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视点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
       前不久,“中国脐橙之乡”湖北省秭归县的朋友来访,忧心忡忡地谈及脐橙的销售问题。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一个手机短信让全国的桔子卖不动,我们担心桔子的命运会在脐橙身上重演。产品品质再好也经不起流言的冲击,媒体得帮帮我们呀!”
       这些年来,因谣言、流言广为流传而给某个产业造成严重损害的事件,屡有发生。比如,曾有媒体报道,中国啤酒厂家在生产啤酒时为了去除沉淀物而大量使用甲醛。这个说法迅速传往境外,导致大量中国啤酒被国外商家退货。尽管后来的检测证明,许多中国啤酒根本不含甲醛,即便含有甲醛,含量也远低于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标准,甚至低于天然食品中的含量,但巨大的损失已经无可挽回。另一起类似事件是关于香蕉的,先是说“催熟香蕉有毒”,后来又传出香蕉中含有“疑似SARS病毒”,一时间人们谈蕉色变,香蕉无人问津,蕉农血本无归,光是海南一个省的损失就超过5000万元。
       一再发生的谣言流传导致巨大损失的事件说明,在信息化时代,“三人成虎”的效应被现代传媒手段急剧放大了。一个并不准确的消息,甚至十分荒谬的谣言,借助于手机和网络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国,传遍海内外,给相关产业造成巨大损害乃至毁灭性打击,对此我们不能不加以重视,并切实寻求对策。
       首先是要加强平时的监管。广大公众和消费者之所以对谣言、流言采取“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一些产品的确存在质量问题。如果把平时的监管抓紧抓好,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谣言、流言也就从根本上失去了市场。
       其次是建立应急机制。突发性事件和谣言流言往往骤然降临,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建立应急机制,始终紧绷应对突发性事件这根弦,力争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拿出对策,利用多种传媒手段“切断”谣言,把损害减少到最低程度。比如,去年的香蕉风波出现后,海南省政府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一方面在媒体上澄清谣言,一方面安排冷库敞开大门接纳香蕉,100多万元财政资金及时补贴运输车辆,有效地减少了损失。
       此外,还要追查谣言源头。对社会危害严重的传言,必须追究源头,依法惩治,这是减少谣言流传的最好方法。连续几起谣言传播的事件并未受到追究,这显然不利于从源头上堵住或减少谣言。
       政府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要坚持公开透明,提高政府公信力,否则即使应对及时、手段齐备,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总之,在信息化时代应对“传言危机”,必须学会运用信息化策略和科学的危机处理方法,及时主动地加以处置,而不能被谣言流言牵着鼻子走。(林治波)
       (摘自11月20日《人民日报》)
       一亿分红背后还有多少黑洞
       上海马桥镇旗忠村拿出一亿巨款分给了村民。全村359户村民,每户都分得28万。而村民的土地早在2000年就被征用,建成了高尔夫球场和高档别墅,获利巨大。
       当此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之际,上海的一个村子拿出一亿元分红给村民。看上去,旗忠村出手豪阔,令人艳羡,但若是细细看罢刊登于媒体的这篇文章,就会发现,所谓的一亿元分红,不过是旗忠村出让土地成本中非常少的一部分金额。
       我们不妨看看如下的一组数据:通过1987年和2002年两次征地,旗忠村以及周边的7个半村村民失去全部土地,所获得的全部收益不超过20亿。而以2005年旗龙置业转让所有股份的价格看,一亩地的收益为100万以上,总收益高于130亿。照此估算,其间存在110亿元的级差地租。倘若这110亿也参与到按照比例分配的计划中,那么失地农民是否该得到5倍于28万的收益呢?
       当然,根本的问题并非失地农民究竟该获得多少收益才是合理的。真正的问题是,在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中,究竟是谁说了算?出让的过程有没有当地村民代表的监督?出让之后的收益该怎样进行分配?我以为,这些问题,才是真正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思考的。
       因为土地对于农民而言,是最后的可以依附的堡垒,一旦失去,便再也拿不回来,倘若给予失地农民的补偿,再经过从村委会到相关部门的层层盘剥,只剩下微不足道的一点点利润时,指望着失地农民一家拿着28万元的补偿过一辈子,显然是非常不现实的。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旗忠村给予每户村民的补偿看似不少,但实则是经过七扣八扣、层层剥削的,之所以会如此,是与一些地方目前在土地出让过程中“挂、招、拍”的暗箱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所有的“挂、招、拍”都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村民们即使知道吃了亏,也缺乏一个有效的投诉渠道。
       平心而论,旗忠村的此次亿元分红,不过是中国广大农民土地在流转过程中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例子,在许多地方、许多村庄里,几乎都在重复着与旗忠村类似的一幕情景,土地流转起来了,但最大的受益者并非失地农民,而是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以及开发商们,这样的土地流转,岂非成了吞噬失地农民的黑洞?
       土地流转是好事,但如何确保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公开公正与透明,现在看来显得尤为重要。旗忠村的亿元分红,实际上已经为规模化的土地流转树立了一个非常值得探究与警醒的典型。(王毅)
       (摘自11月21日《扬子晚报》)
       别把大学生创业路搞窄了
       最近有两条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一是继多年前北京大学毕业生陆步轩卖肉引起社会轰动之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在短短一年内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成了广州乃至广东这个行当内的最大。二是复旦新闻系2004级本科生赵宇,毕业后每天中午在母校门口卖盒饭,因为价廉物美,生意兴旺,成为校园一侧的独特一“景”。不到半年,他已开了两家饭店,卖盒饭是经营项目之一。
       但是很显然,媒体的“赞誉”并没能覆盖掉社会各方的不解,有人说,号称“猪肉大王”的陈生,其实就是“屠夫”,只不过是生意规模大、赚钱多的“屠夫”,并不能体现北大毕业生的价值;同样,卖盒饭的赵宇,也对不起自己所学的新闻专业,媒体讲述“大梦想”,某种程度上也流露了对当下卖盒饭的不屑。据说,即便陈生发表了“卖猪肉比卖电脑还有技术含量”的高论,两校校友中也有相当部分对他们的创业不认同,感觉有点丢学校的脸面。
       在笔者看来,在大学生创业的概念引入国内10余年之后,上述对大学生创业卖猪肉、卖盒饭的评价,深刻反映出了一个大问题: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很不宽松,存在着大学生创业必须“做大事、创大业”的观念障碍,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高谈阔论创业理想的多,立足于现实的少。总是用国外比尔·盖茨,国内马云等创业英雄来激励学生拥有创业梦,这让学生感觉,创业就要做“英雄”们那样的大事业,可低头看看现实,反差太大了:自己欠缺创业能力,也难以寻觅可以成就大事业的机会,于是梦想总悬在空中。数据显示,国内大学毕业生选择创业的不到1%,在有的重点大学,每年三四千毕业生,创业的只有寥寥几人或十几人,与高校轰轰烈烈开展的创业教育很不相称。
       过高定位大学生创业,其实是精英教育观念在大众化教育环境中的延续。高等教育大众化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在于,社会更多行业能够因此拥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有望提高发展水平。我们在大学生择业时,一再教育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期望”,那为何要把大学生创业局限在少数行业、少数领域,却看轻农业生产领域或者服务业的创业行为呢?事实上,相对于在高新技术领域就业、创业,大学生投身这些领域,更可以体现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优势,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包括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他们做的怎么不是“大事业”?
       
       显然,高校在进行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创业时,必须转变观念,教育者和大学生都要树立更务实的创业观,真正面向社会需求。不把大学生创业纳入“小模式”,才能拓宽大学生就业路,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熊丙奇)
       (摘自11月21日《文汇报》)
       周正龙,忽悠全国人民没什么大不了?
       华南虎案二审宣判了,周正龙因犯诈骗罪和非法持有弹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6个月,缓期三年,并处罚金2000元。历时一年的华南虎事件收场。周正龙轻判了,“打虎派”很不满,称判决结果不公正;而曾在华南虎事件中指手画脚的陕西各级官员,此时都悄然沉默。
       一场忽悠了全国人民一年多的假老虎事件,搞到如此结局,让人玩味颇多。至于二审庭审中的诸多细节,则更留下疑问串串。比如周正龙坚称在照片造假过程中,所有的行为都是他独自完成的,但涉及一些具体细节问题时,他却统统忘记了;比如周正龙妻子三次作证称拍华南虎是林业部门的安排,但都被打断;再如周正龙所拍摄的虎照中居然出现了一台数码相机……
       如今,随着周正龙的回家,陕西官员的沉默,闹剧可能就此收场,庭审中留下的疑问有可能永远成谜。周正龙,则将“一人做事一人当”的传统发挥至极致。而对于案件的判决,也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利益,周正龙由一审的两年半改判为二审的两年半缓期,虽然刑期不变,但却获得了自由;最为关键的是,其背后的某些利益攸关人士,因为有了周正龙的“舍身”,从而可以不用暴露出来,也不用牵涉其中,受到法律的追究。
       一个周正龙,玩转全国人民,从网友到专家,从“打虎派”到“挺虎派”,事件的戏剧性绝不输给任何一部娱乐大片。然而,周正龙太轻视公众的智商了,关于华南虎照片的真假,网民心中早已有数,只有他和一些“挺虎派”人士在那口口声声地狡辩。现在周正龙认错了,案件终审了,但真相却依然未完全公开。或者说骗局虽然被法律认定了,周正龙也承认了,但骗局背后的推波助澜者,甚至有可能是一手策划者,却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毕竟华南虎事件发展到这个地步,仅凭周正龙自己是不可能忽悠到全国人民的。
       “华南虎案”最终大事化小为“周正龙案”,其余一干人全部免予起诉,实在难服众议。而此案传递出的信息更令人担忧:忽悠全国人民,法律竟如此“宽厚”,是否意味着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周正龙一个人忽悠还不足为惧,可怕的是还有其他部门和利益集团一起参与忽悠,而法律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倘若一个社会的公信力和诚信都可以像华南虎一样,欺骗全国人民,那问题就大了。
       在周正龙案还在审判的过程中,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6%的网民认为周正龙是替罪羊,网络舆论也已从最初揭批周正龙转向为他喊冤。周正龙冤吗?不冤,因为他忽悠了全国人民;也冤,因为他不是一个人在忽悠。(李龙)
       (摘自11月20日《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