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评论随笔]诗论三题
作者:唐和耀

《诗歌月刊》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间离:现代诗的表达方位
       不少诗人和读者在写诗或读诗时,追求一种入情入里、躲避理智的境界,在情感的宣泄中实现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审美认同。这样,诗人的自审力便搁浅在情绪宣叙的热点上,读者的评判力也不知不觉地陷进诗人情感的漩涡中,以致软化了作品的骨骼,减损了作品的哲学意义。
       诚然,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样式。然而,直抒胸臆、毫无节制的情感放纵只能是将诗人的认知和见解强加于读者,达到一种浅层次的情感交流。而有意拉开作品与诗人、读者的距离,使三者成为审美空间的三点,便可造成静观静思的审美气氛,达到一种高境界的审美愉悦,即获得间离效果。间离作为现代诗的表达方位,能使诗人和读者的思维驰骋自如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使诗人对炙热化的情感有一个冷处理的工序,也使读者的情感体验有一个还原过程,从而使现代诗的创作与阅读达到较高的品味。
       要使诗作产生间离效果,诗人必须在情感激奋之后站在情感制高点上,对情绪流迹进行梳理和审视,完成作品的内孕。然后,搜寻客观物象以寄寓思想情感,做到意与象的同一,完成作品的外化。读者必须充分发挥再创作能力,从自身经验或间接经验中寻找对应点,将自我情绪感应析入作品,完成整个审美过程,同时充分调动自己的理智力完成对作品的评判。
       为制造满意的间离,诗人还须运用必要的变形手段或跳跃句式,使出乎寻常的寄情客体陌生化,以唤起读者的积极参与。甚至以逆悖语法逻辑的超常结构,有意延长读者的心理流程。
       总之,间离是现代诗的表达方位,又是现代诗的一项美学原则。它可以使诗作具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思想性与艺术性融于一体,从而产生丰富的美学效应。对这种美学效应的追求,是现代诗创作与阅读的共同使命。
       走出“象牙之塔”
       ——写给现代诗欣赏者
       人们的心理普遍躁动的今天,诗歌面临艰难的抉择与嬗变。传统的线性式的现实主义诗歌仿佛淡逝了往日的艺术力度,现代诗以其对整体暗示效果的追求越来越显示其艺术功力。而另一方面,现代诗的接收却呈现出一种畸形的迟滞现象,全新意识的诗歌往往与单向的阅读范式狭路相逢。任何具有宽宥心势的欣赏者都不应一味地怪罪诗人故作艰深,而应以动态的审美情趣与现代诗同行。
       现代诗摒弃了借一物抒一情的图解模式,从现实的平面判断转向了立体的非理性建构,力图创设一个富有弹性的超越性艺术氛围。这就要求它的欣赏者从语言的陈规概念和原生态的造型结构中走出来,进入感应性的心灵体验。现代诗力求在语句的外观铺设之上架起外向型的意念网络,靠它的意象组合给人以点化和导引。欣赏者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推究每一词句的确指含义,因为它们无非是诗的深层结构的符号。由于现代诗往往将在常理下毫不相干的物象撮合在一起以达到一种豁然的壮观,欣赏者也不必试图套用一般的逻辑法则去作一番推理性的探测,而应自觉打破自己的心理定势,从这种逆情悖理中感受一种更本质的真实。
       现代诗不求给人以知,而求给人以感,力避实在状态的写生,而试图通过真正主观的创造,在幻象的深层汇积成一条心理潜流,与处于不同的现实背景和文化圈的人们达成心理的默契、情感的沟通。欣赏者为了心灵的共振,必须在自身的经验中寻找心理对应,在内心世界里搜求情感的激活点。何况现代诗的欣赏并不存在全知全能的视角,只有这种移情才能破译表面上互不关连的编码,才能从闪念式的波动中感知其意脉。作为象征物的本体往往有多重涵义,常常是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实、外宇宙与内宇宙的契合,也需要人的审美体验和情绪移入才能产生其象征效应。
       现代诗犹如渺渺瀚海。在诗歌创作与接收的双向选择中,只有勇敢地走出“象牙之塔”、朝圣于海的欣赏者,才能体味现代诗的气度,感受个体生命与宇宙生命的双重变奏。
       关键是什么“蛋”的问题
       ——略谈散文诗比之于散文的特征
       散文诗一出现,就潜藏着与传统散文不同的特质,关键在于其“蛋”的特异。它最终走出“丑小鸭”式的尴尬,也就势所必然。当散文诗的美学特征基本明晰,业已成为一种独立文体时,蓦然回首,以散文为参照系,谈谈散文诗比之于散文的特征,也许有利于其艺术体式的愈益完美。
       从本质上说,散文诗是诗的一个特异品种。它“只是脱去了诗的外壳,却始终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它穿上了散文的外衣,而胸膛里跳动的,却仍然是一颗纯净的诗心”(谢冕语)。它不像散文那样以真实材料作为描述的基础再辅之以闲笔给人以“知”,而是使思想情感附着或借助于相应的物象达到内情与外象的交融给人以“感”。物象经作者主观化、人格化、变形化的心理综合,涵纳作者的思想情感而成为意象。意象“是散文诗的艺术细胞,是一种诗的矿石”(余思语)。具有丰富的意象运用而力避直抒胸臆的自白与说教和平铺直叙的场景描写,是散文诗比之于散文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
       富有艺术弹性和张力,是散文诗比之于散文的又一特征。散文诗的审美价值包含于意与象的结合所触发的情感之中,而内情与外象熔铸而成的意象群体为读者提供了艺术的弹性和张力。在形式上,它表现为空白性,即意象组合之间的跳跃、画面之间的空隙,这是留给读者以“二度创作”的余地(这种“二度创作”不必要求读者与作者的心理认同),而这本身即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美。在内容上,它表现为空间性,即包含丰富的内蕴和暗示力,为读者实现最高的审美理想提供必要条件。
       由于意象的组合实际是作者内心情感律动的外化,所以散文诗具有一种内在的音乐美。作者心理流程上音符的跃动并溢出,又常常辅之以对称、复沓等外形技巧,赋予散文诗以脉动的音乐感。这也是散文诗比之于散文的一个重要特征。
       总之,散文诗“应该在一定的规律里自由或者奔放”(艾青语),保持其基本特质,以免内涵的含混和淡化。当然,由于每一篇章题材的不同、作者风格的差异,以上所述散文诗比之于散文的各个特征所表现的程度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