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将灾难转化为民族振兴的精神资源(笔谈)]大爱无疆:人道主义精神的传播与弘扬
作者:李葆珍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后,中国各族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大救援。世界各国也伸出援助之手,对中国灾区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援助。地震灾难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传播与弘扬。5月23日胡锦涛在接见俄罗斯救援队的代表时称赞俄罗斯救援队发扬了人道主义的伟大精神。2008年5月20日《环球时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人道主义光芒令世界动容。文章说:“2008年5月19日14时28分,奔跑忙碌的中国停了下来。中国第一次在她辽阔的疆域之内,为一场地震灾害死亡的数万黎民百姓举行全民默哀。这一天是5·12大地震后中国民俗传统中的头七。世界为中国的人道主义光芒感到意外,也为之动容。”的确,汶川大地震使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极大的张扬,使国人的人道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汶川大地震使我们真正感受到了人道主义精神的伟大力量。从人道的视角对地震灾难进行反思,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人道主义的实质是关心人、尊重人,维护人的尊严,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人道传统的民族,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人伦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认为在与物的比较中,人贵于物。“天地之性人为贵”。《论语》记载说:“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意思是说,有一次马棚失火了,孔子不问马,只问伤人了没有?这说明人为贵是处理人与物的关系的准则。尊重人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个永恒的课题,为此,孔子提出了自己的人道原则:“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道,即自己所不喜欢做的事,也不强加给别人。被称为亚圣的孟子,其人道意识非常丰富,他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才有不忍人之政。看见小孩子就要掉进井里了,任何人都会产生惊恐同情的心。在孟子看来,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孟子还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人们不仅要尊敬自己的父母,而且还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也要把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的人道精神,博大精深,需要很好地总结,而在千百年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道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在民众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基础。这种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互相关爱,互相帮助,在民族危难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这种精神能够立即调动人间的真情与大爱,去抚慰人们的心灵创伤,帮助人们渡过难关,战胜灾害。
       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亿万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心,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的老人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捐给灾区,就连乞丐、拾荒者也来到捐款箱前,捐出了自己来之不易的钱。一个农民工说,我没有钱,但我有血!于是义务献血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为灾区人民送一份温暖,为灾区重建家园出一份薄力,是人们共同的心愿。正如人们所说的:再小的爱乘以13亿会汇成爱的海洋,再大的苦除以13亿也会变得可以分担。地震无情,人间有爱,正是人道主义精神所产生的无私的爱,给中国人民以无穷的力量,向自然灾害进行坚决的斗争。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捐款、献血、义演、志愿者、对口支援、作好本职工作……人道主义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虽历经无数灾难而生生不息的动力。
       二、人道主义体现了大爱无疆的博大胸怀,它超越了疆域、种族、民族、语言、宗教、政治和意识形态,体现了普世伦理和普遍的价值追求
       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认为,人道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只为资产阶级服务。这种观点导致人道主义精神在宣传上的确失,在生活中的缺位。其实,人道主义是主张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重视人的价值的思想观点,具有广泛的普遍性,人道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又是全人类最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汶川地震后全世界的救援行动再次证明:大爱无疆,人道主义精神属于全人类。
       地震发生后,世界各国人民给予了极大关注,他们纷纷捐款、捐物,有的还派出救援队、医疗队。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到灾区查看灾情。根据国新办提供的资料,截至6月4日12时,共有166个国家和16个国际组织向我国地震灾区提供了资金或物资援助,共提供现金援助约35.55亿元人民币,捐赠物资价值约11.54亿元人民币。
       不仅经济富裕的发达国家慷慨解囊相助,就连一些欠发达国家也纷纷捐款捐物。“尽管我们还不富裕,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这是经济相对落后的亚非拉国家在向中国提供援助时,附带说明的一句话。非洲小国莫桑比克此次向中国地震灾区提供了4万元人民币的援助。对莫桑比克来说,4万元绝不是小数目。过去连年的战乱和自然灾害,让这个国家满目创痍,经济发展困难重重,如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概只有80美元左右。一个如此贫穷的国家,却向中国地震灾区伸出了援助之手,这种人道主义精神使很多网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5月19日至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连续三次请求国际社会支援帐篷。获悉这一消息后,巴基斯坦政府迅速行动,连续向中国地震灾区捐赠帐篷,细心的中国人发现,巴捐赠的帐篷数量精确到了10位数,达到22260顶,而在分批运送时,甚至精确到了个位数。原因是,巴基斯坦这次动用了国家战略储备的所有帐篷!
       在5月19日至21日的三天哀悼日中,全世界各地的政要纷纷前往中国驻当地的使馆哀悼地震中的遇难者。截至哀悼日结束的5月21日晚,共有144个国家的领导人和各界人士、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外交使节前往中国驻外外交机构吊唁。秘鲁于5月19日为中国遇难者设哀悼日。秘鲁总统府、国会、外交部等全国所有政府机构,军事设施、警察机关都下半旗志哀。这对秘鲁是第一次,在世界上也不多见。除了秘鲁以外,还有孟加拉国、朝鲜等也设立了默哀日。
       在地震灾区,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外国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虽然语言不同,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地震灾区,就是想为灾区人民做一些事情。支撑他们的精神力量,不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吗?
       三、人道主义是做人的底线伦理,人道主义精神应体现在日常生活当中
       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确实使人感动,但是,笔者认为,应当努力把这次灾难的“非常态”中爆发出来的人道主义精神,变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因为,人道主义精神是做人的底线伦理,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人、关心人,维护人的尊严和价值是对每一个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连这些起码的要求也难以做到。譬如,在市场经济中,有些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制假贩假,使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他们对消费者缺乏慈悲心,不把消费者当做人来看待。据媒体报道,过去一些地方曾有人生产劣质奶粉,导致“大头娃”的事情,最近又有报道,浙江某地生产的“爱宝”等多个品牌的奶瓶全部采用废旧光盘为原料,奶瓶中的酚含量严重超标,长期使用会破坏婴儿的肝、肾细胞,造成慢性中毒。一位销售问题奶瓶的个体商贩对暗访的记者说,她从不让自己的孩子用这种发黄的劣质奶瓶喝奶。而她却贩卖损害别人孩子身体健康的奶瓶!这位母亲缺乏的是什么?就是人道主义精神!古人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说要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而现在生产和销售劣质产品的父母知道让自己的孩子不要受到伤害,却任由有害产品去祸害他人的孩子。这些人只知道赚黑心钱,但不知道“聪明反被聪明误”的道理。其实,在诚信缺失、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市场上,任何人都不可能置身事外。造假者能容忍自己造假,最终也必然会成为他人作假的受害者,知道自己的奶瓶不好可以不用,又怎么知道别人的产品是不是合格的呢?又有谁在日常生活中能万事不求人,全部使用自己的产品呢?看来,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认识上下手。只有人人心生人道意识,尊重生命,对一切众生慈悲为怀,关爱有加,才能彻底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早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过去讲人道主义,多局限于医疗方面。“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这是毛泽东为医疗卫生战线的一个题词,这个题词当然是对的,但造成了一个错觉:似乎人道主义只适应于医疗卫生方面。这是十分片面的看法。在社会的一切领域,在人与人交往的一切方面都需要坚持人道主义原则,发扬人道主义的精神。只有让普通民众都树立起自觉的人道意识,按照人道主义精神规范自己的行动,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到实处。
       (选题策划:灵 惠 责任编辑:灵 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