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留言]留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4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福建福安市政协的卢腾先生来信中说:
       我常年订阅《人民文学》,贵刊每期的开篇我必读。打开二OO三年十二期,第一篇《阳光漂白的河床》标题很诗情,很浪漫,但一读正文,觉得很现实,很真切,一股亲情隐隐地淌在字里行间。陡然让我想起,几年前,母亲在世时,弟媳带着不满周岁的侄女从京城回来,母亲抱着小孙女闻乳臭,狂亲不已的情景;又想起,儿时住在大杂院里,母亲做工过午未归,可爱的小妹妹被饿哭了,热心的邻居们这个喂一口饭、那个喂一匙汤的亲情照料场景。同时,我的眼前也浮现出当今一些很现代的女性,她的孩子不让奶奶抱,不让爷爷亲,甚至不准孩子跟外婆同睡的情景。她们的理由是老人都有病,别让孩子受传染。听了这话,我真不明白,难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就不该疼爱和金贵自己的孙子或外孙吗?难道现代的“卫生”意识就该冲走传统的真情吗?《阳光漂白的河床》呼唤人性的觉醒、真情的回归,读了让人怦然心动。我想,如果这篇名改为《让奶奶亲亲吧》或许更动情些…… ——卢先生朴素、直观地表达了他的感受。在这种感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说艺术的基本力量:它让我们理解他人。由于身份、背景、经历的不同,由于人的先天和后天差异,一道道无形的藩篱将我们与他人分隔开来,我们受限于自身狭窄的世界观,很难做到“设身处地”,很难站到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想问题、看世界。而这正是小说应该追求的目标。
       在这一期,我们推出陈应松的中篇《马嘶岭血案》,这是关于“隔膜”的悲剧,惊心动魄,猛烈地考验读者的神经。一支寻找金矿的勘探队一夜之间消失,两个挑夫杀死了每一个人:有文化的人、有钱的人、带来了致富希望的人。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贪婪,但是,比贪婪更可怕的是冷漠——人和人之间没有相互理解的意愿和能力。从这个尺度衡量,小说中没有无辜者,那些已经死去的人们死于他们的冷漠,那些犯下重罪的人们将死于他们被冷漠所激发的愤怒和残忍。
       浩大的现代化潮流冲击着发展极不均衡的中国大地,它将使荒凉变得繁荣,使贫困变得相对富足,但与此同时,它也可能使人心间的“隔膜”变得更突出、更尖锐。 —一《马嘶岭血案》由此成为冲破“隔膜”的刺耳警钟。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