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只眼观人]不要妖魔化海瑞
作者:李 英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海瑞,一个传奇般的名字。在中国民众心中,海瑞曾经是“清官”的象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风尚的变迁,却正被日益妖魔化。
       接连读到多篇今人关于海瑞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海瑞几乎无一不是一副可笑甚至可憎的形象:只会唱道德高调,却于民生实际无丝毫补益;海瑞骂皇帝是真,但一旦嘉靖帝驾崩,却“大恸,呕所出饮食”,这样的人对他所处的时代不会有什么推动作用;没有人情味,简直就是“酷吏”,幼女吃了男仆所给的东西,竟逼令其自杀,无异于清儒戴震所抨击的“以理杀人”……
       对以上妖魔化海瑞的议论,我是颇感诧异的。先说最容易引发今人愤怒的所谓“逼女自杀”事件。这一事件首载于明末时人姚叔祥的《见只编》,后来清初人周亮工在《书影》中又加以引述,但除此之外,正史、野史都不见记录,完全是一个孤证,怎能遽然相信?而就是这样一个连传闻都不能说很广的“海瑞轶事”,却让海瑞背上了“全无心肝”的恶名,周作人就多次在文章中引用这一事例,并评价说:“余平日最不喜海瑞,以其非人情也。此辈实即是酷吏。”今人因此而发的一些议论,显然又是根据周作人而来的。
       再看另外一些指责。海瑞是否真的只会唱道德高调?答案也应该是否定的。首先需要说明,海瑞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当然是与我们现在不同的,不过,区别古代一个人是否唱道德高调,似乎不能因为今昔之区别就下判断,而应该看其是否践行他口头所宣扬的道德观。如果以这种标准,海瑞自然唱了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高调,但同时也是实实在在付诸实践了的。其次,更重要的,海瑞不仅仅是传说中的清官,也是一个“能吏”,他是有事功的。《明史》记载,海瑞作地方官时,除了后人所盛赞的不畏豪强,在兴修水利、扶助弱小、精简开支等方面都有作为,张居正后来大力推行的“一条鞭法”,海瑞实际上已开其先河,“一条鞭法”之在财政上能收到成效,可以说是建立在海瑞等人实践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有这些事功,他离任时,“小民闻当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一个官员,做到这个地步,我们难道能说他只擅长唱唱道德高调却于民生无丝毫补益?
       至于海瑞骂皇帝后又为皇帝之死大恸,这就更不足为海瑞病了。在海瑞们那里,皇帝和国家是两位一体的。如果我们责备海瑞为什么不能超越这种观念,坦率地说,就等于指责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
       今人谈论古人,必须回到历史现场,要对某个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基本的了解。妖魔化海瑞的人,正是因为没有回到历史现场的缘故。
       【赵相如荐自《情感宝典》2008年春季增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