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七乡论坛]丰厚精美的华章
作者:那家佐

《含笑花》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一本全面系统展示壮族文化,有着精深审美内涵的书。这本书的书名很有特色,《勐僚西尼故》,这是壮语的读音。“勐僚”壮语就是“我们家乡”或“我们这个地方”的意思。“西尼”壮语是“十二”;“故”壮语是“诗篇”或“文章”的意思。“勐僚西尼故”译成汉语就是“壮乡十二华章”。从民族和文化的审美角度而言,这是很有民族和文化的韵味的。
       《勐僚西尼故》是戴光禄、何正廷编著,已经由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壮族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走进壮乡,感受壮乡丰厚的文化,有如朝拜圣地。经历了千百年历史长河的壮民族,创造了博大、丰厚又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勐僚西尼故》试图通过众多精美的图片和文字,带着你走进壮乡,从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层面对壮族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向你讲述一个个壮乡的“故事”。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是这个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云南省的壮族有120多万,云南壮族文化因其自然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而独具特色,又因历史的原因,云南壮族文化较之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文化的历史印记保留得最为完整。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有不同角度和方法。《勐僚西尼故》以学术的高度,按横向梳理的方法,从十二个方面对壮族文化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剖析和归纳,又以物质的到精神的顺序排列,在文字的分析和阐述中,配有100多帧精美的图片加以诠释,并把书名定为“勐僚西尼故”,实为“用心良苦”。这为进一步研究壮族文化,劈开了新的思路,铺垫了重要的基础。这精彩的“壮乡十二华章”分别为:
       “竜”(壮语,“树林”或“森林”的意思)壮族奉信祭“奄”的习俗,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实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壮族崇拜山林,自古与森林共存,择址建寨“多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全民族保护生态,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风尚,造就了千年不败的精神。
       “那”(壮语,“水田”或“稻田”的意思)壮族据“那”而作,赖“那”而食,依“那”而乐,以“那”为本的稻作文化,创造了一方丰饶的土地,孕育了一个生生不息的民族。“那”字蕴藏着悠长久远的稻作文化内涵,“那”文化成为了壮族鲜明的标志和历史长河中的一枚印章。
       “糇糯”、“岜夯”(壮语,“糯米饭”和“酸汤菜肴”的意思),“饭稻羹鱼”是壮族先民独具特色的饮食特征。糯食因其粘性,壮族视其为团结、亲和、情深意切的象征。各具特色的糯食,是壮族告别蛮荒,走向文明的显著标志。“酸汤菜肴”是壮族因其生活环境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并逐渐成为各种社交场合迎宾待客的系列美食。
       “干栏”(壮语“家”和“楼房”的意思)壮族自古喜楼居,干栏建筑是壮族适应炎热潮湿气候及防范毒蛇猛兽之所创。干栏多为三层,四垂檐瓦,顶层储粮中层住人,底层放置农具和饲养牲畜。壮族村寨多有寨门,村旁河道造有风雨桥。干栏建筑的过程,就是一部历史,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
       “帕比、帕空”(壮语“织锦、绣锦”的意思)统称壮锦。壮锦是壮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壮锦的纹饰、图案和色彩,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古朴精美又花样繁多的壮锦能够绘制物质的、精神的、生产的和生活的内容。壮族的服饰多与壮锦相联,展示着功能和美丽,各支系服饰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又各具特色,这是一种神韵,映射着历史的凝重。
       “欢景”(壮语“过节”的意思)壮族的节日,体现着人神共娱的特征,是壮族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观念文化融为一体的集中表现。壮族的节日多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稻作生产相关,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生产、生活节奏,复归自然,意蕴深厚,风格简淡。
       “伦”(壮语“歌唱”的意思)壮族“自幼习歌”,以好歌善唱著称。“歌圩”为壮族专门对歌的场所。壮族诗歌历史悠久,诗歌文化十分丰富,逢事必唱,无事不歌。人们通过诗歌传唱获得各方面知识,通过对歌,倾诉b声,依歌择偶,交谊结缘。这种文化表现形成了壮族人民发达的诗性思维。壮族创造的壮剧,为云南省现存的四大少数民族剧种之一。
       “禀礼”(壮语“按传统礼仪习俗行事”的意思)壮族的礼仪习俗,记录了人生,以人一生中的出生、周岁、结婚、寿辰、丧葬等方面而规范,形成了以人为本的礼俗文化。漫长的礼俗文化的形成,展示着一个民族素质:为孩儿人世祝福,铺垫一块基石,婚礼独特隆重又浪漫,祝寿庄重体现了敬老爱老的伦理观念,丧葬肃穆,表达着哀思的寄托。
       “莱瓦”(壮语“描绘”和“刻画”的意思)壮族酷爱绘画和雕刻艺术,产生于古代壮族先民的崖画,古朴神秘中透着灵性,壮族地区崖画多处可见,这是一种图腾崇拜,图腾的标志能久久震撼心灵,可说是艺术作品中的绝唱。壮族雕刻多以石雕和木刻为主,均有浓烈的民族韵味。当代壮族农民版画,是古老艺术在壮族生活流程里的继承和发展。
       “掌雅”(壮语“医生”或“药师”的意思)壮族医药从来享有盛名,壮医将疾病分为痧、瘴、蛊、毒、风、湿等症;诊断及治疗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壮族传统的医药体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壮医验方用药多达3咖多种,三七为当家用药,盛产于壮乡文山的三七,是中药中用途广、疗效佳的名贵药材。
       “摩”与“多介”(壮语“诵经”与“鸡骨”——壮族用作占卜之用)壮族的宗教文化凝重而神秘,有整套的法事仪式和经诗诵本,摩教经文中的“三元(天、地、水)说”是壮族传统的宇宙观念,“公母观”是壮族认识世界的原始哲学思维,历史久远的鸡卦卜辞自成体系且深奥神秘。古老凝重的宗教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宁董”(壮语“铜鼓”的意思)铜鼓历史久远而凝重,神圣庄重的铜鼓文化表现的是一种精神。壮族全民崇鼓,壮族藏鼓有十分严格的要求,祭鼓又有非常明确的规矩,用鼓更有特别的讲究。壮族民间传说的铜鼓有灵性,能除妖驱邪,造福百姓。壮族村寨至今保持大年初一祭鼓、喝铜鼓酒,长老击鼓开年的习俗,吉庆节日都要击鼓欢歌,以示神圣和庄重。铜鼓乐舞是壮族使用铜鼓时配套的音乐和舞蹈,堪称具有人性本真的原生态文化艺术。
       《勐僚西尼故》的十二章节的界定应该说是比较科学的。研究壮族文化的书已经出版过几部,但多是纯学术性,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各不相同,《勐僚西尼故》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将云南壮族物质的和精神的文化进行了科学的分类随之分析和阐述,十二章节的内容包容了云南壮族文化的基本方面,抓住了壮族文化的本质的特征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在各章目的分析和阐述中,不是一味追求纯学术性的、深奥的理论,而是“重在展现‘众所认同’”,并以章节式的,通俗的叙述方式,由浅人深地进行,叙述中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的观点贯彻于始终。譬如“奄”——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这一章:在[内容摘要]里
       介绍了“奄”的基本内容,随后分四节进行分析和阐述,文章从壮乡神奄的自然环境到历史文化,再述壮族祭“奄”的活动内容及仪式,最后分析壮族祭“奄”的历史原因和科学内涵。这样的分析和阐述,告诉人们:壮族人民为什么能生活在“溪谷之间,篁竹之中”?是因为他们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和营造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而一切祭“奄”的活动内容和仪式的形成,是由于壮族先民从物质的和精神的功利需要,认识了“奄”对人类的巨大影响和作用,这是积数千年经验所使然,壮族文化的核心就是对人类生存的极至关怀。壮锦是壮族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壮族的纺织印染起源很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中期。在“帕比、帕空——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这一章里,作者对壮锦的历史、纹饰、图案和色彩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又对壮族各支系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服饰作了详尽的介绍,作为一个民族的服饰文化,壮锦是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物,壮锦不仅仅是一件工艺品、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壮锦可以把物质的、精神的、生产和生活的诸多内容编织进图案里,一幅幅抽象或夸张,充满着情趣又憧憬着美好生活的图案,是壮族妇女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一幅“乾坤孕娃图”尤为令人惊叹,这幅壮锦织出了生命的寓意,织出了历史、织出了人生、织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本质又形象地表现了壮族人民对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敬畏。这是壮锦中的精品,难怪《勐僚西尼故》一书从封面设计到内页乃至页码标志,都展示了“乾坤孕娃图”中的图案。如果说“壮锦”是贯穿于《勐僚西尼故》一书的“线”,那么,“铜鼓”当是《勐僚西尼故》一书的魂。铜鼓是青铜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壮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壮族是我国使用铜鼓历史久远又最为普遍的一个民族,而且使用的习俗一直沿续至今,这是极为少见的,作者将云南壮乡铜鼓的数量、类型及铜鼓文化丰富的内涵通俗地告诉了读者,又较为详细地描述了现陈列于云南省博物馆,称为“镇馆之宝”的广南阿章鼓和开化鼓。始于春秋,发展于战国,沿袭至明清,并且至今仍在壮族中使用的铜鼓的魅力在哪里?因为它庄重神圣又神秘!当你读书中“铜鼓的文化传承”就会明白,壮族为什么视铜鼓为神圣之物。其实,铜鼓文化张扬的就是一种精神,千年不败的精神…… 还有书中对壮族的原始哲学思维的“公母观”、古老的宇宙结构观念“三元说”、摩教的鸡卜经、骨刻历算等等的分析和阐述,都能让人们对博大、精深又丰富多彩的壮族文化深入地认识和了解。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赘言。《勐僚西尼故》是一本图文并茂,装帧精美的好书。全书展现的100多帧图片,是在二千多帧照片中精选出来的,这些照片真实、自然、精美,绝大部分都是选自基层的摄影爱好者,并且都是近三十年来所拍摄。本书就是以这些精选的照片阐释文字,更以文字统领全书,对云南壮族文化进行分析和阐述,几乎是页页有精彩文字的娓娓叙述,又页页有精美图片对文字的阐释。本书的装帧设计精美、大方,从版式的设计到图片的安置、摆设都是经过精心的构思又多次的推敲、研究,最后拍板定稿。本书的形成从策划,撰稿,收集图片历经三年的时间,其中多次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编著者几易其稿,从体例的确定、十二章节的界定与顺序到文字的表达方式,都进行过无数次的讨论。可以这么说,《勐僚西尼故》是一本全面、系统地展示壮族文化,有着精深审美内涵,集史料性,学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的,值得认真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