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专家访谈]法国大选与法国民主制度
作者:本刊记者

《国外理论动态》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刊记者编者按:2007年法国大选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转折点。自上届大选以来,法国面临经济、社会、政治三重危机,资本主义发展几乎陷于停滞。严重的国内问题使法国无法应对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事实证明,法国的民主制度已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统治阶级,即大垄断资产阶级追逐最大利润的欲望。在这次大选中,法国的民主制度有了新的变化,对法国的政局和前途无疑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我们采访了中央编译局李其庆教授。下面是他同本刊记者的谈话。
       记者:2007年法国大选不仅是法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而且也是欧洲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法国自1958年第五共和国建立以来,分别于1965、1969、1974、1981、1988、1995、2002、2007年举行了八次总统选举,萨科奇是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的第六位总统,同以往相比,今年的大选有什么特点?
       李其庆:经戴高乐提议,法国于1962年10月28日举行全民公投,决定法国总统由全国普选直接产生。法国从1965年开始直选总统。每次选举由于国内外形势不同,各党派、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不同,都有自己的特点。总的来看,今年的大选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法国政坛实现了更新换代。希拉克、若斯潘等老一代政治家退出政治舞台,以萨科奇(52岁)、罗亚尔(53岁)为代表的战后出生的新一代政治家在政坛上展开了角逐。法国政坛老化现象严重。1965年,密特朗竞选总统时只有49岁,德斯坦1974年竞选总统时只有48岁,而2002年希拉克、若斯潘竞选总统时分别为69岁和64岁。法国媒体奚落说,这些政坛大佬从政时,当今的法国人大部分都还没有出生。正是他们使法国政坛死气沉沉,改革举步维艰,新一代领导人将给法国政坛带来生气。二、法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性候选人进入大选第二轮。法国妇女是1944年才获得选举权的,远远落后于北欧国家和英国,目前,法国女性选民占全体选民的5315%,超过了男性选民。1981年大选,10名总统候选人中,女性候选人占3名,是历史上比例最高的,今年12名总统候选人中,女性候选人也占3名,其中,罗亚尔进入第二轮。法国人认为,越来越多的妇女参政,是法国民主制度进步的标志。三、公民参与程度高。今年2900万登记选民的投票率高达84%,弃权票、空白票和废票总计为154%。投票率同历史上最高水平相当。同2002年相比差别更为明显。2002年弃权票破历史纪录,高达283%,空白票和废票高达24%,总计超过30%,因此被称作“选民造反”。今年投票率高,表现了选民对选举的积极参与和期待。法国目前处于历史的关键时刻。自上届大选以来,法国面临经济、社会、政治三重危机,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购买力下降;社会运动频仍,移民问题日益尖锐化,2005年发生巴黎郊区骚乱事件,2006年初又发生了全国范围的“首次雇用合同法案”事件。在希拉克第二任期的短短五年中就发生过两次政府信任危机。拉法兰和德维尔潘两位总理出台的改革措施,遭到民众的激烈反对,拉法兰并因此而下台。当今的法国,国民普遍不满,人心思变。四、今年的总统选举是2000年9月24日全民公投决定将总统任期由7年改为5年后举行的第一次大选。而法国的议会任期也是五年制,从此,总统选举将与议会选举同步,法国的这项改革意在结束第五共和国历史上曾于1986、1993、1997年三次出现的“左右共治”的局面,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执政形式降低了民主的效率。但是这项改革同时意味着,总统选举后,紧接着就要举行立法选举(今年的立法选举于6月10日和17日举行),总统只有在国民议会中取得多数才能够把政府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议会选举实际上也是一次核准选举。这对萨科奇的执政能力也是一次考验。五、法国大选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不仅欧洲,就连从不关心别国大选的美国也对法国选举密切注视。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法国大选的重视和期待。法国严重的国内问题使法国无法应对欧洲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从而引起西方社会的忧虑。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欧洲和国际舆论哗然,因为法国是欧盟的发起国之一,法德是欧盟的发动机。法国的地区作用和国际地位的降低势必对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产生消极影响。欧洲主要国家的领导人以及美国总统布什,迫切希望法国新任总统能够带领法国走出危机。六、网络和信息技术在大选中的应用。萨科奇和罗亚尔的竞选班子都举办了自己的博客网站,分别投入2600万和1400万欧元,取得了和选民直接互动的效果。从竞选费用角度来说,同传统手段相比,新的宣传工具“投入少,产出大”。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民主形式的改革,当然这种发展并没有改变民主的性质。
       记者:按照法国1958年宪法,法国总统选举的结果是由法国宪法委员会宣布的。法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权力,总统是国家的象征,他代表国家行使权力。萨科奇也表示他是全体法国人的总统,而他又是通过全民普选产生的,能否认为萨科奇获胜也就是法国人民的胜利呢?
       李其庆:萨科奇是大垄断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他背后有大财团的支持。据法国《世界报》披露,萨科奇是从1995年开始,由巴拉迪尔引荐,同企业界人士结成特殊关系的。这些企业界人士有:法国电视一台以及法国最大房地产公司的老板布伊格、法国空客的总裁拉加代尔、控制着《费加罗报》等几十家报刊公司的战斗机公司大老板达索、《解放报》的后台大老板罗切尔德、法国最重要的电台欧洲一台大老板阿尔卡巴什、法国最重要的报刊《世界报》的前监察委员会主席曼克等。
       萨科奇的当选不是偶然的。一、从历史上看,法国右翼统治占主导地位,只有1981—1995年是社会党执政。二、从国际上看,首先从欧洲看,也是右翼占主导地位,英、法、德形成右翼掌权的新三驾马车。美国对法国大选和萨科奇本人也充满期待。三、法国虽然原来就是右翼掌权,但希拉克被看作是“形右实左”。右翼的各项改革都进行不下去,阿兰·朱佩、比埃尔·拉法兰、多米尼克·德维尔潘三任总理的改革都受阻,朱佩和拉法兰还因此而下台。希拉克对改革优柔寡断,一味妥协,被认为对改革的失败和经济社会发展停滞不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不符合大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萨科奇明确表示要与希拉克“平静地决裂”。四、萨科奇提出的有关就业、税收、教育、司法等各项改革措施,比较务实,明确。他个人作风果断、雷厉风行,给法国人带来希望,不少评论家甚至把他比作拿破仑。大选后的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达到65%,几乎与当年的戴高乐相当,这说明法国人愿意给他一个机会,希望他能带领法国走出危机。五、萨科奇曾担任过预算部长、内政部长、经济和财政部长等职务,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政治手腕很高,他表示要组成一个开放的政府,吸收社会党和其他各党派的人士参加。他任命温和派人士弗朗索瓦·菲永担任总理,任命社会党人士贝尔纳·库什奈担任外长都显示出他的深谋远虑。他重视与社会党合作和与工会对话是他的高明之处。
       当然,萨科奇也面临巨大考验。法国有深厚的左翼反抗传统,有31%的法国人对他的右翼背景表示不信任。欧洲和国际社会也对萨科奇的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爱国主义立场感到担忧。萨科奇的改革将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和发展,他将使法国更好地适应国际垄断资产阶级主导的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他信誓旦旦地表示:他是全体法国人的总统。他的一切都是法国给予的,现在该是他报答法国的时候了。当有人质问他,减税只是对富人有利的时候,他回答说,他要使法国成为“所有者的国家”。可以肯定的是,他能够利用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扩张所攫取的超额垄断利润使大垄断资产阶级更加富有,也专家访谈可以使少量中产阶级上升到大资产阶级的行列,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他想在法国消除社会不平等和贫富差别,使法国人人都成为资本家,这显然是天方夜谭。萨科奇的改革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取得成功,还有待实际的检验。
       
       记者:法国社会党在这次大选中为何失利?它的发展前景如何?李其庆:我们必须把社会党放在法国整个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来考察才能说明这个问题。一、在法国社会中,社会党是代表中产阶级(包括白领工人在内)的政治力量。社会党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参政党,历史上也曾经是执政党,但同右翼政党相比,它仍处于弱势地位。从1965年至今,它只有14年执政的历史,而在这14年中还出现过两次“左右共治”,这说明它的执政能力,特别是独立执政能力十分有限。若斯潘在1997年与右翼总统希拉克“共治”期间政绩不佳,以致在2002年大选第一轮选举中,败给极右翼总统候选人、国民阵线主席勒庞。二、在欧洲,法国社会党也不能同北欧和德国的社会民主党相比,它同西班牙和意大利社会党相当,属于比较弱的社会党。从世界范围来看,目前社会党处于衰落时期。一般人们认为,上个世纪60—90年代是社会党的上升和辉煌时期。从冷战结束90年代以来,社会党一直在走下坡路,甚至遭遇社会民主主义危机。这是因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作用大大降低了。三、在这次大选中,社会党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和政策模糊不清,摇摆不定。这和它的阶级性质和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四、右翼对社会党的两手政策。法国社会党在2007年大选第一轮的得票率(263%)比2002年(11%)有很大提高。这说明法国社会是需要这样一个中产阶级政党的。中产阶级是大垄断资产阶级的保护层,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分析家认为,法国将效法美国的榜样,从多党制走向两党制。人民运动联盟和社会党两党轮流执政的格局将固定下来。普选制民主与两党制民主的结合,将有利于克服西方国家代议制民主与普遍参与制民主的矛盾。如果把普选制民主比作万箭齐发,那么,两党制民主就是靶心。两者的结合,可保万无一失。从法国的政治现实来看,右翼对社会党采取的是既竞争又拉拢的两手政策,而不是一味的打压和削弱的政策。这种策略在大选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此外,社会党还发挥着遏制共产党的特殊作用,这是别的政党不可替代的。我们只有准确地、全面地把握社会党在西方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才能对这个政党作出正确的判断。
       记者:法共在这次大选中为何遭到惨败?
       李其庆:1969年法共第一次参加总统选举,其候选人雅克·德洛尔曾获得212%的选票,罗贝尔·于1995年曾获得86%的选票,2002年则获得33%的选票。而今年,法共候选人玛丽—乔治·比费仅获得194%的选票,创历史新低。法共的衰落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普选制对法共十分不利,特别是为了避免出现2002年大选中极右翼的勒庞闯入第二轮的情况,宪法委员会和媒体提倡第一轮就要投“有效票”。很多法共党员为了保证罗亚尔能够出线,在第一轮就投了她的票,而没有投法共的票。有评论说,这种投票制度,迫使法共党员不能忠实于自己的党,而只能跟着大党转。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这对于法共来说,只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法共的衰落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从国内阶级力量对比来看,法共的阶级和社会基础发生动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加剧,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外迁,失业率增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传统产业工人对左翼的投票率已从1988年的63%,下降到2002年的43%。而民族主义者、国民阵线的勒庞则成为工人投票的最大受益者(2002年大选第一轮得票率为169%,第二轮为178%)。另有一部分工人则投了托洛茨基派政党的票。由于法共在白领工人中开展工作不力,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成为社会党的中坚力量。法共在马歇时期就提出“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理论,但是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时代特征和法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好。后来罗贝尔·于又提出“超越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新规划”的理论主张。但是这些理论并没有得到全党的理解和认同。由于没有一个正确的、统一的行动纲领,法共的凝聚力大大降低。在政治实践中,1981年,法共全力支持社会党上台,并满足于在社会党执政期间扮演参政党的角色(法共最多曾有四人入阁,但大多是次要的职位),在重大决策上(科索沃战争问题除外),一味向社会党妥协,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另一方面,法共为了争取工人的选票,又一味地向法国的托洛茨基派妥协。托洛茨基派打着马克思主义和世界革命的旗号,提出一些蛊惑人心的极左口号。法共对托洛茨基派的无原则妥协削弱了其自身在群众中的影响。在今年的大选中,托派“革命共产主义联盟”的候选人贝桑瑟诺第一轮的得票率为411%,远远超过法共。另一位托派“工人斗争”的候选人拉吉耶第一轮的得票率为134%,与法共候选人比费的得票率不相上下。法国主流社会一方面把托洛茨基派和法共统称为极左派,另一方面又以法共坚持斯大林主义为名,利用托派打击法共。法共因此受到了双重打击。法国的多党制有利于分化瓦解法共。目前,法国媒体又在法共财政危机问题上大做文章,制造法共寿终正寝的舆论。总的来看,法共是体制外政党,虽然它已宣布放弃无产阶级专政,但是仍然被主流社会排斥。此外,它在组织原则上废除了民主集中制,内部思想混乱,组织涣散,在许多问题上争论不休,战斗力大不如前。目前,资本主义对它的方针是削弱而不是消灭,特别是由于它的虚弱,对资本主义已不再构成威胁,它的存在至少可以作为资本主义民主的装饰品。法共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历史。无数法共党员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用自己的流血牺牲,换来了党的发展壮大,战后法共曾经是法国的第一大党,同时它也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大的共产党。法共的衰落外部原因是第二位的,内部原因是第一位的。在内部原因中最致命的是它从理论和实践上还没有解决好马克思主义法国化的问题。这个不曾在战火中被拿枪的敌人打倒的政党,却被“民主地”边缘化了,这个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记者:那么法国共产党还有前途吗?
       李其庆:我想提出的问题是,在法国这样典型的民主国家,共产党被“软力量”“民主地”挤压,这个现象值得研究,并不是说这个党就没有前途了。法共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主席米歇尔·马索最近说:我们并没有感到绝望,我们需要的是继续战斗。我们应该把法共放在世界工人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史上来考察它的前途。刚才说过,法共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和传统。法共的前身——法国工人党是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培育的。在长期的党内外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法国工人目前生活和工作条件的提高同法共领导工人阶级对资本主义展开的长期斗争是分不开的。法共目前的处境同世界范围内阶级力量对比,即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这一形势是密切相关的。法国学者曾多次谈到,当前,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及其载体跨国公司使发达国家工人阶级和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的利益处在尖锐的对立之中。发展中国家工人阶级由于自己的国情和在新自由主义的胁迫下,接受较低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此同时,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又用国际剥削所获得的剩余价值收买本国的中产阶级,这给发达国家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带来极大的困难。造成这种对立的元凶是国际垄断资产阶级和跨国公司,要使发达国家工人阶级明白这个道理,还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也是为什么在法国托洛茨基主义有很大市场的原因。“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绝不是一个早上就能实现的口号,所以我们也不能轻言世界社会主义已经走出低谷。
       
       记者:今年的法国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对法国政局的影响如何?
       李其庆:这次法国总统选举是在所谓充分的政治竞争条件下进行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法国各政党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这种情况下,法国的政局将趋于明朗化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右翼主导。即所谓法国向右转的问题。严格地说,法国本来就是右翼掌权,不存在向右转的问题。但由于希拉克的“形右实左”,使法国政局的主导因素模糊不清,萨科奇表示将与希拉克“平静地决裂”。今后右翼将真正成为法国国际和国内政策特别是国内各项改革政策的主导力量。
       二、强势总统。法国实行总统议会制。总统拥有极大的权力,特别是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权力。1958年宪法对此作了明文规定。这部宪法是戴高乐亲自主持制定的。由于戴高乐具有极高的声望,因此他实际上也是一位强势总统。但是到了左翼执政即密特朗执政时期,反对党即保卫共和联盟则提出限制左翼总统权力的问题。同时,由于1986和1993年的两次“左右共治”,总统权力实际上也被削弱。等到希拉克执政即右翼执政时期,左翼反对党又提出限制右翼总统权力的问题。而且在希拉克的第一任期,即1997年,也出现过一次“左右共治”,总统权力同样遭到削弱。长期以来,是否应该限制总统权力,成为法国政坛的热门话题。在这次选举中,社会党甚至提出是否应该结束第五共和国和建立第六共和国的问题。随着右翼不仅在总统大选中,而且在议会选举中也大获全胜,现在这个问题则有了结论。法国国民议会将出现人民运动联盟“独步天下”的局面。萨科奇领导的执政党不仅将拥有通过任何法律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而且控制了法国几乎全部权力机构,包括参议院、国民议会、宪法委员会、总统府、总理府以及大部分地方政权。萨科奇将成为法国第五共和国史上权力最大的总统。他将拥有一双“自由的手”来领导法国进行任何必须的改革,甚至包括对宪法的修订。集权和分权以及两者之间的“度”如何把握的问题是西方民主制度以及不同民主范式长期争论的问题,也是在实践中难以正确解决的问题。法国在历史上具有君主立宪制传统,而这次选举对强势总统的肯定,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回归,也是对法国社会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回应。
       三、政坛两极化。多党制和两党制的结合是法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法国传统上是多党制国家。法国人认为多党制优于两党制,因为它比两党制更民主。但是受到美国两党制民主效率更高观点的影响,法国也出现了向两党制过渡的趋势。从这次法国大选和议会选举来看,法国政坛两极化趋势加强。极右翼和极左翼遭到排斥和挤压。人民运动联盟和社会党轮流执政的格局更为巩固。这个现象说明,这两个政党所代表的大垄断资产阶级和中产阶级是法国社会的主导力量。曾被看好的“非左非右”的法兰西民主联盟,其领导人弗朗索瓦·贝鲁曾在第一轮选举中获得17%的选票,但是在议会选举中却不成气候,因为它实际上属于右翼。看来在没有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情况下,人为地制造一个政党是难以维持的。法国政坛两极化之所以能够成为趋势,是因为它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
       当然,一个社会各党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对比是动态的,对于像法国这样有着激烈政治斗争传统的国家更是如此。法国政坛向来变幻莫测。这次议会选举投票有40%的弃权率,就是一个信号。弃权者大多属于左翼。他们看到左翼没有取胜的希望,就放弃了投票。但他们对右翼又十分不满。这说明左翼正在积蓄力量,他们将在其他斗争场合卷土重来。
       记者:萨科奇上台对中法关系有何影响?
       李其庆:中法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这是任何政治家都改变不了的。作为戴高乐主义者,萨科奇同样奉行独立自主、国家利益至上的外交原则。萨科奇的当务之急是解决国内问题,把经济搞上去,在这方面他离不开中国这个大市场。在中法关系上,萨科奇要比希拉克更加务实。他在与罗亚尔的电视对决中,反对抵制奥运,主张把体育和政治分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不愿同中国的关系恶化,影响两国贸易。但是出于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利益的需要,他也随时准备在政治问题上向中国施压。他在竞选期间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表示,法国不仅关注对中国的贸易,同时也关注中国的政治和人权状况。当然,西方国家在政治上对中国施压,有时也是一种姿态,其目的还是压中国在贸易问题上让步。西方政治家是实用主义者,并无原则可言。他在解除对华武器禁售问题上,立场与希拉克相比有所倒退,即倒退到同欧洲其他国家一致的立场上。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别。而且从我方立场来看,并不急切要求解除禁售,因为第一,欧洲武器并非先进;第二,欧洲武器价格太高。我们反对这条禁令主要是因为它所包含的歧视性。因此这个问题不会成为发展中法关系的障碍。
       记者:从您刚才介绍的情况来看,法国大选的确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政治事件,它包含大量政治信息,那么我们从对法国大选的考察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李其庆:法国的民主制度就其本质来说,是为法国的统治阶级,首先是大垄断资产阶级服务的。法国大选就像是一本政治学教科书。它告诉我们,法国社会是怎样组织成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它还告诉我们,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怎样通过民主制度产生的。法国大选同其他西方国家的大选一样,其根本问题也是政权问题。它涉及由谁执政和怎样执政的问题,涉及社会权力在各党派、政治集团和政治力量之间的分配和再分配,从而涉及它们所代表的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利益关系问题,因此必然会对社会的组织和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西方国家民主制度具有双重职能:社会职能和阶级职能,这两项职能是交织在一起的。为了配合这次大选,法国政治科学院出版了法国政治生活研究中心编写的《总统选举路线图》一书。这部书对法国选举作了详细的社会学调查和研究,其中也包含对法国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分析。但令人奇怪的是,在这一分析中却没有提到大资产阶级。无怪乎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出版的《法国社会阶级》一书竟提出“大资产阶级你是谁?”,“大资产阶级你在哪里?”这样的问题。在这次大选中,法国的大垄断资产阶级并没有直接上阵,但它却是真正的赢家。
       法国的民主制度是法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法国近代民主制度的产生一直可以追溯到启蒙时期。早在1750年,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一书中就提出民主创制。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晚于英国,但是它比英国来得更加彻底,这种彻底性的集中表现就在于它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用法律和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从而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牢固的统治。马克思高度评价法国人的创制精神并称赞法国人才华横溢。他的《克洛茨纳赫笔记》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法的精神》的摘录。法国大革命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其间,西方民主制度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历史性变革。西方民主制度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是发展变化的。对它评价的依据主要是看它是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证明,一旦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甚至成为违反统治阶级意志的异己的力量,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就一定要发生变革。今年的法国大选就是明证。拿破仑曾有句名言:法国无所不能。但是2002年的法国大选简直成了法国政坛空前的“灾难”和“大地震”。希拉克只能屈尊与为人不齿的勒庞一决雌雄,希拉克虽然以822%的高票当选,但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起精神来。这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民主闹剧使法国的民主制度在全世界丢尽了脸。而今年的大选则获得了“圆满成功”,给法国人挣回了面子。意大利媒体称,法国人又重新找回了自豪感。
       包括法国民主制度在内的西方民主制度虽然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但它毕竟有其不可避免的阶级局限性。同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相比,西方民主制度归根到底是为大资产阶级的少数人利益服务的。但是西方民主制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而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却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我们可以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中所包含的人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但我们决不能照搬西方民主的概念、范型和制度。同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创新只能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践中产生。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创新不是少数政治精英的“杰作”,而是千百万人民的事业。同时,我们也只有在继承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够取得这一事业的成功。
       (责任编辑 李兴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