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研究]晚明西学译词的文化转型意义(摘要)
作者:冯天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3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简介]冯天瑜(1942—),男,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侧重明清)研究。
[摘 要]晚明入华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与中国士人徐光启、李之藻等合译西书,厘定的一批译词具有文化转型意义,如以“脑囊”取代“心”为意识及记忆器官的专名;将古典疑问数词改造成数学核心术语“几何”;通过“地球”一词反映“地圆说”,以救正传统的“天圆地方说”;确认“契丹”即“中国”,改变了西方人中世纪以来模糊的远东地理观念。
[关键词]脑;心;几何;地球;契丹;中国
[中图分类号]K25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3)06—065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