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历史学]曾侯乙钟铭书法艺术及其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摘要)
作者:黄敬刚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简介]黄敬刚(1957-),男,湖北随州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名物制度及文化史研究。
       [摘要]曾侯乙墓编钟及编磬等乐器铭文共计3755字,其内容无疑是十分珍贵的;而其书法艺术也独具特色,很有探讨的必要。本文尝试从铭文的解析入手,探究其书法艺术及其与音乐艺术的源流和共存关系。
       [关键词]曾侯乙;编钟;书法;音乐
       [中图分类号]K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7)05-0686-06
       曾侯乙编钟铭文与现在通称的战国古文字从形体构造上最为接近。从书体来看,曾侯乙编钟铭一方面继承了两周传统金文的特征,同时也表现出一些时代的、地域的或国别的特征,对于研究春秋战国金文、楚系文字、东土六国文字乃至文字隶变的发生均有着不容低估的参考价值。而从书风来看,它表现出浓厚的文字特色,与同属楚系的蔡侯盘等蔡器及河北省平山县中山王1号墓铜器铭文最为接近。文字清新秀丽,篆引修长,线条流畅,笔道圆润,柔韧俊力,是研究东周乃至先秦书法史不可多得的材料。不仅如此,曾侯乙钟铭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同样是耐人寻味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