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省管县:“无为”之治
作者:谢良兵

《新华月报(天下)》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启动机构改革的试点,进行了诸如“省管县”等积极的探索。这些探索成效如何,积累了哪些经验,又面临着什么样的瓶颈,如何突破?
       安徽省无为县二坝镇,最近因为一个总投资将达350亿元的大项目而变得热闹起来。这个位于二坝镇省级无为经济开发区里的上海华谊集团无为煤化工项目,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主场区平整和排水也在高速度地推进。
       这是无为县目前投资额最大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的落户,背后所折射的便是无为县身上“三顶帽子”的政策优势。这“三顶帽子”分别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安徽省县域经济十强县和安徽省首批“省直管县”试点县。
       当地有人士直白地透露,“省直管”试点让无为的地位与一江之隔的地级市芜湖有了同台竞争的机会。“无为经开区因为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而拔得头筹”,这位人士说。
       ◆“出去一说是省直管县,形象马上就不一样”
       去年5月15日,安徽省政府发布《关于在宁国等12个县(市)开展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试点工作的通知》,无为县等12个县实行“强县扩权”试点。这就意味着,试点县享有与省辖市相同的经济管理权限和部分社会管理权限。
       从当时的文件来看,包括计划管理、经费安排、税务办理、项目申报、用地报批、证照发放、价格管理、统计报送、政策享有、信息获得等诸多方面的140多项权利,试点县都可以“绕开”现行省辖市,自行审批与管理。
       当然,试点县(市)身份并不是固定的,它们需要接受每两年一次的考核,达不到考核目标要求的,将予以调整。不过,被放开了手脚的试点县,一年之后,在目前的“期中考试”中,显然都达到了初步的效果。
       扩权提高了试点县的行政效率,给招商引资带来了明显变化。根据无为县招商局的资料显示,2008年上半年,无为县5000万元以上重点在建项目达66个,占全县引进项目总数的一半以上;总投资125.96亿元,占引进项目投资总额的75%。
       投资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大,成为无为县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特点。审批时间的缩短成就了这个局面。“审批时间由平均的20多天缩短到10天左右,投资商听说我们享受市一级的权利,投资意愿也增加不少”,无为县招商局局长伍小平说。
       无为县县长袁之应在招商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扩权之后的快感。在他的感受中,试点之后办事效率加快了,比如项目土地审批,现在可以直接到省国土资源厅;其二是政策倾斜,项目审批、资金投放有别于其他地方。
       “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形象,出去一说是省直管县,形象马上就不一样”,无为县县长袁之应说。而无为县委书记周勇认为,被首批试点之后,增强了无为县干部的信心,说明省里对无为很重视,也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周勇称试点对无为的影响非常大。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也进一步扩大了无为的对外开放,“现在无为可以直接跟省直部门打交道,享受到的资源、信息肯定就与以前不一样。‘省直管县’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周勇说。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变化是,无为县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县,曾是著名的“保姆县”,尽管现在来无为已经很难招到保姆了,但每年仍有40万人在外务工。扩权后的无为工业步入快车道,这个农民工输出地也出现了“民工荒”。
       ◆“新体制没有完全建立,旧体制仍在起作用”
       在原有的“市管县”体制下,由于一些地级市本身城区的经济总量较小,靠自身财力不足以每年拿出几个亿的资金维持地级市运转,只能靠行政手段对下属县进行“抽血”、对上截留;更有甚者,一些地方集中县(市)财力建设地级市。
       事实上,“市管县”、“市压县”的问题,在安徽的地市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有数据显示,大多数市集中县财政收入总量的3%-5%,有的市则高达10%;对于市里项目,则采取“抬轿子”的做法,即市长召集所辖县的县长,要其分担建设资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研究员张斌说,省直管县无疑是一种利益的重新调整,权力的重新分配。
       “扩权”依然是2008年安徽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4月10日晚,一个关于安徽县域经济的内部会议在合肥召开,与以往不同,此次会议的主要与会者是安徽首批12个扩权试点县的“一把手”。
       “140多项放权,有1/3到位,1/3半到位,1/3蜻蜓点水”,试点县之一的霍山县县长陈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形容 “扩权”实况。陈俊称,从实际操作上看,试点县在很多方面依然要向省里和市里“两头汇报”。
       试点的过程中,在一些审批项目的放权上,依然出现扯皮现象。比如土地指标,市里认为县应该向省国土局获取指标,但省里却说指标已经下放到市里了。“以至于2007年我们几乎没有一份土地指标。而没有土地指标用地就是违法用地”,一位试点县官员说。
       再比如,一些大型项目的审批权。试点县终于可以批3000万美元以下的项目了,但县一级的工商部门却发不了营业执照,项目要想开工,还得求着市里的工商部门。“我们还得像以前一样省市之间跑来跑去”,上述试点县的负责人说。
       安徽《决策》杂志的报道说,部分试点县官员将“扩权强县”形象地比喻为“一喜一愣一凉”:即看到文件一喜,到部门办事一愣,最终结果心里一凉。尽管如此,但这并未妨碍安徽省将试点继续深入的决心,2008年开始,又有18个县(市)进入试点名单。
       不过,更多的试点县官员认为,省直管县试点,需要的是“无为而治”的精神,中间环节无所作为,方能给试点县以真正的扩权。而他们所说的这个中间环节,实际上指的就是地级市,他们希望,能彻底地“绕开”地级市。(谢良兵)
       (9月1日《经济观察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