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专家访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作者:本刊记者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编者按:
       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内外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是我们党在总结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了我国作为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十个方面的宝贵经验,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关于效率与社会公平相结合的理论、实践和政策问题。为了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张宇教授。下面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记 者: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的理论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这一理论与我们党过去提出的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有什么关系呢?
       张 宇:改革开放初期,针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中存在的严重平均主义的弊端,我们党提出了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方针。1984年十二届三中会全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反对平均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我们的分配政策,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六大在继续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同时,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进一步发展了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不断扩大的趋势,与此同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诸多不公平现象。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凸显出来,现实情况的变化要求我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有新的更为科学和完善的理解。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分析了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同时也推动了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十六届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都强调了要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200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了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完整地阐明了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一思想丰富和完善了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记 者:对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国内外理论界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主张效率优先,有的主张公平优先,应当如何看待二者的关系呢?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的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张 宇: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首先,对公平和效率的含义,就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定义。就公平来说,存在着所谓的前提的公平、结果的公平、权利的公平、机会的公平、形式的公平、事实的公平、社会主义公平和资本主义的公平等不同的概念。就效率来说,也存在着宏观效率、微观效率、静态效率、动态效率、劳动生产率、利润率、帕累托效率、卡尔多效率等不同类型的效率。其次,对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问题,人们的认识也存在着很大分歧。有的主张效率优先,有的主张公平优先,有的主张二者兼顾。
       尽管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市场经济既要讲经济效率,也要讲社会公平,社会公平对于市场经济并不是外在的。社会公平的意义在这里至少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含义。
       1 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范的公平。这一意义上的公平是直接从商品交换关系中引导出来的,它的实质是交换主体彼此承认对方是自主的独立的产权主体,在法权和身份上处于平等地位,可以公平地展开竞争,这种意义上的社会公平既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也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2 作为社会主义人权原则基本要求的权利的公平。人权是社会每一个人应当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制度的一个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的人权观强调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特别是要把保障每个人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
       3 作为收入分配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国外有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收入分配的公平与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过分的公平会降低效率,而过分追求效率则又会影响社会的公平,因此,需要在公平与效率之间进行权衡。但这种观点并不一定正确。事实上,收入公平与经济效率并不一定是对立的,过分的收入差距不利于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不利于保障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权利,不利于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因此,追求公平的经济增长已经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4 作为社会主义目标的社会公平。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物质生活,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这是历代的社会主义者所一贯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目标。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的优越性就是它可以在更高的程度和更大的范围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特别要注意的是,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关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问题,人民群众之所以对收入分配的现状不满意,既与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有关,更重要的是这种过大差距中存在许多不公平不合理的因素,并没有反映各种生产要素的真实贡献,如大量的非法收入、灰色收入、垄断性收入等,同时还与社会保障的公平、教育公平、司法公平、竞争的公平等方面的公平得不到充分实现有关,由此导致的收入差距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也损害了正常的市场竞争,降低了经济效率。
       当前我们正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如果我们的发展导致了两极分化,社会的财富只集中到了少数人的手中;如果上亿的人口还处于贫困线以下不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城乡间、区域间和不同阶层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如果人民群众的正当的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那么,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与结合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对此必须高度重视,努力贯彻。
       记 者: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特别重视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方针,这一方针的具体内容和含义是什么?
       
       张 宇: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方针,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 完善收入分配体制,缩小收入差距。更加关注社会公平首先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提出来的,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是关注社会公平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实现社会公平不仅要关注分配,而且还必须完善各项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制度,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3 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关注社会公平和实现公平正义必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4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江泽民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应当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也应当实现资本主义难以达到的社会公正。从根本上说,高效率、社会公正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涉及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上述几个层次的内容深刻全面地反映了更加关注社会公平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大战略思想的内涵、实质和根本要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确理解这一方针有必要强调以下几点。1 党中央提出的关注社会公平和实现公平正义的战略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的,特别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不能把它与西方的经济学或其他理论中关于公平的认识混为一谈。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社会公平都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和永恒不变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和历史的。当前提出的关注社会公平的方针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有着丰富而具体的历史内涵,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2 所谓的公平和正义就其实质来说是对现存经济社会关系内在要求的合理化和正当化,因此,对于社会公平问题的认识既不能局限在伦理道德领域,也不能局限在收入分配领域,而要涉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司法、行政、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并要体现为具体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效果。3 应当把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公平的认识与空想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关于公平的认识区别开来。空想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把公平正义当作一种抽象的伦理原则或政策主张,而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中认识社会公平,坚持在发展生产力与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建立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记 者:十七大报告既提出“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又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应当如何理解“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呢?
       张 宇:所谓初次分配,是指生产活动中,企业作为分配主体,将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家、企业、个人之间进行分配。一般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形成的。劳动与各生产要素价格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和其他要素所有者的收入水平,并同时调节着资源配置的过程。对于初次分配的这一过程,国家不宜过多地进行直接干预,国家的过多干预可能会导致价格的扭曲,从而会影响资源配置和利用的效率。因此,为了既保证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又不能不顾收入分配的公平,我们曾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但是,深入思考就会发现,初次分配仅仅强调效率而不注重公平是不够的和有局限的,这主要是因为如下原因。
       第一,初次分配由市场决定只是表面现象,真正决定初次分配结果的因素是生产要素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不同的所有制关系下有着不同的收入分配制度,众所周知,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正是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两极分化和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也正是基于对资本主义这一基本矛盾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提出了生产资料社会占有的设想,并把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当作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实现效率与公平统一的重要保障。因此,所有制结构和所有制关系是否合理,特别是企业内部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是否和谐,在很大程度上既决定着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也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初次分配与生产效率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第二,作为初次分配主要调节者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一个是否完善和是否有效的问题,而市场机制是否完善和是否有效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是否能得到充分保障。现实的市场机制特别是类似我国这种处在转型和发展中的比较初级的市场机制,往往是不完善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形成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种条件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特别是宏观经济的效率。同时,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的收入分配关系和收入分配过程也不可能是公平和公正的。比如,不同部门之间的不合理的比价关系必然会导致这些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的不合理;要素市场和要素价格的不合理必然会导致利息、工资等要素报酬的不合理。初次分配中的这种不公平和不公正与初次分配中的低效率在许多情况下互为因果。
       第三,市场机制的基本要求是优胜劣汰,因此,即使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人们在资源占有、工作的能力和面临的机会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而,竞争的结果也会趋向于贫富两极分化。同时由于市场经济中微观分配的主体都是以追求局部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的,从宏观和社会整体利益的角度看其分配关系并不一定是最优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逐步实行了最低工资立法,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劳资集体谈判制度,以保障企业所确立的工资水平能够满足劳动力再生产的要求,避免个别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过分压低工资,破坏资本主义社会再生产的基本条件。因此,即使在企业初次分配的领域,市场机制和微观效率也不是决定分配关系和过程惟一的标准,公平也是企业分配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什么说再分配过程也需要讲求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呢?所谓的再分配就是指在初次分配的结果的基础上,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这种调节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手段和制度进行的。目的在于调节城乡、区域、部门和不同群众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保证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校正初次分配过程可能引起的收入差距过大的消极后果。社会的再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以社会的整体和长远的利益为导向的,并且承担着弥补市场缺陷的功能,再分配过程要特别重视处理好初次分配中没有完全解决的公平问题,要比较多地强调社会的公平,因此,在政策措施上要强调“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再分配可以不讲效率只讲公平。因为,国家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如果完全脱离了效率标准,损害了市场机制的功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结果最终也必然会影响社会福利的提高,损害社会的公平。从根本上来说,再分配过程之所以也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因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并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无论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都要把效率与公平统一起来。
       
       记 者:近年来我们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收入差距问题,这种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应当如何看待这种差距呢?
       张 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对于收入差距的大小以及影响,社会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当前中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过了可承受的界限,收入差距之大在世界已经名列前茅。另一些人则认为,当前中国的收入差距还处于较低水平,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那么,到底应当如何看待中国现阶段的收入差距呢?
       应当看到,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之间收入差距的存在是必然的,问题在于这种差距的存在是否违反了社会公平的原则,是否损害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的扩大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收入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改革以来,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实行,特别是随着资本、土地、技术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人们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可避免地会逐步拉大。
       2 市场经济是以效率为基础通过市场竞争来分配收入的,由于不同企业和不同个人之间的资源禀赋和生产能力各不相同,这必然会导致它们之间在效率和收入上的差别,特别是价值规律所具有的激励创新、择优汰劣的作用,往往会把收入分配上的这种差别加以放大。
       3 我国现在正处在工业化和市场化双重转型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社会阶层和不同个人之间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机遇,特别是现代化的工业与落后的农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与相对落后的农村的二元结构长期并存,这种情况在短期内很难扭转。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在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中也包含着一些不合理和不公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秩序还未完全形成:市场体系还不完善;市场价格特别是生产要素的价格还没有理顺;社会信用体系缺失的状况还比较严重;特别是某些特殊的行业和特殊的企业掌握着垄断性的权力和垄断性的资源并由此获得巨额的垄断高额利润。
       2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公平原则没有得到充分贯彻。对公共资源的占有和分配还不够公正公平,国有经济内部平均主义和“大锅饭”问题依然存在,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一些创造性劳动与简单劳动的报酬差距还没有充分拉开,对生产条件的不平等带来的收入差距缺乏有效的收入调节手段。
       3 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还没有得到切实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国还存在大量的贫困人口,二是教育公平得不到保障,三是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四是各种非法收入的大量存在,五是司法的公正还没有得到充分的落实,六是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严重。
       收入分配差距的过分扩大,会带来很大的消极后果,它会影响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引起群众的不满,不利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也不利于改革与发展大业的顺利推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记 者: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张 宇: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深化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方向,党的十七大有明确的论述:“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需要指出的是,完善收入分配的上述措施既是为了提高效率,也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比如,坚持按劳分配为原则既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推动生产的发展,同时也保证了分配的公平,防止了平均主义和两极分化。又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也既保证了公平竞争,又有利于提高经济的效率。
       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也是当前党和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保障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并不仅仅是一个分配问题,而涉及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内容包括: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法律制度、司法体制机制、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来说,只有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又好又快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才能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
       (责任编辑 李其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