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读书成为“史前习惯”?
作者:乌力斯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尽管畅销书排行榜热闹非凡,对近七成的中国人来说,这热闹是别人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读书!
       新近公布的抽样调查表明,2007年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在识字者中的比例)仅为34%。这个数字在1999年是60.4%,到2003年还有51.7%,2005年时为48.7%,首次跌破了50%。这项调查是新闻出版总署下属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
       与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新兴媒体的互联网阅读率持续迅速上升。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所长郝振省说:“阅读趋势正呈现数字化、多元化、个性化三大特点,传统图书阅读率下降已不可避免,网络阅读的兴起不可逆转。”
       从表面上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只是把纸质书换成了“数字书”,但综合分析,中国人的阅读存在“空心化”隐忧,阅读质量并不理想。调查显示去年我国人均购书量不足5本,其中八成是课本教材。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黄国荣对此忧心忡忡,因为国民阅读习惯变化将导致思维能力的弱化:“图书阅读是线性的、连续的,它的优势在于可以进行深入研读、品味细节、交流学术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阅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而网络阅读侧重于形象思维,具有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特征,能够扩大知识面,非常方便地得到答案信息,却纵容了思想的懒惰,弱化了思维能力。”
       更让人担心的是,不断弱化的传统阅读本身也有结构性的问题。最新调查结果表明:在传统阅读中,报纸占第一位,杂志占第二位,图书阅读则是最后一位。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中国每年出版的图书不下30万种。但在阅读上,中国是人均阅读量最少的国家之一。
       在这次国民阅读调查中,超过69%的人认为读书是重要的,只有1%的人认为阅读不重要。调查人员询问那些不读书的人为何与书无缘, 43.7%的人回答“没有时间”, 29.1%的人回答“不习惯”。
       没时间读书的人群里,占首位的是20-29岁的年轻人,其次是30-39岁的中年人。最让人惊讶的是,在不习惯读书的人群里面,18-19岁的年轻人占45.9%,也就是说,高中和刚刚离开高中进入大学的人群,居然已经不习惯读书!
       对此,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很郁闷。一直在为阅读鼓与呼的他感叹说:“不仅仅是普通民众,大学生也没有阅读习惯,据复旦大学的一个调查,大学生阅读本专业经典著作的,只有15.2%,阅读人文社会科学经典著作的为22.8%,阅读专业期刊的只有9.3%,阅读外文文献的只有5.2%。这是我们大学生阅读的一个普遍状态。而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我们整个社会离阅读越来越远。”朱永新还说,“赫胥黎曾经预言过人类文化灭亡的方式是没有人想读书,没有人想知道真理,文化成为了滑稽戏。在我们这个时代,他的预言真的有可能成为现实。”
       朱永新曾经担任苏州市负责文教工作的副市长。为推广阅读,提高老百姓的文化素养,他曾经到基层的村镇调研,有个村长对他说:“朱市长,我可以给每个农民家里都配一个书橱,甚至建一个书屋,但是他们一有时间还是去搓麻将,还是不会静下心来去读书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程度不高,加上生活压力,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与图书阅读无缘。他们没有阅读的兴趣,也没有这样的精神需要。做了多年推广工作,朱永新最后意识到,阅读如果没有成为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很难真正坚持下去。最后,他把阅读推广的重心调整到了中小学。(乌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