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理论视野]泰勒斯“水是原则”命题的内涵和实质
作者:罗志发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与理性要求相符合的实际的知识永远是不完全的知识”,这是列维一布留尔在解读“原始思维”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以此说明以理性和“灵魂”相结合去把握人类智力发展的必要性。泰勒斯的“水是原则”是西方哲学史上形成最早、内涵和实质最具歧义性的命题。从“灵魂”或“生命”视角去把握这个命题的内涵和本质,可以找到单纯的理性主义、自然主义视角所容易忽略的更多智慧,比如对生命本原的较多肯定,以及追寻生命源头、超越生命界限的某种情怀等。
       一、“水是原则”命题包含着肯定生命本原的合理内核
       长期以来,不少人以为古希腊哲学都是力图对自然实体进行客观的、不加进任何生命本原的描述。这种观点的偏颇性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所证明。从生存哲学视角来分析泰勒斯的“水是原则”命题,我们确实从中找到了不少肯定生命本原、尤其给予人类生命存在以优先地位的意蕴。
       生命是世界演化过程中最为壮丽的篇章,因为自从有了它宇宙才变得如此绚丽多彩。据此,西方现代生存哲学往往把生命描绘成宇宙的普遍现象,有些哲学家甚至把生命意志看成整个宇宙的本质。比如,叔本华就特别反对从物质或知性方面来描述世界,因为他坚信“世界是生命意志的表象”;尼采则认为世界是“强力意志的表象”,因此他呼吁人们“肯定生命,哪怕是在它最异样最艰难的问题上”。生存是触发哲学的重要因素,而生命是生存的基点和轴心,这就是现代西方哲学能借助“生命”、“意志”冲垮理性主义并给“形上”之思开辟新路的原因。黑格尔说过,古希腊具有后来西方哲学的所有萌芽。从泰勒斯“水是原则”命题中,我们确实看到了一些“生命哲学”的意旨;反过来说,从中我们应该确信生存论等“西方现代哲学是对古代哲人那种鲜活的生命智慧的复兴。”
       “水是原则”命题包含着肯定生命本原的积极因素。一方面,希腊思想有着浓厚的物活论传统,即视世界万物与人类一样有生命。德国人E·策勒尔对此曾有过较为详细的论述。他指出:“自然和精神的分离完全是与原始的、纯粹的希腊思想格格不入的。希腊人总是把自然想象为有生命的。在神秘主义的层次上,一切事物,陆地和海洋,山脉和河流,树木和丛林,在他看来,都是充满神性的东西;在哲学的层次上,他把所有的物质想象成是有生命的,甚至石头也不例外,因为它们也会显示一种力量。因此说是物活论或泛精神论,会更正确些。在这些思想家看来,不存在生命和精神的问题,因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虽然程度不同,都注入了精神,一个失去了生命本原的自然,在希腊人看来,是不可想像的。”据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如此背景下产生的“水是原则”命题,也不会表现为“自然和精神的分离”。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从单纯的物质结构理论去阐释古代物质观是不全面的。同样是德国人的文德尔班在谈到泰勒斯之“水”和阿那克西美尼的“空气”时,就特别强调其中的“流动性”与“内在活力”。他指出:“他们之所以作此选择,也许是由于水和空气的流动性、可变性和明显的内在活力。事情很清楚,米利都学派很少想到关于空气和水的化学特性,只是想到有关聚集的状态。”这一点还可以从罗素如下的描述中找到佐证:“他是希腊的七贤之一,七贤中每个人都特别以一句格言而闻名;传说他的格言是:水是最好的’。”换句话说,“水”虽然包含有更多的生命活力,但并非是惟一的生命载体,其他物质或多或少地也具有生命的要素。所以,泰勒斯提出了“万物充满了神灵”的补充命题,应该说是顺理成章的。正如威廉·魏施德所指出的:“泰勒斯讲到水时,想到的并不是一种原始的物质,而是原始起源所具有的那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想到的是这种开天辟地的神灵性。这样,第二句话便可天衣无缝地和第一句联系起来了。”阿那克西美尼是后来才提出了“气是本原”命题的。与水相比,“气”是更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存在;因此,从“水是原则”到“气是本原”可以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进步”。但是,无论从造物主赐给人类以灵魂、还是从与“呼吸”相关的角度,“气是本原”命题都可以说是把泰勒斯的另一哲学命题予以具体展开而已。
       “水是原则”命题赋予人类生命存在以优先地位。人类自诩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这是因为人类具有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特性,也是世界得以进入自觉存在、自为发展阶段的前提。对此,后来的西方生存哲学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看法。比如,狄尔泰认为“生命”存在于自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因而是精神与文化的统一;柏格森则认为,从直觉和知性互补角度才能达到对生命的深刻把握,“完整的人性往往会使意识活动的这两种形式都得到充分发展”。明确给予人类生命存在以优先地位的是海德格尔。他认为,只有人才能提出、领悟“在”的意义,从而通过判断、挑选、筹划来开展着各种可能性,因此人是“此在”。海德格尔甚至认为,世界和“此在”是一同出现、一同在“此”的。从泰勒斯“水是原则”命题的深层内涵中,同样可以找到这些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渊源。比如,据叶秀山考证:“‘始基’希腊文原意乃是‘祖先”’。这样说来,泰勒斯的“水是原则”作为第一个哲学命题,其受“祖先”意义的启发而努力寻找“始基”的这种内涵和特征,肯定比后来其他哲学命题更为浓厚,因此说它较为珍视、关注着人的生命存在是符合逻辑的。这一点还可以从相关的传说中得到证明。如,泰勒斯在观察天象时掉进水坑的事被一些人所讥笑,柏拉图却认为这是泰勒斯“生活在哲学之中”的表现,即他此刻最“关心的是:什么是人?与其他生物相比,人应该干什么?应该忍受什么?”总之,在泰勒斯的“水是原则”命题中,确实透露出较多关注人的存在、涉及生命直觉与理智知性关系的信息。“作为万物本源的‘水’、‘气’、‘火’这些活跃的流动的物相既体现自由存在的自因性和变易性,更体现了人的生命的生存意志和自由律动,因而可以视为人的生动活泼而绵延不息的‘生命’、‘生存’的隐喻。”应该说,在这里用张曙光先生的这段论述来作为结语是很恰当的。
       二、“水是原则”命题沉积着生殖崇拜的基本内核
       罗素在分析希腊文明时,就曾提醒人们注意狄奥尼索斯或巴库斯(即酒神)崇拜的现象。他指出:这种崇拜“就是我们所理解的宗教”,“它有一种奇异的女权主义成份”,因为在举行宗教仪式时主要是主妇们和少女们成群结队地在荒山上整夜欢舞欲狂,丈夫们却不敢有异议。罗素还认为,这实际上是表达了人们对“更为本能的、更加热烈的生活方式的热望”。他说:“它太大地影响了许多哲学家,……这种崇拜发展的途径是极其值得注目的,任何一个想要研究希腊思想发展的人都必须好好加以理解。”另外,策勒尔虽然在开始时认为“伊奥尔亚物理学家”走的是“理性的思维和探究的道路”,而不是“奥尔弗斯学说”(亦即狄奥尼索斯或巴库斯崇拜)所走的“宗
       教神秘主义的道路”,但他最后还是指出:“这两条不同的发展路线并非截然分开,而是交叉又交叉的。”无论如何,罗素和策勒尔的这些提示对我们从生殖崇拜方面解读“水是原则”命题,是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的。
       生殖崇拜是早期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这是由人口生产的巨大作用引起的。罗素指出:“埃及与巴比伦的宗教正像其他古代的宗教一样,本来都是一种生殖性能崇拜。”即是说,所有宗教在本质上都是生殖崇拜。而从本质上说,生殖崇拜就是生命崇拜。正如英国人载思蒙·莫里斯所说的:整个古代世界之所以到处都有母神的象征,这是因为“她被视为一切生命之源,滋养万物。她巨大的躯体生出地球表面一切活着的和移动的东西。”即是说,在生殖崇拜中尽管被崇拜的对象多种多样,但它们都与生命创造和生命存在有关,都被认为潜藏着生命的活力。
       “水是原则”命题在肯定生命本原时透露出较多崇敬生命的信息。首先,“水是原则”命题富有“体液崇拜”思想。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先民们在通过自己各具性别特征的身体和家庭来构想世界时,血液、乳液、脂肪和精液等“体液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德国人埃利希·诺伊曼在谈到“女人=身体=容器=世界”这一母权阶段的基本公式时,就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水”的意义:“能容纳的水是生命的原始子宫,无数神话人物都由它诞生。”“一切生物都依靠水或大地的乳汁而成长并维持其生存。”“按照原始人的看法,胚胎是从血发展而来的”。同样,水是本原的思想在巴比伦和希腊神话中也有较多的表达。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里也列举了很多涉及水的例子:前人把俄刻阿诺(海洋之神)和忒提斯(海洋女神)夫妇当作一切存在物的创造者,以及神灵们对着起誓的见证神灵、被诗人歌颂的斯提克斯(黄泉)等;随后他断定:“水是原则”命题也“是像上面那样说的”。可见,“水是原则”命题不过是把存在于宗教神话的这些思想用哲学语言表达出来而已。
       其次,“水是原则”命题包含着万物有灵论。“万物充满了神灵”,这是泰勒斯的另一个哲学命题。魏施德认为,如果从“原始起源所具有的那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来理解,即把这种神灵的力量理解成“如同维持生命的水一样渗透在万物之中”,那么“第二句话便可天衣无缝地和的第一句话联系起来了”。汪子嵩先生也有类似的观点:说万物充满了神灵或灵魂,“当然有宗教迷信的含义,但即使在神话里,它也有另一方面的意义:灵魂就是生命。”它是同“呼吸、血液联系在一起的。在希腊人看来,它是生命的源泉。……在这种意义上的灵魂,不过是一种生命的能力,是我们能够感觉到的。……泰勒斯所说的灵魂,最多只能解释成为这种生命和运动的能力。”总之,无论是否从宗教的角度来理解,与“万物充满了神灵”密不可分的“水是原则”命题都具有生命崇拜的内涵。
       三、“水是原则”命题寄寓着超越有限的某种情怀
       “水是原则”命题力图追寻“始祖”。超越有限、追求无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然而,人类在开始时是受到自己身体的启发才得以进行这种超越的。对此,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就指出:“先民是从自身出发感悟外部世界,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第一个对象,即人。”而近些年来不少人类学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先民们首先是通过自己各具性别特征的身体和家庭来构想世界的。而如前所述,在希腊文中“始基”的原意就是“祖先”。因此,当古希腊哲人在寻找万物的本原,以作为一切事物产生的根源、一切事物存在的依据、一切事物灭亡的归宿时,他们实际上就是在寻找世界的共同“始祖”。这样说来,泰勒斯在通过“水是原则”命题来阐释世界的本原时,实际上也是在寻找世界的共同“始祖”;或者说作为西方历史上的第一个哲学命题,其由“祖先”出发来寻找“始基”的特征和内涵,肯定比后来的其他哲学命题要更为浓厚。另外,亚里士多德曾用“四因说”来分析“始基”的六种含义。依此而论,米利都学派所说的“始基”,基本上还属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质料因(“事物从它的某个内在部分首先产生的,比如……动物,有人说是从心开始,有人说是从脑开始”);同时,他们也开始谈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动力因问题(“事物从某个不是它内在的部分开始产生,运动变化常从它开始产生,比如小孩是从他的父亲和母亲开始”)。可见,说“水是原则”命题具有通过寻找人之“本源”的意蕴是符合逻辑的。这种超越尽管从现在来看很初级,但却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
       “水是原则”命题力图解决经验和超验的矛盾。经验和超验是人类生存与生俱来的矛盾,但直面这一矛盾则意味着人类思维能力的质变和飞跃。人类的存在既是立足于感性现实,也是不断追求理想境界的。因为任何经验存在都意味着已获得了某些规定,都已变成生活的具体状况,因此只有不断超越这一既有规定,才会获得新的、更多的“领会”和可能性。换句话说,人类“总是渴求在最深刻的层次上或最彻底的意义上把握世界、解释世界和确认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价值。理论思维的这种渴求,是一种指向终极性的渴求,是一种终极性的关怀。”总之,正因为有了这种追求才有哲学上本体论的出现,才有“形而上学”的建构。泰勒斯也正是不断从经验的、具体的“水”或生命存在,推进到更广阔的领域乃至超验世界的“水”或生命存在,从而得出“水是原则”的结论的。对此,黑格尔的评价十分中肯:“泰利士说水是‘绝对’,——或照古希腊人的说法,是‘原则’;他这个命题,是哲学命题,哲学是从这个命题开始的,因为藉着这个命题,才意识到‘一’是本质、真实、唯一自在自为的存在体。在这里发生了一种对我们感官知觉的离弃,一种对存在者的离弃,——一种从这种直接存在的退却。”∞可以说,正是泰勒斯这种超越“直接存在”的哲学路径,为人类对生命存在更高境界的追求注入了新的可能。
       “水是原则”命题力图解决生与死的矛盾。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人作为“此在”其“在世”和被开展是一种“被抛状态”,于是“畏”和“烦”等情绪便与生俱来,但因为“此在”的领悟性,使人们能够通过理性判断、挑选、筹划等,把种种的可能性给予“开展”和实现。所以,人就是一种可能性,要进行对现实的不断超越,才能获得自由。也就是说,受生命本能的作用人总是憧憬着永恒和美好,但人一出现并在世界上存在,总要面临着各种苦难直至死亡。所以从深层的意义上说,人类存在的矛盾性更表现为生与死的关系。这样人们除了对短暂生命的珍惜和眷恋之外,总是力图通过某些形式去超越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说,泰勒斯在“水”中看到了生命的活力,看到了新陈代谢的理由,看到了不断创造生命、永不枯竭的源头,看到了超越“可怕的、生生灭灭的现实”的希望。正因为如此,水“才能成为一切生生灭灭的起源,成为世界的根基”。泰勒斯这一思想,后来被他的学生和继承者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即阿那克西曼德“称这种宇宙物质为‘无限’……那就是:不生,不灭,不竭,不可摧毁”。米利都学派由生命本原出发,通过对生命意义的理性规定,至此终于实现了对生命界限的自我超越,从而给芸芸众生构筑了可靠的“精神家园”。
       [罗志发:广西百色学院政法系]
       (责任编辑 陈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