看的规划脉络。还要注意校园网络宽带化,便于资源、信息的高效快速共享,提高教学效益。设计师把视线从原野移向王建华说:“王校长的意见很好。我们回去以后,一定想方设法融进设计方案。”接着,他又把自己的规划创意征求王建华的意见,说明“台外”的校园文化特色是要加强言语对话交流空间的营造,通过校园核心区和中轴线将块状的开放空间有机的整合链锁;校园的人文意识蕴含于各种楼馆中,从主入口到次入口都由几条横竖线和廊道把它们链接成整体,大小相间,形体变化,使整个校园富有现代与传统、人工与自然、共性与个性相融合的特色风貌。陈经理插了进来说:“设计师讲的只是外形风貌,我们要透过外形体味到内质,。这就是植树造林如樯,植皮绿茵似毯,间隔着塑造各种不同形象的立体雕塑,中间要突出竖立校训碑碣,镌刻着隽永的校训,给师生有种肃穆感、奋发力。再以镜湖广场、图书馆的造型彰显校园文化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王建华静静地倾听了之后,接过陈经理的话茬说:“校训应言简意赅,易记易行,我要多琢磨琢磨。校园设计当然要注重理念意识,校园建筑空间楼群应该形成场景标识,体现21世纪现代设计理念,注重民主时代的人本观、人情观。”轿车兜了一圈之后,基本上明确了校园功能分区,并初步划出了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和景观区以及如何使它各自独立又相互融合,形成分合有序、自然一体的外秀内慧的校园景观。
       王建华从花园山庄回到康平小区蛰居处,打开电脑,把北京的、上海的乃至英国的、美国的各类学校的景象接收进来,一一扫描过去,特别钟情英国学校富有整体、明快与现代风格。他移动着鼠标,一座体育馆突兀眼前:远眺,细巧的网丝结构墙面如一竿风樯;近望,精美的工艺结构棱角如一只飞鸟,给人以视角的冲击感和心觉的健康感。他的思维又回到将要破土动工的校园原野了,仿佛未来的“台外”校园景区“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二、建校新主角:吴友富走出温岭,走向上海,走向美国,又返回故乡台州办学;王建华走出路桥,走向省外,走向英国,也返回故乡台州办学。他们殊途同归,撑起创办台州市外国语学校这片蓝天。
       A 1950年金秋10月1日,五星红旗从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一年半以后,一个婴儿从台州湾呱呱坠地,取名吴友富。吴友富在温岭泽国镇小学读书毕业后,坐着木炭燃烧的破旧汽车到上海读中学。中学毕业以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上海外国语学院。他虽然坐在上外教室里,但心里却叨念泽国小学。这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故乡情结,寻根情怀。每年春节,台州同乡欢聚时,他都感叹着“别离岁岁如流水,谁辨他乡与故乡”。有一句古诗“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他把“青山”换成“上海无限好,犹道不如归”,因为他的根在台州。虽然今日已是“琵琶起舞换新声”了,但昨日仍然“总是关心旧别悄”。
       在上海工作与来上海探亲的台州同乡时常相聚,畅谈如何报效故乡的养育之恩。有一次春节同乡聚会,王建华教授对大伙说:“我们是教书行伍,在办学方面能为台州的教育兴市出点儿力!”周星耀一听这话,忙接着说:“我们局长陈子敬虽然是老公安,可特关心教育事业。我们台州学校在数量上基本能满足需要,但名校不多。他曾嘱咐我们留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我回去向他汇报一下!”吴友富把两人的话儿连接成一门“公关学”!谁也没有想到“寻根”、“情结”的潜意识与怀乡、建乡的一席谈,竟然“寻”出、“结”出一所“名校办民校”的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美梦来了。
       我打开计算机,寻到了www.sfls.cn的网站,一位台州气质、上海风度兼而有之的中午学者的形象与我的眼球碰撞出喜悦的火花。这点滴火花幻化成为一行行汉字符号——
       吴友富,生于1951年4月,浙江温岭人,教授、博导,中共党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上海外国语学校校长。
       197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留校任教。1985年赴香港中文大学学习工商管理专业。 1989年赴美国继续进修公共关系和现代管理专业,并在西雅图奥林匹克学院、海湾大学任教。回国后,仍在上海外大任教,历任英语系总支书记、校长助理、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兼上外校校长、书记等职。主要著作有《新编现代管理与公共关系》、《市场营销策略与技巧》等书,主要译作有《公共关系与实践》、《媒体公关12条原则》与《英语 368天》等书,主编《外语与文化研究》、《国俗语义研究》(合作)与《全国外国语学校系列英语教材》等书,发表主要论文有《目标管理在高校工作中的运用》、《论管理意识与管理创新》与《品牌立市刻、不容缓》等数十篇。
       我注视着屏幕上的介绍,鼠标不再移动了。眼球抛向上外新闻网,文化教育与外语电化教育等专栏,因为这里都有吴友富的短论、专题等篇什。我的思维在上外与台外之间快速跳跃,叩问电脑屏幕:外国语学校所使用的英语教材不就是吴友富主编的《系列英语》吗?我想可能是的吧!于是又向下移动鼠标,跳出了三行符号:吴友富任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上海国际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吴友富是中共上海市第七、八次代表大会代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台州桑梓父老为新创办的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有这样一位集行政管理型、学者治校型与教授博导型于一身的三型人才任台外董事长而自豪。吴友富呢,也为挑选了上外的高材生王建华博士、教授任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而欣慰。
       我们的学子、家长难道不应该“大厦成而燕雀相贺”吗?!
       B 我与王建华有着四分之一世纪交情的忘年交。我们合作翻译并发表过几篇短篇小说、作品评论,合作撰写过文学理论的论文。他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博士时,我们讨论过如何合作完成比较文学的科研课题。他当时正在撰写博士论文《礼貌的语用学研究》。春节期间,我翻着他特地从上海带给我的这本近26万字的博士论文打印稿,脑子里浮现出新生代高知形象王建华的成才历程。记得2000年春,我到上海时,从巴西大使馆回国任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常务副主任的陈应品做东,请我、丁锡满、王克平(巴人之子)和王建华四人吃饭。我对他们说:“我们是五十年代的大学生,我给你们写过报告文学。现在,我想给八十年代三中全会以来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博土写报告文学呢!”我放下筷子;用手一指说:“他,就是王建华博士。他的人生道路可丰富精彩啊!”由于诸事繁忙,这个梦到今天才开始进入境界,可这次写的内容也只是海明威的“冰山理论”的一角,浮光掠影地素描式地追梦一小回吧!
       王建华1957年出生于黄岩金清的一户农家。他父母在家境窘迫中供他读书。1974年高中毕业以后,在家务农、当公社企业临时工和中学民办教师,与泥巴、机油和粉笔粉粘连了整整三年。1976年伏妖降魔前夕,子夜过去的晨曦,这位农家子弟做梦也想不到被公社推荐并考入台州师专英语系读书。报到注册后的第一夜,他躺在学生宿舍的床上,眨着眼皮儿兴奋地想:这里是台州地区的最高学府吗?是我这个农家之子、民办教师来读英文的高等学府吗?我真的冲出了海涂,冲出海滨小村庄了吗?这时,他的耳膜响起临行前,父母亲、公社干部送他到小汽车站时讲的一句话:“建华,你学成之后,回家教书吧!”可是,他没有打道回府,而是留校任教。当年,一位专科毕业生留校做教师的,不是凤毛麟角的高才生吗?但是,王建华并未驻足不前;而是向“高处不胜寒”的境界攀登着……
       1978年—1979年,他攀登的跫音在杭州大学 (现为浙江大学)英语系回响……
       1984年—1987年,他攀登的跫音又在武汉华中师院(现为华中师大)英语系助教进修班回响……
       1986年11988年,连续三年获得教学奖。1988年,又红又专,双喜临门,晋升为讲师,加入共产党。
       1989年1月,荣获浙江大学“包氏奖学金”。这是世界级船舶大王包玉刚所设立的“包氏奖学金”,以赞助德才兼备的青年教师赴国外作访问研究的资金。全省经过考试而获此荣誉的中青年教师仅四人,王建华是其中之一。他进了英国剑桥大学。
       1991年3月,王建华学成归国,为报答祖国送他出国而加倍努力数学与研究。他的努力连年获得了党和人民的肯定:1992年评为校先进教师, 1993年获“台州市先进教育者”的光荣称号,1994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9月考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提前一年毕业并获硕士学位,同年转攻博士,1999年12月获博士学位,2001年评聘为东华大学(即原中国纺织大学)教授。在这期间,1995年在上海外大获全国性的“宝钢教育奖”, 1998年评为台州市十大科研优秀人才。2002年,特聘为上海上外网络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编,兼任上海外国语大学网教院副院长。与此同时,他的一系列重要著作相继问世了。除了出版博士论文《礼貌的语用学研究》之外,还陆续出版了《语用学引论》、《翻译理论精要》、《国俗语义研究》(合作)、《新编语用学概要》、《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的中西文论的比较研究》(合作)等多部学术著作,出版《厨师之旅》、《人类之声》、《夫妇们》等十多部译著,还在《外国语》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
       与以上一系列荣誉称号双轨并进的是他先后担任一系列行政职务:台州师专英语系副主任、东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兼英语系主任、上海网络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网教院副院长等职。2003年,他奉上外之命、应台外董事会之邀,出任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校长。这又是他的人生新冲浪,那美丽的浪花将在台州湾涌起千层浪。
       我到椒江访问台外的有关领导、教师和职工,他们都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拓荒者。他们都对我说:王校长为了创办台州市外国语学校,不但“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而且“科学管理,首创意识”,用中西综合的教育理念把台外营造成富有品牌意识、形象工程的新颖学校。但是,王建华返回上海参加董事会去了。
       C 上海外国语学校校长会议厅的落地式窗棂悬挂着一幅幅苹果绿的半透明窗帘,半开半合,阳光穿透纱帘,洒在会议窗上,亮丽而柔和。台外的董事们依据台州市委、市府、教育局、公安局以及其他部门的意见,进行认真、严肃的讨论。会议最后,董事们对董事长吴友富教授、校长王建华教授的各种筹备工作,表示十分满意,对台州市的各级领导对台外的引进、支持,表示十分感谢……
       董事会结束了!
       小会议厅留下了吴友富与王建华两人。吴友富说:“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名校办民校’的理念,我们用上外创办台外的行动予以实施了呐!”他边说边递过两个文件,王建华接过一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王建华说:“这是我们民办教育的根本大法,我回台州以后,组织学校的所有人员好好学习,把每条每款的基本精神都要吃透!”这样,他们一边喝着咖啡一面回顾上个世纪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民办学校所走过的曲折的历史时段:第一时段是邓小平推翻了姓“资”姓“社”的铜墙铁壁的大路障,使民校起步发展;第二时段是世纪之交,进行民办学校公益性与回报性的大争论,则使学人陷于彷徨困惑的窘境,一度停顿不前;第三时段是2003年周济部长提出了“名校办民校”的理念,大大激发了全国各路学人军团的办学热情。吴、王俩人要在中国的私立民办、官助民办(以政府行为为主)或其他多种办学模式中,寻找一种优化的办学理念。而这种理念正如泰纳所说的“一个观念好比一颗种子……需要周围的人在精神上予以补充、帮助发展的”。王建华对吴友富说泰纳还说过一句话:“精神文明和动植物界的产物一样,只能用各自的环境来解释。”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因地制宜吧!所以,我们不能把上外生搬硬套到台外呢!另外,我们如果把精神文明的概念转换为大至人文文化小至民办教育,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中外古今不同的地缘环境决定民办学校的办学性质。办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呢!
       这样,他们的思维扩散了,话题开拓了,由上外至台外转为古代至现代、本土至异域。他们的话题从中国先秦孔子到清朝武训的私人办学,从西方古希腊柏拉图学院到美国哈佛大学;都是私办学校呢!他们愈谈愈亢奋,但是王建华考虑到吴友富明天要参加市里的一个咨询决策会,就告别回家了。
       王建华的生物钟是子夜到凌晨上足发条,滴答滴答催他高速运转。于是,他打开了思路,把眼球抛向了他自己去过的英国学校和吴友富去过的美国学校。于是,他展开思维的翅膀,又飞向了英国,也转向了美国……
       剑桥大学与牛津大学是传统的私立大学,经费却由国家赞助,学校管理决策由董事会作出。英国各地的小学、中学等私立学校称之为“公学”,意为由私立性演化为贵族化的类型,营造着显露优化的教育来增强魅力和赢得市场。
       王建华的想象翅膀从英伦三岛飞翔到美利坚了。
       吴友富访问并讲学于世界超级教育大国。名闻世界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加州理工大学、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等都是私立大学。美国各种类型的学校包括中小学的办学经费都是由政府、教会、社团和私人联合资助的。王建华记得吴友富在董事会上说过: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哲学家是杜威。杜威办学的理念是实验主义,主张把学校办成社会生活的活跃而健康的乐园,让儿童、青少年从愉快的教育实习和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学到真正知识。杜威认为只有那种解决人类和社会问题的理念才是重要的。有一次,吴友富对王建华说杜威在美国创办了许多实验学校,如布法罗市的帕克学校、马萨诸塞州的沙迪希学校等,都是美国最有革新精神,最有辐射魅力的私立实验学校、。王建华听了这席话后,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有了教育部‘名校办民校’这把尚方宝剑,应该努力运作各种教育科学理念把台州市外国语学校也创办成一所具有革新精神和吸引魅力的现代化新颖学校!”
       三、教学新理念:吴友富推出了以品牌意识立校的理念。王建华猛力启动着形象工程。全校教师职工用心血浇铸“台外”的基石。开学第一天的“精晶教学”就是明亮的星座在台州湾穹幕闪光。
       A 王建华一上网,在各种网站中,经常投入眼眶的时尚术语像天上星星一样,在瞳仁中熠熠闪烁。但是,他打心眼儿喜欢“理念”这个概念。他想:这“理念”的词儿已经习以为常,成为大众俗语了。但它的元语言一定是哲学术语。一个人的思维、意识、言语与行动都要有精神支柱,以此达到最高境界就是哲学境界。于是,他翻阅哲学著作,以便对“理念”的哲学内涵与外延有进一步的了解。他创办台外的意识不是盲动意识,而是理性意识嘛!
       
       康德认为,理念是理性用以达到知识的绝对统一体。它由三种现象结构而成:精神现象的最高最完整的统一体是“灵魂”,物理现象的最高最完整的统一体是“世界”,以上两种现象的最高最完整的统一体是“上帝”。而黑格尔则认为,理念就是美,与现象结合成为直接的妥帖的统一体,与感性形象水乳交融。艺术形象就是理念所显现的感性,形式,是绝对真实的。王建华把德国古典哲学的这两位大师的这段话儿打入电脑笔记本,反复琢磨它的最基本的含义。开始,他感到有点儿抽象,但是当他结合台外创办过程和校园构图造型这两大载体,他对“理念”的哲学含义就豁然开朗了。这时,他想起吴友富有一篇文章叫《品牌立市刻不容缓》,发表于2004年1月6日的《文汇报》上。他又在“上外新闻网”中搜索着,他移动鼠标,上下左右地搜索,果然《品牌立市刻不容缓》抛进眼球了。他把鼠标继续移动,彰显出这样的语言符号:“尽快拥有一批世界级品牌和著名商标,从各方面来全面提升上海城市综合竞争力。”王建华的思维把它扩散至全国,浓缩至台外,并与上面的康德、黑格尔的论述一起在心中叩动,咬定:“台外的品牌立校刻不容缓。”但是,这个晶牌不是空对空的导弹,而是实打实的基质。这基质是什么?无疑是校园、设备等硬件建设和师资、生源等软件建设。如何建设?我们不能“守株待兔”,也不能“刻舟求剑”啊!我们要用品牌意识的理念,凭借上外的老品牌来弘扬台外的新品牌。
       王建华是创办台外的苦行僧、传教士。他用一颗虔诚的赤心、一张传教的嘴巴、一双勤快的手脚来感动上帝。为此,他马不停蹄……
       2004年5月8日,王建华在椒江凤凰山庄牡丹厅,对教育界同仁、企业界经理和政治界官员作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揭牌仪式的讲话。
       2004年5月10日.王建华日复一日、连衽成帷,又在教育局领导、教育界专家的座谈会上,代表董事长吴友富教授与台外全校教职工讲话,具体介绍台外的建校理念是“依托上海,主动融入,互补优势,共谋发展”。这是很有战略眼光的闪光理念。王建华接着阐述了十大战术措施也是台外建校的十大特色:双名师制、直升上外、管理科学、强化外语、教学多采、文理并重、理念引导、教材新颖、文化多元和二外选修等。
       2004年5月24日,王建华接受《台州商报》记者的采访,并且在“视点”专栏中,发表由两位记者撰写的长篇报道《接轨大上海,打造台州的“精品教育”》。同时,《上外新闻网》发表了一个母亲为孩子选择到台外学习的自述《一个母亲的择校经历——就这样帮孩子选定了学校》。这样的宣传,就是吴友富在文章中所说的:“要改进宣传名牌的方法,应该更多地采用国际上非常成功且通行的整合营销传播的方法;要有相应的留住人才的倾斜政策。”王建华把“人才”首先锁定在“聘师”和“生源”的基因上,这也是建校的一大基质啊!
       20叫年8月11日—14日,王建华把中层干部拉到神仙居山庄,召开学校形象工作研讨会。他在这次会议上,作了《关于领导意识》、《关于学校管理》和《树立“品牌”意识,营造形象工程》等一连串讲话,他期望将讲话的理念融合到台外的外形象、内品格的营造工程中去。
       2004年8月30日,王建华又在首次台外全体教师职工会议上讲话,说明台外目前的筹备进展态势、办学理念、构想目标,并语重心长地提出对教职工的厚望。
       20叫年9月初,王建华接受《民办教育》报特约记者的采访,于当月21日发表了以“接轨上海、借助外力”和“打造精品、理念超前”为核心内容的长篇报道《引进上海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台州精品教育》。
       这一系列讲话、会议与报道,就是王建华在筹建台外这一启动工程期间,不断发往沪浙两省市、长江三角洲乃至国内外的一张张“名片”。名片是表示如何将台外这块蛋糕做大做好,名片是表证如何将台外与兄弟学校在乎等友好的竞争中优化办学理念占据优势的地位,名片是如何将台外的晶牌意识在台州、上海两市亮出风采。王建华说:“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承诺,学校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地实践诺言的过程。”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王建华在2004年9月新学期开学时,以品牌意识,作为同心协力、精诚团结、群策群力而锻造形象工程的基石。
       B 我们向前逆推130年,时间返回到1873年12月,意大利的一家左翼报纸《人民报》因政治原因而延迟了一年九个月以后,终于发表了弗里德里发表130年以后,被王建华偶然再次翻阅到。他的眸子闪出火花。因为,他自受任台外校长之职以后,日夜所思考的问题千头万绪,但归根到底是如何运用领导意识,搞好行政管理这一主导意识。正当他苦思冥想的时候,《论权威》再次跳进眼框。这是盖莫大于斯的理念了。他翻开《马恩文选》第二卷,拿着一支红蓝双色圆珠笔,又划又批,在“权威一方面表示将意志强加他人,另一方面又体现出以服从为前提”这句话的边页写道:这很容易出现长官意志与复活家长制度。接着,他看到下面这样的一句“未来的社会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社会利益的管理职能”时,拍案叫绝,自言自语:“这就是我所需要的运作‘领导意识’搞好‘学校管理’的正宗权威啊!”王建华看到了恩格斯所论述的“蒸汽权威”,即蒸汽时代的权威性,认为权威之于工作,犹如蒸汽之于机器,决定着工作的开始和停止。王建华的思维又发散了:那么信息时代、电子时代的权威性就要以现代科学权威为转动枢纽了。所以,权威不是凝固的单一的,而是流变的多元的。它有政治、经济、伦理、哲学、人格、学术、管理、教育和人文等等一系列权威。就台外这所正在筹建中的新学校而言,一个校长的权威应该是上面所说的各种子权威整合而成的母权威。并且中层干部、班级主任、任课教师等都要各以其位,施行其职。他们对校长负其职责时,对下面、对学生也要有其相应的权威性。但是,这种权威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权威与自治是相对的东西,创,的应用范围是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改变的。”恩格斯的这句话给王建华以反思,也给本文笔者以思考。我认为王建华既是学术的自治论者(即自主意识),又是领导的权威论者,还是生活的自由论者。他把生物钟拨乱,以子夜——凌晨为写作与思考的最佳时段。但是,他又受时效价值论的“权威”所制约。王建华是时效权威论者,一切生活、工作都要放到时效的天平上受到严格的检验。时效价值成为全校教职工投身工作运转的轴心,也是启动形象工程的轴心。王建华在短短的时限内、小小的空间里,以品牌意识创造台外的形象工程、精品教育。这就要仰仗“非强制性而自觉性”的建校理念作为最大的权威了。
       2004年8月11日—14日,王建华把台外中层干部和台州学院一位章老教授请到仙居的旅游胜地神仙居山庄,一方面回顾暑假期间的紧张工作(他们没有放假休息),另一方面部署开学以后的各项工作。但是,他不是事务主义者,而是理性主义者,第一天上午就把权威论的理念推了出来。他积长期从事领导(从1993年开始担任系副主任开始)之实践经验与哲理思考,对小会议厅的中层干部说:“我们在座的老师,上午学习、思考有关领导意识和学校管理的理念以及权威性的建校理念,下午吸纳神仙居的高山理气和流水精气。我们把理念美与山水美用人本、人文、人气调和起来吧!”
       王建华对副校长与各部门主管人说:领导意识,对新创办的台外来说主要有八个方面:战略意识、超前意识、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协调意识、敬业意识、法规意识和角色意识等。王建华用哲理性的意蕴、数理化的模式说:“学校办好要素有多种多样,但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人力资源可以这样具体描述:人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值:人的有效技能的最大发挥率;人的有效技能:人的劳动技能×适用率×发挥率×有效率。”王建华这席话给在座的人员大有耳目一新之感慨。台州首批名校长、现任台外副校长的潘老师说:“王校长的理念治校意识,我们要融进自己的血液进而落实在今后的行动中,干出时效价值与效应、实绩来。”
       中间休息时,与会者就纷纷漫谈开来,怎么样强化领导意识与领导权威……
       王建华接着谈到学校管理的课题,认为台外应该实施人文化管理、能本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市场化管理和特色化管理等五大管理职能。他强调在全校各部门实施五大管理职能的全过程中,要强化权威影响,但又淡化权力作用,务使“能者有其岗,能者有其用,能者有其利”,营造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方法和管理风格等五大特色。王建华停顿了一下,瞧了大伙一眼,最后又加重语气说:“学校管理的目的是尊重教工的独立人格和学术自由,让教工挥洒才智,展露才华。”
       王建华的这一理念仿若“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下午他们登高山、观瀑布、游碧潭,非但赏心悦目,而且胸襟开阔了。这样,他们对前阶段的工作总结和后阶段的工作部署就置于理念高度了。
       一位中层干部把校长的五大特色归纳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他是英语硕士研究生,舍弃一所省重点中学教务主任之职,宁愿到台外国际部工作。在一所刚创办的中等学校立马设立“国际部”,非但是“人无我有”,而且是“唯此为特”了。王建华聘请他来校工作,交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台外的国内外培训、出国留学、游学项目和学校公关的开展以及组成校长、名教师的联谊会。他在暑假期间,就邀请了上外专家侯国金教授到台州市举办了英语讲学。这之后,他又组织了报考台外的将入学新生200来人,由他带队到上海外国语学校和作为上外的分校台外一起与美国纳赛尔文化交流协会举办了名为“My vision”(我的视野)的文化交流。这类有关两国中学生的特色性活动,打开了台州市的中学生的视野。在这里,学习纯正美国元语言、体验多元文化生活、发现上海精彩世界、结识跨国青年朋友。每个人都从自己的独特视角看世界——观赏东方明珠、登高88层的金茂大厦观光厅、乘坐磁悬浮列车、同游古镇西塘联欢冲浪,在东方绿洲与美国学生举行攀岩比赛、龙舟比赛等。这一系列活动,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摄人镜头,写进作文(1000字)进行参赛、评奖。凡是优秀获奖者可得到时尚旅行包和纳赛尔文化衫。
       这只是“精品教育”的前奏,正式演出的节目帷幕在新学期开学拉开啦!
       C 时代巨子在2004年8月31日走完了艰难的初创历程,历史倒计时要从8月31日进入9月1日了。这个日子对台外来说是掀开创世篇华章的新一天。新同学追梦报考台外,坐在教室里上课了。
       其中一位班主任郑老师从教已经十三年了,是明星教师。她,没有咄咄逼人的锐利,没有语惊四座的哲理,就像是平平静静的水,温温柔柔的风;一脸微笑,一句话语,一个动作都烙在学生心里。有人笑着称呼班主任是校园“冲锋队员”,只要发生情况就百米冲刺;班主任是学生“高级保姆”,只要有空就围着学生转。春风化雨,从心灵深处散发着导引学生前进的人格魅力,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她常说:“哪怕最调皮的学生,妈妈也不嫌弃。”班主任就是烛光里的妈妈,照着孩子长大;班主任就是校园里的园丁,培育学生成才。王建华在课间休息时碰到政教处负责老师时,就说:“班主任是保护人力资源的天使。我们关爱班主任工作,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化、人情味教育学生,我们学校就会人丁兴旺、和谐发展呢!”这也是王建华的班主任的教育工作理念吧!
       上课的预备铃响了!
       这一节是英语课。王建华搞“精品教育”,英语就是“台外”之所以称为“台州市”、“外国语学校”的第一品牌。新学期开学时,学生就眼睁睁盯着这块牌子的良度色彩了。尽管这位老师是上外的挂牌英语教师,但她考虑教学环境的时空差容易造成教学对话的心理差。她要消解这种反差,但能消解吗?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静得出奇,她一跨进教室就听到:“老师早、老师好!”齐声得如同口令。她心头一震,立即用英语说:"Good morning!”这就把学生带进英语环境:“Good morning!”又用英文重复了一遍:“同学们早,同学们好!”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兴趣感。她想第一堂课不能单刀直人、教字母发音、教单词拼音,应该激活师生共同享受英语的乐趣啊!
       她像讲故事一样娓娓说着今年暑假,上外开设了“学英语快乐营”、“假期游学班”,与美国中学生一起玩乐英语游戏,增添了学习英语的氛围。她又接着说,我们还举办“剑桥少年英语活动班”,要求高,收获大。她对大伙说:“同学们这学期把英语学好,暑假争取到上海参加‘学英语快乐营’吧!”
       
       这位女老师是到美国学习过的硕士研究生,钻研过心理学,从学生的眼神中捕捉到了“兴趣”的反馈信息,就切入正题;今后教学英语,要认字母、记生字,叫“remember new words”嘛。不过呢,如果只将生字死记硬背,运用起来,是“条件反射”,提不起兴趣。我们应该掌握规律,根据单词的正确发音来记忆,养成习惯看到“书”就是“book”,看到“钢笔”就说“pen”,“铅笔”就说“pencil”。她把这两个英文写在黑板上,转过身来,瞧着学生说:“同学们,请看这两个字开头都是‘pen’,不同的是‘铅笔’加了‘cil’”。这样,既能记住,又能分开。
       同学们听得入迷时,下课铃响了,好像看电视连续剧看到高潮时就落幕了,观众的胃口吊足了,期待下集怎么发展。他们也期待下节英语课怎么上呢!
       第二节是语文课,由是椒江三星级高级教师执教。这位教师是全国语文课堂艺术教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讲究科研教学的艺术性和创新性。他认为: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并不是自然科学的发明创造,而是在对获得新知的信息进入和信息反馈的“教学相长”双向回流的过程中,进行不断重组、求新、求异、求美。因此,他在上课时,就鼓励学生质疑、提问,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点燃新知欲求的火花。他的语文教学法既来自魏书生又不同魏书生,有自己的一套技艺手法。他认为语文教学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品格,上课不可能照本宜科,应该善于发挥;充满技艺性、艺术性的变化多端,但是,归纳起来有三大技巧:一、预习课文时,激发学生挑剔课文、质疑课文。学生第一次上课时,对课文有新鲜感,对内容啦,词句啦,写作背景啦,写作意图啦,写作目的啦,以及表现手法啦等等,都要提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老师都要作启发式解答。二、老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于无疑处生疑,于平常处见不平常,让学生在矛盾中提出各种疑点。展开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明白课文意蕴和审美特色。为此,老师的教学又进入第三层面,那就是进入审美情景。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美的创造,即使是论说文也是哲理美的造境。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来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摸准时机,设置情境,让学生的思维从浅显的表层疑问的发现或表述渐进到深邃的本体问题的思考或探究,进而挖掘出课文的审美意蕴。’
       语文教学在教与学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大限度地启迪学生的心智,以达到精品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学是这样,数学教学也是如此。
       数学老师是复旦大学研究生、上外高级讲师、优秀班主任,今年他执教台外高一年级新学生的数学;数学中的数字化就是审美化。他在数学教学中的主导方法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如何发挥呢?他对一位前来采访的高级记者说:“数学有着许多诱人的奥秘,对学生的求知欲有着强大的吸引魅力。我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为此,他设计出让学生置身于数学王国的数学演算程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演示规律的运算活动:激活思维,发现奥秘。赵老师在备课时将旧知作为新知的铺垫,引导学生向他所设置的情境层层递进,以好奇心激括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从一个新情境中走向一个更新的情境,不断获取求知欲的创新。这是数学的“精品教学”。
       我从以上三门课的教学片断中,看出了或是预想到它的基质是王建华校长所倡导的“精品教育”。精品教育的核心就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确立新颖的教育观、人才观吧!
       王建华校长对一位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的报刊高级记者说:“台外的‘精品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力、自学性能力、发展性智力,为高等学校输送文理并重、具有国际视野和扎实外语基础的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王建华校长还认为,教育的本质问题就是要提高精神境界,提升品位,超越自我。一个精神境界高尚的人,一个志向高远、抱负远大的人,他的观念就与人不同,他的气质就与人不同,他的言谈举止就与人不同,他的为人处世就与人不同。他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追求着高晶位,努力超越启已的能力之上限,成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有志人士,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力拼搏,达到人生成功的彼岸。
       王建华校长把自己的办学理念归纳为如下四句话:
       在提高素质的过程中训练学生获得高分的能力,在培养特长的过程中挖掘学生持续发展的潜力,在提升晶位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不断追求的活力,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超越自我的实力。, 台州市外国语学校是上海外国语学校这棵松柏新发的枝芽。她经过十年、二十年的同体连发以后,也是一棵苍翠郁郁的松柏、挺立于台州湾的绿色土地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