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报告]铁肩担道义 无私天地宽
作者:商 震

《人民文学》 2004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河北省的最南端,有一座古老而质朴的小城,它东接魏县眺齐鲁,西连磁县依太行,南临安阳望中州,北至成安达幽燕。在这块人杰地灵的沃土上,曾发生过许许多多惊天动地的事,众多的历史人物创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西门豹投巫凿渠,恩老妈妈泽后世;五胡争霸,石勒据此而龙兴;汉末曹操兴建邺城,据邺而统一北方,并留下千古绝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三曹”、“建安七子”为代表的邺下文人集团,开创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立一代新风,留下“建安风骨”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使它登上“中原文化之阶”。优越的地理位置,方便的交通条件,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它成为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它就是“为天下之腰脊,河北之襟喉”的兵家必争之地
        一古邺临漳。
        俱往已,无数英杰成为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积淀,看今朝,临漳人又在开创着新的辉煌。临漳一中的校长刘尚峰就是这一事业的领跑人之一。新世纪的临漳一中,从刘尚峰任校长那天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1年高考本科上线203人,比2000年翻了一番;2002年高考本科上线459人,比2001年又翻了一番;2003年,临漳一中再传捷报,本科上线562人,占了全县本科上线总人数的85%……2002年8月26日,当时的河北省省委书记王旭东到临漳一中视察,当了解临漳一中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征地、筹资、施工任务,建成了冀南一流县办中学的事迹后,对刘尚峰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河北省教育厅的厅长刘永瑞看到一中的变化后也称赞一中创造了河北教育史上的奇迹,称刘尚峰是一中“二次创业的奠基人”。刘尚峰倾注了无限真诚和汗水“二次创业”,迎来了临漳一中的再度辉煌,也迎来了他事业上的第二个春天……一激情创业
       我愿意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住世
       纪之交的大门,带领大家去创造21世
       纪的辉煌,这是一种激情,一种自信,
       一种创新的冲动,也是一种新的挑战,
       更是我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刘尚峰
       出身贫寒的刘尚峰从不讳言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并以此深为自豪,艰苦朴素的生活赋予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宽广的胸怀。他自幼酷爱读书,喜好舞文弄墨,曾编写了《淡淡的晨雾》、《古邺奇闻》、《漳河图经》、《当代诗人诗选》等著作。到临漳一中以前,曾在基层教过五年的书,后调到文教局从事过两年的教育行政管理,之后又被调回县委办公室,当了六年科长,随后下基层当乡镇长、书记,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卓越的领导管理才能,使他成为临漳一中校长的最佳人选。2001年2月25日,当刘尚峰郑重地从县委书记手中接过县委组织部的任命书时,他深切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重任,看到了在自己面前展开的是一条布满了荆棘但光明而美好的道路。“请书记放心,领导把刘尚峰派到哪里,哪里就是我的家。我保证:临漳县第一中学两年上轨道,三年见成效,四年大发展,五年创名校。”刘尚峰当即与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立下了军令状。这份军令状源于的是一种激情,一种自信,一种创新的冲动,一种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愿望。
       踏进临漳一中的大门,对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视察后,站在破烂的教学楼前,刘尚峰再次体会到接受任命时,县委书记握着他的手所说的那番话的分量:“尚峰,临漳一中的担子可不轻呀,这是块不好啃的硬骨头,有什么困难你尽管提出来,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你!”1951年建校的临漳一中,百分之七十的房子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所建的砖瓦结构的平房,门窗破烂,墙壁脱落。校园内大都是土地面,一遇大风便尘土飞扬。全校仅有一台办公用的微机,一个微机室还是个人投资,多数不能正常使用。实验室数量不够,仪器短缺,无法保证实验课的正常进行。图书馆十多年没有进一本书。学校南北两个大门,是个穿堂院,人来人往极不安全,看见的是过路客,看不见的是偷拿。打架斗殴、打师生、砸门窗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到晚上,住校的女生就不敢出门。与周边县的学校相比,临漳一中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老师们人心涣散,缺乏工作积极性,或外出经商,或到私立学校任教,上班时间打扑克、拉闲话、逛大街、办私事,串连“告状”来宜泄心中怨结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学成绩全市倒数第一。面对现实中的种种困难,刘尚峰并没有退缩,他带着激情的冲动,带着振兴临漳一中的责任感,也在全校提出了以五十年校庆为号角,以兴建新一中为标志,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内容的“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
       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硬件设施才能使学校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新一中的建设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来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看到了这一点,刘尚峰痛下决心,风险再大,困难再多,也要完成新一中的搬迁。经过多方努力,最终,新一中200亩的征地任务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圆满完成。
       土地征到后,接下来面临的就是工程招标。新一中建设的招标也非常具有戏剧性。一开始听说要新建一中,社会上不明真相的建筑商纷纷展开激烈争夺。有的变着法儿跟刘尚峰套近乎,有的通过各种关系向刘尚峰施压,更有的干脆跟刘尚峰摊牌,以高额回扣相引诱,可当他们了解到,刘尚峰是在没有一分钱的情况下,要建“空中楼阁”时,一个个都被先期巨额垫资的条件及质高价低、利润甚微的要求吓跑。一时间,找施工队成了刘尚峰棘手的难题,但一向以“干净、干事、干成事”为人生哲学的他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与信誉好、实力雄厚的石家庄、邯郸等地的建筑公司老板联系。起初,人家一听他的条件,也都纷纷摇头。后来刘尚峰干脆把“如果到时还不了钱,将我的家产全部抵押上!还不行,用我的党性、人格担保,还不了要我的命都行!”这些在外人想都不敢想的条件都写进承包合同。几个大老板被他的诚心、事业心感动了,说:“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工程还是第一次见到为了公家把个人全押上的领导。行了,就冲你刘尚峰,这个工程我们乐意干!”最终,邯郸中煤建筑工程73处中标。
       地有了,方案有了,施工单位也有了,下面就是最关键的也是最头疼的问题——资金。刘尚峰在教工集资动员会上慷慨陈辞:“如果不建新一中,就面临着被取消省重点高中称号及办高中的资格。我们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因此,建设新一中就是我们的二次创业,创业就必然要奋斗、要牺牲!”言语不多,然掷地有声。随即,他和总支书段保禄托亲戚、找朋友,东挪西借,率先各自集资了10万元。领导的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平时一贯省吃俭用的老教师李运芳闻听此事,也集了2万元。短短几天时间,就集了100多万元。2001年9月29日9时,新一中奠基。鞭炮齐鸣,鼓乐阵阵,来自社会各界4000多人参加了奠基仪式。临漳一中人不畏艰难的壮举惊天动地。这时,天空中飘起了霏霏细雨。在场的几千人顿时欢呼起来。细雨如甘露,滋润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田。
       100万元的启动资金有了,可对新一中这个总投资1.26亿元,80个教学班,集教学、餐饮、娱乐、实验、住宿于一体的全功能的系统工程来说,也只是杯水车薪。对此,临漳县委、县政府鼎力相助,本着“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在县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依然拨出1000万元,支持新一中建设。刘尚峰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带领有关人员,不分节假日、周休日,数次进京、进省、进市,道破千言万语,踏过千山万水,克服千难万险,千方百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同时,他巧施“借鸡生蛋”妙招,成功利用工程队垫资1000余万元,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2002年9月24日,首期工程竣工,首次在新一中招生的24个班的新生昂首挺胸步入了新校园。
       二铁腕治校
       我刘尚峰个头不高,但说话算数,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吐口唾沫也是颗
       钉。
        ——刘尚峰
       有了良好的校园环境,还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和校纪校风才可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因此整饬学校秩序成为当务之急。刘尚峰上任时,临漳一中不仅有南北两道大门,而且还有十余个豁口,小商小贩随意进入,不法之徒不断侵袭,40米宽的南大门被出租车、商贩挤占,时有师生被车撞伤的事件发生,北门俨然成了饭市、闹市,商贩的叫卖声、吵闹声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可谓“四面楚歌、八面透风”。前任领导曾多次下决心治理,但都收效甚微。面对此情此景,刘尚峰横下一条心,一定要铲除掉这块肿瘤,还学校一片宁静和温馨。
       清理学校南门乱停乱放的车辆,也是刘尚峰到临漳一中唱的首场“武戏”。长期以来,学校任其所为的态度,使得南门的清理工作收效甚微,赶走了出租车,个体小公共又赖在那儿不走,你做你的思想工作,我照停我的车。一天中午,刘尚峰外出回来,看到校门口又被个体小公共包围了,停车的,拉客的,混乱一片。刘尚峰走上前去心平气和地劝他们离开,司机看了他一眼,坐在车上没有理会。刘尚峰再三说明这是学校,不是私人停车场,司机仍然不理。突然,刘尚峰绕到车门,一把拽住了司机的胳膊,要把司机“请”下车。司机猛地将刘尚峰推开,刘尚峰仰面跌坐在柏油路上,车的倒车镜也掉了下来。这时,司机就势高声恶骂,车上的两个年轻人也跳下车借机对刘尚峰拳脚相加。“你们必须把车开走!”刘尚峰满脸血迹,坚毅地站了起来。周围的空气猛然间凝固了,闻讯赶来的师生们也都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但没有人敢上前。看到刘尚峰“孤身奋战”,司机依旧指手画脚地和他纠缠。“干什么?打架啊,下来!”刘尚峰一声比一声严厉,并把袖子挽了起来。司机和两个年轻人被震慑了。“哼!算你小子有种!小心着点儿广司机瞥了一眼刘尚峰严肃的面孔,不情愿地把车开走了,其他的车主一看“老大”都被刘尚峰降伏了,也只好乖乖把车开走。那几天一有空,刘尚峰就在南门口像铁塔一样“耸立”。虽然有些人舍不得那块“风水宝地”,但一看到刘尚峰的身影,他们也只有“望场兴叹”。后来,知情者告诉刘尚峰,那个司机的亲戚是市里的领导,有人撑腰他才敢那么横行,刘尚峰听后嘿嘿一笑,“怕什么,学校要我这个校长干什么的?!”
       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最难的还是封堵学校的北门。与临漳一中北门一路之隔的是学校几十户的教师家属院,沿街是部分教工住户租给小商小贩的店铺。多年来,北门一直敞开,小商小贩乘机从学校接水接电。附近的老百姓不管学校上课下课,不管步行还是骑自行车,把学校看成了一条畅通无阻的大街。更有甚者,社会青年纠集学生喝酒闹事甚至殴打老师。但工作、生活在这个学校的教工们,显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栖身之地,他们对刘尚峰的呼吁有些漫不经心。家属院的教工们依仗着社会上的压力,对刘尚峰的行动进行攻击。为了学校的将来,为了学生的前途,刘尚峰一趟又一趟地深入教工家中,反复阐明个人与集体、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利益关系,推心置腹地做工作。教工住户的思想豁然开朗了,对封堵北门的言辞不再那么激烈。
       而社会上的住户,看到刘尚峰要堵掉他们的财路,不干了。他们有的冲刘尚峰骂爹骂娘,有的竟然端起热水和刷锅水往施工的工人身上泼,有的光着膀子、掂着棍子扬言要跟刘尚峰拼命,有的纠集社会痞子跟刘尚峰无理取闹。刘尚峰没有理会那些闹事者的威胁,镇定自若地指挥工人把北门堵上。“轰隆——”刚垒好的墙还没有干透,就被无情地推倒了。接连两次,堵了推,推了堵。一时间,校园内外各种风波,借助着北门向刘尚
       峰劈打过来,有的闹事者直接找到学校,拍着桌子和刘尚峰叫板;更有明的不敢,背地里下黑手的,两次砸坏了刘尚峰家的玻璃;更有甚者,将“打断刘尚峰的腿、绑架他的儿子”的恐吓信投到刘尚峰家中,全家老小整日提心吊胆,抱头痛哭。面对接二连三发生的这些“闹剧”,好多人都在心里为刘尚峰捏着一把汗。面对威胁和挫折,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面对家人的埋怨和不解,刘尚峰坚定决心,毫不动摇。学校的北门后来是用水泥堵死的,墙垒筑好后,他派师生昼夜值班看守,直到水泥彻底凝固。开了几十年的北门在刘尚峰满腔正义的感召下终于关闭了。
        三 科学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和艺术,没有管
       理就没有学校。
        ——刘尚峰
       刘尚峰从到校那天起,就向全体教职工明确了他的“2345工程”治校方针。“2”就是两个明确,明确树立信心,崇尚实干的办学指导思想,明确“追求一流”的办学目的;“3”就是三个重视,重视校园管理、常规管理、硬件建设;“4”就是四个全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学现代化、提高教学质量;“5”就是五个强化,强化竞争机制、制度建设、师风师德、教学教研;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在具体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发扬一中精神,强化两种意识,发挥三个作用”。首先是在全校上下发扬团队精神。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学校是个拥有几千人的大集体,如果没有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就很难把工作搞好。基于这种认识,在刘尚峰的带领下,总支书段保禄、副校长杨保清、李文亮,副书记王魁、工会主席王俊霞六位校领导心向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校师生树立了校荣我荣、校毁我耻的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强化了“服从和责任”两种意识。并充分发挥了年级主任、师生之间、学生干部的三级作用,在全校上下、师生之间建立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管理模式。
       为了重振校风,刘尚峰加强对学校内部秩序的整治,从穿校服戴校徽等小处抓起,在全校展开了一场“以德育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外塑形象、内铸师魂”为目标的运动。随着新的校规校纪的逐步落实,刘尚峰在学校内开始了抓反面典型。以前松散的管理,使得临漳一中的教职工习惯了自由自在的空间,上班时间他们三五一桌,四五一堆地玩扑克,下班后成帮结伙地在饭馆酒店吆三喝四,每个月还拿着不薄不厚的工资。刘尚峰到校后要求所有教职工在校内严禁抽烟、喝酒、打扑克、玩麻将,要在岗一分种,工作60秒。
       一次,—个年轻教师在上课前十多分钟时,抑制不住烟瘾,偷偷点了一支,没想到被刘尚峰撞了个正着,刘尚峰毫不留情地罚了他100块钱。“临漳—中的香烟100块一支!”由此成为刘尚峰禁烟的美谈。另一位老师原来是负责行政工作的,习惯了应酬,经常喜欢和朋友撮上一顿,喝上几杯。一天中午,这位老师和几个朋友小坐,几杯酒下肚后,面红耳赤,跌跌撞撞地来到学校,刚巧遇到了—个校级领导,他一把拉过那个领导,指手画脚地发泄心中的不陕,刘尚峰知道后,立刻宣布,马上请他回家,什么时候清醒了什么时候再来学校。校行管办公室有两个有背景的行管人员经常依仗自己的特殊关系擅自离岗,刘尚峰发现后当面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教师迟到了,就把名字公布到教学楼的黑板上,让全校的师生都来关注,这无疑比开会点名批评还要令人尴尬。很快,严格遵守校风校纪在校园内形成了一种共识,教职工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
       刘尚峰深知,创办一流的学校,必须有一流的教学质量,而取得一流的教学质量,更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是学校的灵魂。没有名师,创建名校,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对此,刘尚峰精心实施了塑造名师战略。首先刘尚峰推出了一套“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建议,采取了“一推二帮三带”的措施。“一推”,就是推动,鼓励教师参加省市的对讲赛,敢于战胜自我;“二帮”,就是帮教师树立信心,每科挑选一名教师作示范课,其他教师都来帮助他,使他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三带”,就是发挥已有名师的示范带头作用。一年多来,临漳一中有三十多名教师获市以上奖励。为了鼓励教师更上一层楼,刘尚峰亲自制作了“名师光荣榜”,并为他们颁发了奖金,使教师们勇攀高峰。竞争上岗,是刘尚峰教学管理的第二个措施。学校按照优化组合的办法,从高年级到低年级分别由年级主任、学科带头人挑兵选将。对六名待岗进修的教师,只发生活费。第二轮仍不能上岗的坚决清退。同时,在资金上倾斜。刘尚峰上任时,接的家底是30万的外债。尽管如此,刘尚峰仍坚持“再穷不能穷教学,再苦不能苦教师”的方针,一次性补清了前面所欠老师的费用,并将班主任费由30元调至100元,还率先增加了课时补贴。切实在校园中形成“谁教学谁光荣,谁教学谁受益”的氛围。
       注重科研是现代办学理念之一,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机和动力所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教学科有深入的研究,对教法、学法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想总结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最终才能成为优秀教师、学者化教师、研究型教师。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在学校大兴教研之风。每周二全校分学科开展教研活动,每学期出一本论文集。学校还承担了两项国家级研究课题,一是《诱思研究教学重点实验研究》,二是《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刘尚峰亲任主持。在广泛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了教研活动学科组长负责制,教学成绩任课老师责任制。为了把教研工作落实在课堂上,还实行了学案制、说课制,严格要求老师做到“六说”: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手段、说练习、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最后上交说课笔记,实现优秀资源的共享。为了提高教学教研水平,学校每年都组织老师到外地参观,也经常到本地的兄弟学校参观学习,同时还积极与知名院校联姻,多次聘请外地教育专家来校讲学,还聘请了两位英籍教师来校授课。这些活动给学校的教学教研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了新鲜空气,融化了传统教学模式这块坚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为了吐故纳新,增强师资力量,学校连续两年从湖南、河北、内蒙古、东北等地招聘了几十名大学本科毕业生,使青年教师的数量迅速增加。同时花巨资鼓励在职教师进修,全校已有5名教师获得研究生学历,6名教师正在进修研究生,教师中本科学历占95%。2001年以来,学校教师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325篇,其中获奖论文108篇,培养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竞赛34人获奖。
       作为一校之长的刘尚峰尽管工作繁忙,杂务缠身,但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日常工作之余,他潜心于教学研究,亲自主编了三本教学论文集,创办了一中校刊,还撰写了《教师的学者化倾向,应引起高度重视》等文章。刘尚峰还先后获得了国际贸易和教育管理的研究生学历,以适应新岗位的需要。
       四人和兴校
       以人为本的现代办学理念是学校
       生存和发展的思想基础。要为学生的
       终生负责,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
       
       ——刘尚峰
       一中教师的上岗证上,打印着刘尚峰的寄语,“乐教、重教、善教;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并首次提出“学生无差错”的观点和学生在校“三部曲”的主张。第一年,自信;第二年,自强;第三年,自律。使一中毕业生在校争当好学生,回家成为好儿孙,到社会成为有用之才。“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是刘尚峰常挂在嘴边也落实到行动中的一句话。为确保一中每个学生不因贫困而辍学,刘尚峰四处奔波,多方“化缘”,先后与县农行签订了“金穗助学”协议,与县民政局达成了“特困生救助”协议,设立了校长奖学金,对学生呵护备至。高三毕业生谷振峰在学校模拟考试中多次得第一,可家境却十分困难。刘尚峰不仅定期从自己的工资中为其缴纳生活费,而且把自己办公室的电扇让给了他。高考揭榜,谷振峰以661分全县夺魁,被清华大学录取。
       对成绩优秀者如此,对升学无望者,刘尚峰同样一视同仁。他们确立了对在校生坚持一帮升学二助就业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宗旨。学校先后与县武装部签订了“一中学生优先参军”的协议,与省劳动厅就业处、市交通局、县劳动人事局签订了集体劳务输出合同,确保临漳一中每一名毕业生都能在社会上找到理想的位置,以切实担当起学生的第二“父母”的重任。校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激发了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的强大动力,比、学、赶、帮、超成为同学们报答母校的具体行动。这种强大动力正是临漳一中连年取得优异成绩的力量源泉。
       刘尚峰对待学生,视如己出,对待老师,视如亲人。他深深懂得成功之道,贵在用人;用人之道,贵在用心,并努力去身体力行。在教师中,不论谁家有事,不论谁有困难,刘尚峰总是第一个去探望,坚持以情感人,以心换心。遇阴雨天,他便打着伞,踩着泥水到教师的宿舍去看望。年轻老师,特别是外地老师的婚事,他总是既当红娘,又亲自操办。逢年过节,他送礼送到教师家中,拜年拜到教师炕头。化学老师胡俊峰是学校有名的孺子牛,其母亲常年瘫痪在床,他却没有请过一次假。农历八月十五,刘尚峰掂着月饼替他看望了老人,胡俊峰得知后,工作的劲头更足了。教师王美英常年有病,春节前刘尚峰带着慰问金前去看望,感动得他热泪盈眶,连连说:“刘校长真是俺的贴心人啊!”
       校领导以校为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的高风亮节,使广大教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投身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流血流汗不流泪、丢家丢子不丢人”、“宁舍身体、不舍学生”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54岁的高三物理教师陈万生,高考前夕,由于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晕倒在讲台上。输了三天液后,他不顾校领导和家人的劝阻,毅然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迈进课堂。非典时期,老师胡文玉的母亲重病在身,他把护理的事托付给爱人,自己封闭在校,给高三学生精心上课,直至母亲病逝,也没有顾上回家看望老母亲一眼。青年教师韩青梅、董丽芳等,孩子病了,她们只是在电话里听听不满周岁孩子的哭声……类似这种舍小家、顾大家、舍身体、为学生的事迹不胜枚举,因为在大家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甘愿为新一中的美好明天“春蚕到死丝方尽”。
       无悔的付出换来了丰硕的回报,新一中的建设已顺利完成了两期工程。全校的升学率也节节高升,高考成绩在全市首次跨人先进行列。北京四中将其列为网校联络点,北空招飞中心则将其列为“招飞基地”,面向全市招生。
       回首来路,“峥嵘岁月绸”,三年披荆斩棘的历程让刘尚峰感慨万千,展望未来,光明的前景又让他热血沸腾,“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教育是未来,未来的前景在于奋进。”刘尚峰努力用心血和汗水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继续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