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信息]新时期黔北文学研讨会召开
作者:佚名

《人民文学》 2001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刊讯]近日,由人民文学、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联合主办的新时期黔北文学研讨会在北京中国作家活动中心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主持会议。这是中国作家协会召开的第一个地区的文学研讨会。会议训黔北文学的创作成就、乡土特色、文学传统以及研讨会召开的意义等问题做出了强烈而深入的探讨。
       新时期以来的黔北文学是贵州文学的重镇,也是中国文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如果说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文学是一道主菜,那么黔北文学就是一道特色菜。黔北地区产生了一批才分高,创作作品数量大,质量也高的作家群。
       遵义是个文化名城,黔北地区文气文风很盛,这个地方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作家,而且具有极大的代表性。比如乡土文学重要代表作家蹇先艾先生就是遵义人。从黔北文学里我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味、特殊的色。黔北文学与全国文学、与都市文学好像有一种距离,具有一种距离的美。它所提供的文本、诗意及形象,都使我们与民族苦难的历史、我们的民族性与农民性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写得更加深沉,更加富有韵味。
       研讨会主要探讨了新时期黔北文学诗歌代表李发模、小说代表石定和赵剑平的创作特色与成就及其不足。
       李发模是黔北那块土地哺育出来的诗人,从他的诗中可以看出他与那块土地的关系。近
       年来他的诗作不复像过去那样幼嫩,变得深沉了,具有历史沧桑感,也更有力量了,但仍贴近现实,贴近人生。写故乡、写母亲仍是他的诗中最真挚的部分。
       石定的小说反映了乡村古老的生活发生的变化、发生的精神裂变,很好地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他的小说,如《天凉好个秋》很注意诗意,十分注意情绪。石定后来的小说《白鹭》、《乡村札记》,特别是《牧歌》,像诗,今天读来都能给人强烈的审美冲动。
       赵剑平的创作描写黔北地区特有的人文精神、人文风度,和那块奇异的土地特有的诗意。他的许多东西都显得笔力比较强,比较睿智智慧,而且神野也比较开阔,知识百也比较广。赵剑平的散文写得很有意思,创作不受传统形式的压迫,文体自由,笔力娴然,生活基础雄厚,“是一个和大山联系在一起的作家。”山里的东西融化到他的创作中,形成了他创作的风度,充满了山的气息。
       著名作家、评论家邓友梅、陈建功、雷达、何西来、吴泰昌、何孔周、何镇邦、崔道怡、季红真、周政保、包明德、罗强烈、周帆等人分别做了热情的发言,他们认为,在西部大开发和全球化背景下,召开这样一个边远山区的文学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使人产生许多联想,富有启示性。
       最后,作家代表石定发言,感谢评论家对黔北文学做出的总结和肯定,并介绍了遵义的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