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隧道]我与晓雪
作者:贾来发

《诗歌月刊》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晓雪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诗评家和散文家,他的许多作品曾翻译成英、法、日、韩和西班牙等多国文字出版。未与晓雪相识前,我就在各种报刊上拜读过他的许多诗歌、诗评、散文以及他人评介晓雪的许多文章,并深为他的文品和人品所感动和折服。我和晓雪虽然同为云南人,但由于条件所限,我几乎没有机会拜识这位享誉诗坛的白族诗人。
       也许是我们该结一段文缘吧,1997年初秋的一天,我因一事不决而打电话到省文联找人咨询,接电话的告诉我说找晓雪较为合适,末了还把晓雪家的电话告诉了我。我虽然有了他家的号码,但又生怕给一位素未谋面的大诗人打电话未免显得有些冒昧和唐突。但思来想去又别无他法,于是我只好试试再说。谁知这一试,竟让我与这位还在学生时代,就以系统地评论艾青诗歌创作的长篇论文《生活的牧歌》而一举成名的诗人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拨通了晓雪家的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夫人——著名歌唱家赵女士(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对方刚问清事由,即喊晓雪接了我的电话。电话里,我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咨询。心想人家一位大名鼎鼎的诗人,哪有什么闲心来听一个陌生人问这问那。谁知对方一团和气,有问必答,非但没有嫌我口罗嗦,反而还认真地对我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从他亲和的语气中,我感觉不到半点名人的盛气和傲气。与时下的某些明星,动不动就摆架子、耍威风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这次电话后,我愈加钦佩和敬重这位杰出的白族诗人。
       之后,我又因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的事而再次打扰了晓雪。他当时虽然离休在家,但还身兼省作协主席之职。按照加入协会的有关规定,申请人必须找一位会员作为入会介绍人,因当时我所在地还没有省作协会员,故而只好在交表的同时找到了晓雪。晓雪当时就住在省文联大院内。当我找到他家时,他热情接待了我。初见晓雪,他竟是如此的潇洒倜傥,虽然年过花甲,但清瘦细高的外表依然精神矍铄,透出文人特有的气质。一进家里,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幅挂于客厅的书法作品,我因颇好书道,就径自近前看了仔细,原来这幅字是当代诗坛泰斗艾青亲笔书赠晓雪的墨宝。
       晓雪不甚宽敞的家里除了几件大样的家具和电器外,几乎都是书。书橱内、沙发上、墙角边,全是书的世界,一摞一摞的各类图书,好像把晓雪的家筑成了一座书房,难怪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原来全是他坐拥书城,苦读博记的结果呀。当晓雪为我填写好入会介绍人意见后,我们的话题就又谈论起了诗歌创作。
       他说,诗是诗人感情的结晶,是诗人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是诗人对时代、对现实、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解认识。诗为心声,要使“诗从肺腑出”,就必须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诗作为精神的花朵、智慧的果实,作为人类文明的象征、人民感情的寄托,它追求美,探索美,揭示美,创造美。我们写诗,就应当挖掘和表现出生活的美,自然的美,时代的美。它应当给人以激励、教育和鼓舞,给人以多方面的健康有益的营养和丰富的美的享受,以净化人们的灵魂。或惊人魂魄,或沁人心肺,或催人奋进,或发人深省……
       在谈及诗的创作经验和技巧时,晓雪一再对我说,诗要有形象思维,要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结合起来,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写出好的诗来。对于搞创作的人来说,思想、生活、技巧,三者缺一不可。生活是源泉,思想是灵魂,技巧是手段。没有相应的写作技巧,再丰富的生活体验,再深刻的思想感情,再独到的个性感受,也表现不出来,也就产生不了真正的好诗。
       我在打扰了他近一个小时后,才依依不舍起身告辞。晓雪见我要走,就从房内取出由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晓雪专集》签名后送我以作纪念。
       1999年8月中旬,云南省诗词学会在玉溪召开第三次诗词学术研讨会,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云南许多有名的诗人,如张文勋、赵浩如等出席了会议。会上,晓雪还作了专题发言。20日晚饭后,晓雪、张文勋、蔡厚示等许多全国著名的诗坛名宿还聚在一起,在玉溪宾馆客房部前的空场上乘凉聊天,我正好从宾馆的客房出来,与晓雪遇在了一块。他起身同我握手寒暄后,就拉了一个塑料椅让我坐于一旁。交谈中,他还把我介绍给了张文勋和蔡厚示等人,蔡厚示还送了我一张名片。在与他们交谈时,晓雪说他这次带了一些书来,正好送我一本,说完就返身回客房取了书来,并在桌上翻开扉页写下“来发诗友正之。晓雪,九九年八月二十日。”我接过书,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这是晓雪咏唱故乡大理的又一诗文选集——《梦绕苍山洱海》。全书共分三辑,是晓雪从1957年到1998年间创作的大量诗文中挑选出来,献给他日思夜想的故乡——大理白族自治州1999年民族节的一份厚重礼物。
       人们都说晓雪的性格和气度像苍山雪,像洱海月,是苍山赋予他开阔的胸襟,是洱海赋予他清丽的才情,是大理赋予他晶亮的心灵,在他的身上,既体现了大度与宽容、严谨与放达,又代表了一种传统和文化。从我与晓雪的交往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使我受益匪浅,并深为他的人格精神和文人气质所打动和感染。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又跨入了二十世纪的最后一年。在2000年元旦钟声敲响之际,我从邮局给远在昆明翠湖边的晓雪寄出了一份新年的祝福。不想这位大诗人竟又从百忙中为我捎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在他寄给我的贺年片上,他用娟秀的钢笔字写下了如下祝愿:
       “千禧龙年,万事如意!晓雪,一月十二日。”
       当我从邮递员手中接过贺年片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但透过这份礼物的背后,却让我看到了晓雪为人的真诚、质朴和厚道,感受到一位白族老诗人对后辈的关爱和扶持。
       往事如昨。每当我忆及与晓雪交往的点点滴滴,我都记忆犹新,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