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书评]德国史研究的新力作
作者:张才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德意志民族在近现代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曾给人类社会留下了极为宝贵的财富,其挑起的两次世界大战也给世界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德国独特的发展模式及其产生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德国现当代史),足以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她的研究和探索,并希望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故此,在我国史学界,有关德国历史的研究成果迭出。为了能准确把握德国史的发展轨迹,推进德国史的研究工作,认识德国史全貌,需要一部高质量的德国现当代史专著势所必然。然而,国内目前还尚未出版一本写到20世纪末的德国史著作,这不仅制约了学生对德国史的学习,也制约了学者对德国的进一步研究。所幸,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吴友法教授新著《德国现当代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下文简称吴著)在国内出版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
综观吴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其一,该书前期研究成果扎实,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是该书的基本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吴友法教授一直从事德国史的研究,相继出版了一系列高质量的著作。在此基础上,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收集了大量资料,以流畅的文笔,对德国现当代史作了完整的梳理,完成了近60万字的《德国现当代史》一书。全书共分为九章,系统地论述了从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至1998年施罗德执政德国的百余年的历史,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德国现当代史的全貌。此外,该书不仅仅是对历史的重现,还侧重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阐释,以此说明历史,这也是该书的基本特点之一。例如,以往史学界较为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结果,而作者认为法西斯的兴起“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危机只是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兴起。作者对诸如德国为什么在20世纪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为什么会在德国兴起并夺取了政权?两个德国为什么在1990年快速实现了统一等问题都进行了阐释。
其二,该书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文笔清丽、如行云流水也是其一大特色。作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以敏锐的眼光观察德意志民族的兴衰发展史,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系统地论述了德意志民族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末的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分裂、再崛起的曲折道路的发展历史,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际关系和外交等方面探讨德意志民族为何走上这一曲折道路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也兼而论及德意志民族在20世纪整体世界进一步形成和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改变了过去写历史对政治史的偏重,比较注意从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和外交等方面对德意志民族进行综合考察分析,体现了历史的综合性。更难能可贵的是,吴著不仅仅是一部丰富的历史学著作,而且史论结合,不少观点发人深思。例如:两个德国为什么在1990年实现了统一?德国重新统一与欧洲一体化之间的关系?吴著对这些问题都作了很好的阐释。如德国统一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普遍忧虑,因为这彻底动摇了以美苏对峙为框架的雅尔塔体系,开创了欧洲政治格局的新时代。人们担心在欧洲将会出现“德意志第四帝国”,欧洲联合事业也会因此受到妨碍。而作者认为,德国为了消除欧洲邻邦对其统一进而强大的担忧,必定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所以,“德国统一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其三,该书首次提出并论述德国现当代史所经历的四个小同的社会形态。从理论上而言,这是德国史研究的一大突破和创新。
(1)德意志帝国时期(1871-1919),德国资本主义的奠基阶段,被称为“经济巨人、政治侏儒”的半资本主义或者说半专制主义的社会形态。作者认为,1871年俾斯麦统一德国后,尽管政治上实行半专制主义封建统治,但容克资产阶级却奉行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并且重视科技和教育事业,使德国迅速迈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道路。德国仅仅用了30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英国一百多年才完成的工业革命,迅速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并超过了英法,20世纪初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工业强国。德国强大后,由于受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影响和俾斯麦在统一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极端民族主义的熏陶,同时也在西方种族主义说教的影响下,“德意志种族优越论”、“人德意志主义”思想在德国广为传播。这些非理性思想不仅毒化了德国人民的良知和理智,_而且被野心勃勃的霸权主义者所利用。极端的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者威廉二世终于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魏玛共和国时期(1919-1933),德国资本主义演变和发展的第二个时期。由于脱离国情盲目学习美国民主制,从魏玛时期政治与经济的结构来看是不协调、不成熟的,这一时期德国社会呈现的是不成熟的或者说不完备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一战结束后,德国在政治上备受冷落和歧视,在经济上割地赔款的逆境中成立了魏玛共和国,德国资产阶级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由于实施《道威斯计划》,借助美国资金的援助和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德国从1924年开始,仅仅经过6年的时间,再一次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由于外交上的努力,政治上也逐渐摆脱了战败国的屈辱地位,迈入了世界大国的行列。然而,德国毕竟是一个没有经过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封建保守势力影响过大,且大部分资产阶级是由容克地主演变而来,新兴的资产阶级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容克化,德国资产阶级在整体上是软弱的。魏玛共和国的建立,并没有摧毁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垮掉的只是封建帝国的外壳,旧官僚、旧军官和容克贵族继续控制着军政大权和经济命脉,因此,魏玛共和国的议会民主制十分脆弱,为德国法西斯顺利上台埋下了伏笔。(3)第三帝国时期(1933-1945)。希特勒第三帝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实行一党专制的极权主义独裁统治。从政治角度看,这一时期德国可称为封建法西斯式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从军事经济角度看,可称为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德国在1945年前由于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处于不同步协调发展状态,所以没有出现一个比较完备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希特勒利用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推翻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政体,建立了法西斯政权。希特勒上台后,在德国全面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大肆扩军备战,建立了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在法西斯的极端种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思想驱使下,于1939年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给人类带来了无法估量的灾难,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法西斯的彻底失败而告终。(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时期(1949-)。二战后由英、美、法三国扶持建立起来的联邦德国,在吸取第二帝国时期专制主义、魏玛共和国时期自由主义、第三帝国时期纳粹极权主义等政治经济体制失败教训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基本上是按照西方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经济体制的模式建立起来的,确立了完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体制,使政治与经济逐步实现了相对同步、稳定和协调发展的状态,足一个真正完备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或者说较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政治上吸收魏玛共和国议会民主制失败的教训,并在西方民主制度的影响下,建立了具有德国特色的联邦议会民主制,经济上实行不完全同于西方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体制下,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创造了“巨大经济奇迹”,在50年代末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进入80年代,联邦德国成为西方世界的“经济巨人”,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人民生活富裕,社会进入伞面稳定的发展状态。
其四,本书章节构思新颖,突破了以往学术界将1918年“十一月革命”作为德国现代史开端的时间框架和以社会经济形态的更替和发展为基点划分章节的通史惯例,体现r德国现代史的时代特色。为使读者对德国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吴著在第一章专门加上一节,简要介绍了1871年以前的德国史。采取这样的章节构思,既给读者以德国通史的印象,也凸显了德国现当代史的特点。此外,作者在章节安排上,抓住了统一、冒险、失败、崛起、再统一这条德国现当代历史的主线,并围绕这条主线进行论述,清晰地勾画出了德意志民族在本世纪的发展轨迹,历史发展脉络清楚。这样既分析了德意志民族所走过的曲折道路的同时,也探讨了德意志民族之所以走上这一曲折道路的原因。
其五,值得一提的是,吴著鉴于在学术界出版的众多成果中,由于中西文的差异性,造成了德国史人名、地名、条约、组织等在翻译上的混乱。本书作者花了不少时间,在正文中的人名、地名、条约、组织等后面基本上都附上了德文(中德文对照),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对德国史的学习和研究工作。此外,作者还按国际惯例在书后编写了三个附录:大事记、中德文人名及简历对照表、主要中外文参考文献,进一步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当然,《德国现当代史》一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德国现当代史内涵丰富,本书对有关重大事件的阐释尚需进一步深化延展。再者,吴著虽然收录了主要人名、地名、条约、组织等中德文对照,以及中德文人名和简历对照,但还不完整,也有些许遗漏的地方。尽管《德国现当代史》一书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但该书无论从史学内容上,还是在评述历史事件上,都称得上是一部研究德国史的新佳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责任编辑 桂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