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现场]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
作者:刘志巍 杨彦华

《诗歌月刊》 2008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主持人语:
       现代诗歌与传统民俗文化的碰撞和互动,无疑将为诗歌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这次“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展示给我们一种别样风景——菊花与诗歌的相遇,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里,传承与守望也就显得格外动人心弦。
       ——黄玲君
       ahszh@126.com
       在《失控的世界》一书中,英国著名学者吉登斯指出:“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今天正在出现两个基本的变迁。在西方国家,不仅公共制度而且日常生活都在远离传统。而世界上其他一些仍然维持传统的社会也正变得非传统化。正如我以前就提到的,我认为这是正在出现的全球社会的核心和关键。”在持续现代化的现代都市社会,历史文化遗产究竟有没有价值?答案是肯定的,它们使那些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灵感与力量的城市具有优势。无疑,如果抛弃掉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就会失去独具的软实力、竞争力;同样,如果忽视吉登斯所说的全球化语境下的基本的变迁,不以开放的胸襟从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吸取灵感的力量,也将失去软实力、竞争力。
       而中山小榄的八百年传统菊文化与“中国诗歌万里行”的联姻恰好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榜样,成为一座城市保持软实力、竞争力的有效探索? 22日至24日,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的活动将这种尝试付诸了实施。
       一边是中国诗歌学会促进文化事业开发繁荣的大型文化工程,一边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榄菊花会”,在中山市小榄启动的“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活动,谱写了一段文化工程与百年菊展“品牌联姻”的佳话。
       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评价八百年民俗小榄菊文化与现代文化元素的结合,是诗坛与地方联手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全新探索。
       小榄菊文化:
       经济的高速增长下人文传承与守望
       菊花已经成了中山小榄的文化符号,提及菊城,人们会自然而然地等同于小榄,菊文化是小榄在大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身份认同。菊花被打造成文化品牌,成为地域文化的象征。小榄的菊文化是从祖先传承而来的历史悠久的传统习俗,菊文化成为小榄在大文化背景下的一种身份认同。只有具有悠久历史的、正统的民俗才能够成为地域性传统文化的象征。
       
       菊文化贯穿小榄800年的历史,小榄人爱菊历史悠久。清代嘉庆甲戌年(1814年),有10个菊社联合举办大型菊花盛会首创“菊花会”,至今先后举办过15届菊花展,有近200年会龄。
       菊香飘逸的小榄镇,其经济发展令人瞩目,多项事业发展走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去年全镇生产总值达到118.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4万元。小榄镇有“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镇企业创汇五强镇”、“中国菊花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等美誉。
       中山市政府意识到经济高速增长下对人文精神的守望是很重要的,不仅要“守”,而且要“望”,“守”即传承、巩固与呵护;“望”即前瞻、展望与登高望远。现代化建设中人文传承与守望的文化精神正是软实力、竞争力的体现。小榄的“菊花会”不仅仅是内涵深厚的八百年民俗,更是凝聚民心、推动发展的盛会。2006年5月,“小榄菊花会”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文化艺术品牌。今年,小榄承办了全国性菊花展览会,吸引了4个国家和25个地区共44个城市参展。
       将这种活动从一种自发的民间行为打造成为当地的传统文化象征,成为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的活动正是有力的尝试,借文化之力进行文化突围,从而保持文化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诗歌万里行——新诗走向民间
       新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现代性。
       新诗一出现就在不断寻找自己的理想彼岸,其出现之初就具有现代性、创新性的特征,新诗在最初的阶段还具有对于传统文化革命性,胡适、郭沫若在新诗出现之时斩断母体的脐带。四十年代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即以西南联大出现的诗人群体将现代与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智性写作——这种写作似乎在八十年代出现的朦胧诗里找得到一点回响。今天,我们似乎可以从这次来中山的诗人叶延滨和雷抒雁身上看到穆旦时隐时现的背影。
       不过,任何民族的新旧语言文化之间有着不可割断的内在联系。新诗与母体的隔膜是暂时的, 终究要返回对母体的追认,不过历经了一个浪迹天涯的过程。诗人于坚认为“在90年代,当代诗歌的存在已经转移到民间。诗歌的权威性、标准、影响力是在民间。”
       
       “中国诗歌万里行”希望在“传统”和“本土”上找到诗歌的发展脉络,并藉此树立起“汉语诗歌”的典型,恢复汉语的尊严,提倡一种“原初”、“本真”的诗歌写作方式。同时根据常识、经验、和生活的常态,利用身边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语言等,建立起新诗的基础,从中发掘易被人们忽略的人生意蕴和文化意义。
       “让每个人都明白,诗意的人生不仅仅是诗人的世界,而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姿态”,诗人、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祁人很明确道出了“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的动因。
       祁人说小榄经济建设引人瞩目,物质文明丰富了,人们理当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正如荷尔德林所言,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诗意地行走在大地上,“诗意的栖居”。诗歌走进小榄可以让大众对诗有全新的认识,从而上升到精神品质的追求,让人们行走于历史和未来。“中国诗歌万里行”就是让所到之处的人们都意识到诗歌离我们很近,美就在身边——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内心的一种和谐。
       正如祁人所言,中国诗歌学会是以弘扬民族文化、向大众传递诗歌精神,促进文化事业开发繁荣而开展的一项大型文化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中国诗歌万里行先后走进了湖北秭归、云南楚雄、江苏南通等20多个城市,社会反响良好,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诗歌文化活动品牌。
        民俗与新诗合力突围——传统与现代联姻
       
       一南一北、一传统一现代的两大“文化品牌”,注定要在文化名城中山有一次诗意的交汇。
        抱着促进小榄镇经济社会建设,促进当代诗歌创作繁荣的宗旨,中国诗歌学会、中山市委宣传部、小榄镇政府牵线搭桥,举办“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活动,被喻为现代文化元素典型代表的现代诗歌,与八百年民俗的小榄传统菊花文化,将进行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激情融合,一段文化工程与百年菊展“品牌联姻”的佳话,由此“玉成”。
       这种独特的现代与体统的“品牌联姻”,不但迅即点燃了中国诗坛名家俊杰的诗情,亦引起中央、省市媒体的高度关注。张同吾、韩作荣、叶延滨、雷抒雁等著名诗人、评论家都纷纷来到小榄,共赴盛会;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等大媒体,和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歌月刊等权威文艺刊物的目光,均聚焦到这场意在推进文化繁荣的盛事上。
       
       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祁人表示,在中山这片热土上进行的当代诗歌艺术与八百年菊花文化的结合,是一次文化建设的全新探索,清新的菊香,必定催生意蕴丰富的动人诗篇。《诗刊》副主编、著名诗人李小雨则认为,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小榄,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诗歌创作采风活动,实际更是现代诗歌走进八百年民俗历史的一次文化穿越。
       中山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指出,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八百年民俗,既是对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弘扬,也是对和谐社会现实追求的关注讴歌。文艺创作的意象丰富了,内涵丰富了,关注面广了,服务性强了,十七大报告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局面才会到来。从传统汲取深厚底蕴的神韵,从现代中注入创造发展的生机。现代文学如何走进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度?地方如何借助外力,把古老民俗文化变为现实生产力?中国诗歌学会与中山小榄的一次创造性携手,让我们听到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探索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