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视野]浅析法国“西欧联盟”政策的变迁
作者:李书红

《国外理论动态》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7年12月13日,在法国的倡议推动下,欧盟27国在里斯本签署了简化版的欧盟宪法条约《里斯本条约》,2008年2月10日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决议批准了该条约,为陷入停滞的欧盟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法国一直是欧洲联合发展的主要动力,建设强大的欧洲是法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西欧联盟”政策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法国追求自主防务、积极发展多极世界格局的理想。然而,作为“西欧联盟”发展的主要创始国和推动国,法国的“西欧联盟”政策受到国际局势的严重制约,在冷战中和冷战后,在前南斯拉夫危机和科索沃危机前后都有不同的改变。在法国谋求重返北约的今天,回顾法国发展“西欧联盟”,继而发展欧洲的自主防务的历史,尤其显得意义重大。
       “二战”结束后,刚刚走出战火硝烟的西欧各国面对共产主义体制的军事强国苏联感到颇受威胁。1948年,在英、法的倡议下,法国、英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五国签署了《布鲁塞尔条约》。1954年10月23日,布鲁塞尔条约组织五国同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对《布鲁塞尔条约》进行了修改,成立了“二战”后西欧的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军事组织“西欧联盟”。“西欧联盟”旨在推动西欧的安全合作,防范苏联的军事威胁与进攻。1949年,《布鲁塞尔条约》签订一年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美国承担起欧洲安全的重担,在实际上成为了欧洲的保护国。自此,没有军事实力的“西欧联盟”成为一具空壳。法国虽然对这种完全依附于美国的模式感到不满,并于1966年退出了北约,但在冷战东西方对立的背景下,法国也只能选择在西方整体大利益的立场上接受美国的领导。1984年,法国总统密特朗和德国总理科尔决定唤醒沉睡了30年的“西欧联盟”,重新赋予它促进欧洲安全和一体化进程的使命。冷战结束后的十年中,在法国的积极推动下,“西欧联盟”发展迅速,1999年6月欧盟科隆会议决定将“西欧联盟”的职能并入欧盟,2000年12月“西欧联盟”马赛会议为《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正式划上了句号,除条约第五条集体防务和第九条议会体制的规定得以保留之外,“西欧联盟”正式成为历史。
       冷战后“西欧联盟”的发展是在西方调整其安全体系的背景下进行的,它充分反映出西方大国在冷战结束后的新时期、新环境下对发展新的国际安全机制的态度和想法。可以说“西欧联盟”的历程也是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诞生的历程。“西欧联盟”为西方大国提供了一个较量的舞台,让分别以英国为代表的坚持北约在欧洲占主导地位和以法国为代表的发展欧洲自己的安全防务体系这两派主张充分对峙,成为欧洲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序曲。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法国对“西欧联盟”的发展取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80年代末:重启“西欧联盟”的努力
       法国常驻“西欧联盟”代表盖埃诺(JeanMarie Guéhenno)曾表示,法国发展“西欧联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欧洲的共同防务,“西欧联盟”实际上体现的是法国对欧盟在政治合作上的雄心壮志。①在法国眼中,“西欧联盟”孕育的是一个没有美国介入、属于欧洲人自己的防务体系。这种强烈的独立意识实际上是法国在外交和安全防务领域内的一个基本点,它贯穿于法国第五共和国各个时期。1959年11月3日,戴高乐总统在法国军事学校演讲时曾言:“必要时,法国会同其他国家在防务问题上协同行动,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我们必须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防务体系,法国必须要能够保护自己,并以自己的方式来保护自己。”②即使在美苏对峙的冷战时期,法国在接受美国保护的同时,也从未停止过追求自主防务,保持防务独立性的努力。50年代由法国倡导的欧洲防务共同体计划、“西欧联盟”、70年代的欧洲政治合作、80年代德法军团、90年代欧盟的外交与安全政策以及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发展都是鲜明的例证。但是,在东西方对峙的环境下,追求欧洲自主防务只能是一句口号而已。
       理论视野80年代初期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苏美的紧张关系相对缓和。1983年3月,美国总统里根提出战略防务新政策,欧洲各国担心美国会因此削弱在欧部署。1986年10月,美国在没有事先同其欧洲伙伴通气的情况下,同苏联达成了武器限制计划,这加剧了欧洲国家对美国安全保障的疑虑。美国还靠得住吗?还能靠多久呢?同一时期,《欧洲单一法令》诞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推动欧洲在政治上的合作成为趋势。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科尔提出重新启动“西欧联盟”计划,建立欧洲自己的防务体系。一方面可为美国削减在欧军事力量未雨绸缪,另一方面也可为发展独立自主的欧洲防务体系,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实现法国大欧洲的夙愿做准备。
       然而,缓和的美苏关系并没有改变东西方的对峙状态,欧洲的安全与防务仍需要美国的保护。因此,虽然法国和德国在1986年建立了法德混合旅,1987年海牙会议也提出,没有防务,欧洲一体化便不完整,但是,重新启动“西欧联盟”计划仍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90年代初期:追求完全的独立自主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和苏联剧变,国际政治局势面临前所未有的调整,欧洲的安全和政治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来自东方的威胁消失了,欧洲发展自主防务的空间加大了。在法国的倡议和推动下,1991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提出了欧洲共同安全与外交政策,“西欧联盟”承担起制定并实施欧洲有关防务问题的决策和行动的重任。作为条约附件,“西欧联盟”发表声明,将自己定位为“欧洲防务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大西洋联盟的欧洲支柱”。③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这一定位实质上反映出欧洲各国在欧洲安全与防务问题上的分歧。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派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建立欧洲自己的防务安全体系。而以英国为代表的大西洋派则坚持美国在欧洲安全防务上的绝对领导,希望延续对美国的依附状态。这两种看法互不相让,无奈之下,欧洲各国采取折中方式,将两派主张平行列出,便有了“西欧联盟”的上述定位。究其实,英法两派在“西欧联盟”的角色上大费心机,其目的是为了引导欧洲建设的发展取向。英国主张将欧洲发展为一个自由贸易区,而法国则主张欧洲不仅是一个经济贸易大户,更要成为一个政治上的强者,成为多极世界中的一极,而没有独立军事体系支撑的政治是难以立足的。
       因此,90年代初,面对调整中的国际关系和相对宽松的欧洲安全环境,法国采取了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全面发展,加强欧洲政治合作的政策,其重要内容之一便是建立独立自主的欧洲防务体系。法国把希望寄托在“西欧联盟”身上。当时,法国设计的蓝图是,在政治上将“西欧联盟”完全置于欧盟的领导之下,在军事上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把“西欧联盟”建设成完全脱离北约的军事机构。为此,密特朗和科尔决定将法德军团置于“西欧联盟”的调配之下,同时法国还积极推动“西欧联盟”的军事能力建设,成立了规划小组、安全问题研究所以及卫星中心,加强“西欧联盟”的实际行动能力。1994年,法国国防部长在为《法国防务白皮书》作序时指出,“法国要在欧洲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只有这样欧洲的建设才能成功……而‘西欧联盟’则应在这个过程当中起核心作用,它应以发展欧洲人的自主军事能力为己任”。④但作为几十年冷战的产物,美国在欧洲安全与防务上的领导地位并没有因东西方对峙局面的消失和法国的振臂高呼而动摇。一方面,欧洲各国争相分享战争红利,把重点放在国内社会和经济问题上,减少军费开支,对法国遥远的大欧洲理想和需要劳神破财却不见近期收效的欧洲自主防务计划表现冷淡;另一方面,北约在军事上的优势不可质疑,相比之下欧洲在这方面相形见绌,“西欧联盟”长期以来也不过是一纸空壳,实力与北约无法比拟,可靠性差。再加上欧洲各国的安全传统差别较大,因此,虽然有德国、比利时等国的有限支持,法国在欧洲自主防务,尤其是摆脱北约另起炉灶上曲高和寡。在此情况下,1992年6月19日,“西欧联盟”部长会议将“西欧联盟”的职责限定为“人道主义行动或疏散侨民行动;维和行动;危机处理中作战部队行动,包括重建和平行动”。⑤显然,这些职责与法国为“西欧联盟”设计的营造欧洲防务、承担欧洲安全与防务的目标有相当大的距离。法国的“西欧联盟”政策处于低谷。
       
       90年代中期:无奈但明智的战术调整
       90年代初,巴尔干南斯拉夫地区局势紧张,为冷战后“西欧联盟”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法、英、德等欧洲大国出于自己的传统利益纷纷积极介入。但是,英、法等国的努力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前南冲突不断升级,最后由美国出面实施军事打击,促成《代顿协定》的签署,为波黑内战暂时划上了句号。前南危机无情地暴露了欧洲在危机处理上的软弱,刚刚启动的“西欧联盟”在这场危机中只承担了一些辅助性的工作,如排雷、维持治安、保护海关等。美国的军事实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再次显示出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有鉴于此,法国开始调整自己的战略取向。法国放弃了在美国之外发展“西欧联盟”、构建独立欧洲防务的策略,转而认同“西欧联盟”与北约的互补性,接受美、英提出的在北大西洋联盟框架内发展欧洲防务的主张。与此同时,战略调整中的美国也感到由欧洲分担自己安全重负的必要性。在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峰会上,法、美等与会各国认同“西欧联盟”与北约的互补性,表示要加强合作,提出了跨兵种多国武装力量机制,即北约可在美国不愿介入的行动中向“西欧联盟”提供支持和援助,推动欧洲安全与防务的发展,建立大西洋联盟中的欧洲支柱。作为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的具体体现形式,“西欧联盟”遇到了新的发展契机。
       对法国而言,利用北约的资源,通过“西欧联盟”确立欧洲在防务上的特性固然是好事,但法国也担心这会让“西欧联盟”对北约产生依赖感,不利于欧洲自主防务的发展。1994年《法国防务白皮书》指出,“西欧联盟”和北约之间的合作以及任务分配应避免依附关系的产生,避免出现无用的竞争。这也是法国认同并促进“西欧联盟”与北约互补性发展的一个基本点。同一时期,法国还表示要重返北约,以期从内部影响北约的改革,使之向有利于欧洲自主防务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虽然表面上法国放弃了撇开美国在北约框架之外发展欧洲防务的主张,同意在北大西洋联盟框架内发展欧洲特性的防务,但是,保持欧洲支柱和“西欧联盟”的相对独立性这个根本点并没有改变。因此,90年代中期法国在欧洲防务的发展和“西欧联盟”问题上虽然放弃了初衷,政策上出现变化,但这一改变主要是一种战术上的变化,是法国面对现实的策略调整,是无奈之举,也是务实、明智之举。
       理论视野1996年12月3日,法国总统希拉克在“西欧联盟”议会会议上指出,北约的改革对“西欧联盟”的未来至关重要,“西欧联盟”应抓住机遇,成为北大西洋联盟中真正的欧洲特性和欧盟防务的组成部分。⑥1996年原本应是“西欧联盟”命运中关键性的一年。《马约》谈判时,由于英、法两派对“西欧联盟”的角色和作用无法达成一致,各方决定将分歧放到1996—1997年的欧盟各国政府间会议上解决。然而,1996—1997年的政府间会议没能有所突破。法国仍然坚持其建立欧洲自主防务的理想,尤其是法国以分享北约在地中海地区指挥权为条件重返北约受挫后,更增强了其发展欧洲自己的防务体系的信念。为此,希拉克再次提出加强“西欧联盟”,强调“西欧联盟”在欧洲防务建设上的作用。1997年上半年,时值法国成为“西欧联盟”的轮值主席国,法国提出了“西欧联盟”的三个工作重点:1加强“西欧联盟”的实际行动能力;2促进“西欧联盟”同欧盟的接触与合作,为日后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做准备;3加强“西欧联盟”的内部运作体系。法国将“西欧联盟”发展为欧盟防务组织的意图昭然可见。
       然而,继续坚持北约在欧洲领导地位的英国坚决反对将“西欧联盟”并入欧盟。没有英国的支持,1996—1997年政府间大会在“西欧联盟”、北约和欧盟的关系上未能有实质性的进展。1997年,欧盟各国签署《阿姆斯特丹条约》(简称《阿约》),在“西欧联盟”的未来问题上只是含糊地规定“西欧联盟”并入欧盟是“或然”、“可能”的,最终的决定权归欧洲理事会,并应符合各国宪法的规定。在此情况下,“西欧联盟”各成员国在同年7月22日的声明中对“西欧联盟”的角色及其与欧盟和北约的关系延续了《马约》及其附件精神,再次重申“西欧联盟”是欧盟发展的一部分和北大西洋联盟内欧洲特性的重要因素。在“西欧联盟”原定期限(1998年)就要到来之时,其归属问题仍无定论,法国的设想仍然只是一张蓝图。
       1998年,科索沃危机爆发,欧盟军事能力的匮乏严重损害了其外交活动的力度,同时美国的盛气凌人也引起许多欧洲人的反思。法、德等国呼吁加强欧盟军事能力,英国布莱尔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历史性转变。1998年12月,英、法两国在圣马洛签署声明,共同认定发展欧洲自主军事能力的必要性,引起强烈反响。1999年,欧洲理事会科隆会议正式确定要发展欧洲的自主防务能力,为此,各国决定将“西欧联盟”的职能并入欧盟。2000年11月“西欧联盟”马赛会议,除联盟条约第五条和第九条有关集体防务和议会监督这两条尚不具备讨论条件的规定外,“西欧联盟”的其他职能并入欧盟,成为欧盟安全与防务政策的基石,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结束语:抓住契机,探索出路
       作为“西欧联盟”的主要缔造国和发展动力国,法国的“西欧联盟”政策在冷战中和冷战后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冷战中,受东西方对峙的制约,法国发展欧洲独立防务体系的主张不具备实施的环境,孤独的法国卧薪尝胆,但没有放弃对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追求。冷战格局结束后,法国积极推动“西欧联盟”的发展,希望以此建设欧洲自主的防务体系,推动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然而,受美国和英国等国的影响,法国的“西欧联盟”之路、欧洲自主防务之路仍然步履艰难。从“西欧联盟”的总体发展方向来看,由冷战中的昙花一现及其随后30年的沉寂,到80年代中期法、德的重新启动,由《马约》将“西欧联盟”定位为欧洲防务的组成部分和北大西洋联盟的欧洲支柱,到欧盟科隆首脑会议决定将“西欧联盟”的职能并入欧盟,献身于欧盟自主防务体系的发展,法国的“西欧联盟”政策虽然出现了变化和调整,但将“西欧联盟”作为发展欧洲自主防务的工具,追求大欧洲的大方向始终没有改变。从这个角度讲,“西欧联盟”最终并入欧盟的结局无疑使法国得偿所愿,是其“西欧联盟”政策取得胜利的一大标志。在法国的积极推动下,“西欧联盟”在军事能力和机构建设上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为欧盟自主防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多极化世界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法国在“西欧联盟”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不容置疑。但另一方面,法国在“西欧联盟”的角色和作用上也做出了相当大的让步。从将“西欧联盟”的职能范围限定为维和及人道救援,到放弃独立于北约的防务设想,最后也是在英国改变态度的前提下才促成将“西欧联盟”的职能并入欧盟和发展欧洲自主军事能力的共识。由此可见,虽然法国的“西欧联盟”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发展欧盟自主防务,使其服务于建设强大欧洲和多极化世界格局的理想之路还很长。法国在坚定自己信念的同时,还需要联合欧盟其他各国,灵活应对,抓住合作的契机。
       注释
       ① JeanMarie Guéhenno,《法国与西欧联盟》,http://wwwnatoint/docu/revue/1994/9405-03htm。
       ②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在法国军事学校的讲话,见http://wwwenalu/discourscharlesgaulleecolemilitairesaintcyrnovembre-1959-010002382html。
       ③ 参见西欧联盟部长会议1991年12月10日通过的题为《欧共体峰会之际有关“西欧联盟”的决议文件》(Textes relatifs à l’UEO adoptés à l ’occasion du Sommet de la CE),文件收录于“西欧联盟”网站:http://wwwweuint。
       ④ 《法国防务白皮书》,1994,参见法国国防部网站:http://wwwdefensegouvfr。
       ⑤ 参见“西欧联盟”部长会议1992年6月彼得斯贝格决议,决议收录于 http://mjpunivperpfr/defense/ueoindexhtm。
       ⑥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1996年12月3日在“西欧联盟”议会会议上的讲话,收录于法国总统网站:http://wwwelyseefr。
       [李书红: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
       (责任编辑 飞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