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其意义
作者:陈学璞

《桂海论丛》 2008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深远的理论渊源。这一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它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图分类号:D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8)01-0011-04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并进行了科学概括和精辟阐述。胡锦涛同志在报告的第二部分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它的涵义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前进方向、发展道路、发展方式、依靠力量、领导核心等内容。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成因,认识这个理论体系形成的意义,对于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新时期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为我国进行包括改革开放在内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邓小平理论,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经受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继承、发展并成功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科学理论源于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正是根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社会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一个半世纪前,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共产主义必然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规律,描绘了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分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设想。20世纪初叶,列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俄国革命的实际出发,创立了列宁主义理论体系,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打断资本主义链条最薄弱的环节,首先在一国和数国取得胜利。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活的灵魂,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基本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十大关系论述,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战略思想,关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等等思想理论,作为最早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事实证明,正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把一个饱受帝国主义掠夺和奴役的国家,变成了一个除台湾等岛屿外实现统一的国家;把一个人民受欺凌和压迫的国家,变成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扬眉吐气的国家。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走中国式的社会主义道路,既上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开启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在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创新和自觉推动下,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历程
       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它是在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在理论形态的表述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科学性;从“建设社会主义”到“发展社会主义”,更突出创造性、时代性、先进性。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论断,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党的理论建设和政治生活的主题,成为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克服困难、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力量。邓小平的这次讲话,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正式提出。
       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报告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六条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和“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目标,制定了经过“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大会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之后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报告还指出,我们党在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提出的若干理论新观点,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轮廓。这次大会形成的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构建。
       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之后,10月召开了党的十四大,主报告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四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提出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并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入党章。大会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内容概括为九个方面,包括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
       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的主报告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五大首次提出“邓小平理论”的新概念,并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人党章。大会报告认为邓小平理论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方面。十四大和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的概括,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形成。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的主报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这篇报告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着重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和根本要求。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
       200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主报告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这一理论体系的涵义、形成、意义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并着重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涵义、内容、要求和提出的背景,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从党的十二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十三大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十七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十七大以前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十七大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和形式都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在十五大以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就是指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始创成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变化,从十五大到十七大,我们党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增添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结晶。这三大理论成果主题相同、相互衔接,又各有特点、相对独立,组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创立毛泽东思想体系之后,又创立的一大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理论的生命在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理论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来自人民群众丰富而生动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造性的理论成果,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集中体现。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体系回答了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创造性的贡献。
       其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这“三个一”,是相互贯通、紧密相联的统一体,“理论体系”是伟大旗帜的精神支撑,也是正确道路的思想保证。坚持“三个一”与“四个坚定不移”相结合,即结合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十七大报告的主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四个坚定不移”,从根本上保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转向。
       再次,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新时期三大理论成果,还将包含我们党继续理论创新的一系列成果。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指导思想表述的进一步完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水平。我们党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经历艰辛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能够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最后,社会需要的程度往往决定理论实现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我们党适应国内国际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的需要。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一方面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另一方面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我们要做到“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多种挑战,推进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须要有新的理论武器。在国内,一方面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另一方面经济社会存在不少困难和突出矛盾。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克服困难,不能没有新的理论指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我们党才能抓住战略机遇期,渡过矛盾突显期,推动中国改革开放持续发展的航船乘风破浪向前进。
       总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我们党就能够带领全国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三大历史任务。
       责任编辑 黄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