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研究]布洛陀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壮族和谐社会的构建(摘要)
作者:黄桂秋

《桂海论丛》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摘要: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构建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文化建设包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标志,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精髓。壮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因素决定了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的角度打造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壮族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关键词:壮族;布洛陀文化;和谐社会;文化借鉴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06)05-0084-0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举措。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文化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说,政治是和谐社会的保障,经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文化则是和谐社会的培育土壤。我国现阶段文化建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由各民族历史沿袭而来的风俗道德、思想、艺术、制度、生活方式等一切物质和精神文化现象的有机复合体。传统文化包含着有形的物质文化,但更多的体现在无形的精神文化方面,体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上,内化、积淀、渗透于每一代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传统文化有四大特点:一是新旧交融性。传统文化是过去一直发展到现在的东西,是过去与现在交融的结果,渗入了每一个时代的新思想、新血液。二是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是在动态过程中不断吸取新内容而形成的,但它是植根于自己民族土壤中稳态的东西,有相对不变的一面,能够超越时代而长久延续。三是伦理性。这是传统文化得以延续的力量和原因,是以强制的法律范畴之外的社会道德观念认可而流传的。四是广泛的社会性。它反映和代表着一个民族、社会的整体意识和总倾向。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传统观念文化的核心和标志,是壮族及其先民历经社会变迁和文化筛选而保存下来的壮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抢救保护、研究开发布洛陀文化,对于构建壮族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融,具有重要的文化借鉴作用。
       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代,他们的祖先就以瓯邓、桂国、损子、产里、九菌等名载于古籍,秦汉以前,长江中下游南部直至珠江流域广大地区分布着一个被称为百越的民族群体,壮族的直接来源就是从当时百越族群中的西瓯、骆越演变而来。壮族社会经历了先秦远古时代的自主发展、秦汉至民国时期在中央政权治理下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处中生存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三个阶段。早在先秦远古时代,壮族先民处在自主发展阶段,其社会结构是原始氏族部落社会及其向阶级社会过渡。自秦兼并岭南,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后,历代中央政权对壮族及其先民地区推行不同的制度,壮族社会发展经历了秦至隋的郡县划一时代(奴隶制形成与发展时期);唐至五代的羁廉制度时代(奴隶制由发展到衰亡时期);宋至清的土司制度时代(封建领主制时期);清中叶至民国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和旧新桂系统治时代(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时代(社会主义几个不同历史阶段时期)。应该说,从壮族居住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经济生产类型、民族历史遭遇,以及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等方面因素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是壮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自然生态环境:自古至今,壮族及其先民就在中国南方珠江流域生息繁衍。这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地理单元,它的西北部遍布着与云贵高原连为一体的祟山峻岭,北部有五岭山脉横亘,中部的两广丘陵和众多的弧形山脉时断时续绵延其间,山岭之间河流纵横,有南北盘江、红水河、左右江、柳江、漓江、桂江、西江并与北江相汇聚,形成珠江水系。珠江流域属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春季多雨、雨热同季,此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环境,一方面有利于动植物的滋生繁殖以及生物多样性格局的形成,从而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另一方面,此类自然生态环境也常常给人类带来突发性、毁灭性、频繁多变的自然灾害因素。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壮族民众一年当中最常遭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包括:洪涝、雷暴、台风、冰雹、地震、干旱、地陷、山火、猛兽、毒虫、瘴疠、瘟疫等等。而灾害一经降临,特别需要全体民众上下一心,和衷共济、互相支援、团结一致、共同抵御才能渡过难关。
       经济生产类型:壮族是稻作农耕民族,比起中国北方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和中原大地麦粟旱耕民族来,更需要社会的安宁有序和族群的和谐稳定。因为,壮民族选择一个定居生活的地方,首先要有水源,最好是河流两岸,而且这水源还要方便筑坝修渠引水灌溉;其次要造田,包括河岸田垌和山谷梯田;第三是水稻种植需要精耕细作、抢种抢收、季节性强,受气候影响很大。以上每个环节都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由于每一座水坝、每一条沟渠、每一块田垌都来之不易,除非是战乱或天灾带来毁灭性的后果,否则壮族民众不会轻易离开原先生活的美丽家园。
       民族历史遭遇:壮族历史悠久,也曾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但是,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兼并岭南,在壮族地区设置桂林、南海、象三郡,纳入中央集权制的统治之下,此后历经各封建朝代统治阶级长期执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民族同化政策,直至民国时期所谓的五族共和(满、藏、蒙、回、汉),在漫长的2000多年时间里,壮族都不被承认为一个民族,其灾难深重的程度可想而知。不说宋代侬智高起义、清代太平天国运动给壮族带来灭顶之灾,就是元明清时期因土司制度引起的各地土官之间交恶、争夺地盘、相互仇杀、战乱等给壮族地区带来的浩劫,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饱受磨难的壮族民众渴望过上安宁稳定、幸福和谐的生活。
       现阶段社会发展状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尤其是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壮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经济建设发展步伐,应该说现在的壮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是壮族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当然,由于历史的原因,壮族地区比起中国其他先进省区,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有不小差距,壮族社会还存在不和谐因素,而
       缩小差距实现社会和谐的唯一出路,就是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方略。这是历史的最佳机遇,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追求和谐有序是布洛陀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党中央国务院在有关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文件中指出:中国务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及其先民祟奉布洛陀为创世神、始祖神、宗教神和道德神,并遵从其旨意调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创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进步的观念性文化体系。布洛陀文化体系包括神话文化、史诗文化、宗教文化、始祖文化、歌谣文化等。布洛陀文化的精髓是通过创造发展,达到和谐有序。什么叫和谐有序,在壮族布洛陀麽教经书里有如下形象化的概括:“Dengxbyiengzreihbenz sei,Boux mbanj unqbenz ceiz.”汉语直译是:天下圆润如田螺,民众柔顺如糍粑。意译是:社会和谐安宁有序,人民温良谦让和顺,生活甜蜜幸福美满。以上概括表达了壮族民众对构建和谐社会,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而这种愿望始终贯穿在布洛陀文化体系的方方面面。
       布洛陀神话史诗:布洛陀是壮族神话传说中一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创世祖神和智慧祖神。流传于广西巴马的布洛陀神话说:天地水宇宙三界互相依存,是布洛陀安排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其功绩具体包括:造天地、定万物、取火、开红水河、找稻种、造牛、网鱼、养鸡鸭猪狗、造干栏房屋等等。流传于红水河流域各县的布洛陀创世史诗主要章节有:开头歌(礼歌、问答歌、石蛋歌);创造歌(造天地、造人、造太阳、造火、造谷类、造牛);治理歌(再造天地、分性);嘱咐歌等。其核心内容始终体现了创造进取、和谐有序的精神。
       布洛陀祖先崇拜:祖先崇拜是人类原始社会早期,在灵魂不死观念支配下产生的对先祖亡灵的尊崇信仰现象。认为氏族祖先死后,其亡灵仍可以给子孙后代赐福禳灾、庇护保佑。壮族确立对布治陀始祖的崇拜,应该是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由于父权制的确立,父系氏族或家族之长便日益成为本族的代表和保护者,生前受敬畏,死后受祭祀。至今,云南省文山州壮族村寨有指定的布洛陀神山、布洛陀神树,每年有固定的祭祀始祖布洛陀的日期和仪式。广西东兰县壮族旧时每年大年三十,各村寨、宗亲、家庭都要举行“杀牛祭祖宗”仪式,祭供祖神布洛陀,唱诵布洛陀古歌。广西田阳县敢壮山,每年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周边数十万壮族民众聚集敢壮山祖公庙下,举行祭拜布洛陀大典,形成布洛陀歌圩。各地壮族民众通过各种布洛陀祖先崇拜祭祀活动,从而确立人祖恩德,增强民族凝聚力,鼓舞全民族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布洛陀麽教信仰:壮族麽教属于原生性民间信仰性质,因其树立布洛陀为麽教始祖和至上神而俗称为布洛陀麽教,传说麽教的经书唱本由布洛陀创编传授而称为布洛陀麽经。壮族麽教的法事仪式主要有祈福、禳灾、超度亡灵三个方面,其法事形式主要是由其神职人员布麽喃诵经书祈祷为主,其法事名称主要有麽兵(驱赶)、麽甲(剥离)、麽叭(清除)、以及“解”(禳解)、疏(梳理)、“罪”(修整)、“和”(调解)、“若”(扶持)等。壮族麽教信仰通过麽公祈祷祖神布洛陀降临神坛,为民间协调人际关系,调解社会家庭纠纷,排解因各种矛盾给人们带来的不和谐因素,抚慰因受天灾人祸伤害而悲观绝望的心灵。
       布洛陀经诗唱本:布洛陀经诗即上述壮族麽公做麽教法事仪式时专用的经书唱本,以壮族五言体民歌押腰脚韵的形式,用方块古壮字抄写装订成册,由麽公师徒代代传承。近年来,广西民族古籍整理办公室先后翻译整理出版了《布洛陀经诗译注》、《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云南也出版了《壮族经诗译注》等多种,当中的许多经诗唱本如《唱杀牛祭祖宗》、《麽兵布洛陀》、《童灵歌酉》、《麽汉王祖王一科》、《摩荷泰》、《麽王曹》、《麽破塘》等,内容主要是传授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弘扬传统伦理道德,调和纷争化解矛盾,救赎心灵安抚灵魂,呼唤人间真情引导民众向善等等。
       三、保护开发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
       布洛陀文化遗产是壮族及其先民保持对祖先的记忆和历史延续性的独特展现,它借助神话、史诗、古歌、经书以及祭祀仪式等多种方式,在壮族民间代代传承,是当代壮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如何保护开发布洛陀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文化借鉴,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全面抢救保护。当前,面临着来自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存环境急剧恶化,保护状况堪忧,壮族布洛陀文化也不例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的出版,使布洛陀文化体系中的文本部分得到一定的保护,但是与文本相关的活动仪式,传承人及传承场所的音、像、貌等立体资料被严重忽略,有些方面已濒临失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抢救布洛陀文化中立体性的民俗仪式传承资料,力争使其在活态化的系列活动中得到完整的保护和传承。权威的观点认为:民族文化的保护不能孤立于百姓的生活之外,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相应的生存土壤,民族民间传统节日的恢复,有利于引发一系列传统文化的回归。广西田阳县敢壮山重新恢复农历三月初七至初九祭祀布洛陀大典的仪式活动,敢壮山布洛陀歌圩越来越火爆,将使一系列与布洛陀文化有关的歌舞、语言、历史、习俗以及信仰、仪式、器物等逐步重现。最近,田阳布洛陀文化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将有利于布洛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打造文化品牌。文化品牌是展现民族整体形象,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的一张名片,是该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窗口和平台。布洛陀文化就是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2002年田阳县人民政府组织来北京以及广西壮学专家学者进行多次考察、论证,把田阳县那贯屯壮山开发成“布洛陀文化遗址”旅游景区,目前该景区已建成布洛陀祖公铜像、祭祀布洛陀大典专用祭祀台、布洛陀经诗长廊及碑林、壮族远古十二图腾群雕、布洛陀歌圩对歌台及歌圩娱乐活动广场等项目。2004年起,百色市人民政府于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至三月初九,在敢壮山举办布洛陀文化旅游节。2006年4月4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传奇中国节·放歌三月三》向全球现场直播田阳敢壮山壮族布洛陀歌圩活动盛况。从此,壮族布洛陀文化影响范围开始超越民族界限,向海内外传播。可以预见,布洛陀文化品牌今后将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加强学术研究。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开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以往国内在这方面出现误解、歪曲或滥用,甚至破坏性开发的例子并不鲜见。加强学术研
       究,在做好科学认定的基础上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最大限度地保留展现该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避免出现失误的有效途径。近年,壮族布洛陀文化已成为学术界及出版界关注的热点。如2003年《广西民族研究》集中编发了覃乃昌、黄桂秋、潘其旭、岑贤安、覃彩銮等壮学专家研究布洛陀文化的系列论文;2004年广西民族出版社先后推出覃乃昌主编的《布洛陀寻踪——广西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文化考察与研究》,张声震主编的《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1—8卷);2005年4月广西壮学会在田阳县举办,以布洛陀文化研究为主题的壮学第四次学术研讨会;11月外文出版社“神秘中国”文丛推出梁庭望、廖明君等著的《布洛陀:百越僚人的始祖图腾》;2006年初,“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论丛”《宗教与民族》(第肆辑)编发了梁庭望、过伟等研究布洛陀信仰文化的一组论文等等。这是良好的开端。
       4.重视政策引导。壮族布洛陀文化从内容到形式大都与民间信仰有关,民间信仰属于宗教文化范畴,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执行宗教信仰自由,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含民间宗教)信仰,同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各级政府尤其要重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范围内进行正常的活动,强调各民族各阶层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广西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保护开发布洛陀文化过程中,较好地把握政策分寸,注意把群众往健康的、积极的方面引导,如2005年4月16日(农历三月初八),田阳敢壮山祭祀布洛陀大典仪式中,由公祭人诵读的《公祭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文》,就是一篇激励壮族民众热爱祖国,奋发向上,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华章:
       威威吾祖,功德何隆。开天辟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排难解忧,逐雷于天,驱虎于林,降额(水神)于水,三界三王,祖主大地,繁衍人类。创千秋之伟业,启万代之文明。珠江流域,举铲抡锛,造田造地,造村造屋,稻作文化,铜鼓文明,皆吾祖及子孙勤劳智慧之辉煌。瓯骆以降,泰汉统一,融入中华,延及僚壮。虽久历沧桑,然赖布洛陀经传,后裔不忘祖根,族源脉络清晰,那弄文化承传,代代自强发奋。英豪辈出,为国争光,为民前驱,为族就义,蔚我中华,第;大族。谨陈要端,告慰吾祖在天之灵。
       世纪更新,改革开放,中华复兴,壮乡兴旺。布壮男女,民族精英,智士能人,普通百姓,秉承祖训,不断创新,富民兴桂,建设小康,步现代化,社会和谐。弘扬祖德,爱国爱乡,尊老爱幼,扶贫济困,弃恶从善,法纪申张,重振壮族,报我祖恩,祈望吾祖,保佑子孙,安康进步,兴旺繁荣,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壮族布洛陀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既是珍贵的文化资源,又有重要的精神价值。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保护开发壮族布洛陀文化,对壮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将具有重要的文化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 吴 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