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省级纪委书记“换防”
作者:马昌博 赵 蕾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反腐专家认为,中央着手部署地方纪委新局,已有迹可寻,纪委书记“空降”和各省间的异地交流是一个方向
       直辖市纪委书记从中央来
       “新纪委书记说话不多,前不久和各室主任见了面,新书记看上去很干练。”天津市纪委一位官员描述。
       2006年12月5日,《天津日报》称,原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副书记臧献甫接任天津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一职。
       据记者了解,几乎与此同时,原天津市纪委副书记李法泉已转任吉林,出任该省纪委书记。
       2006年,天津曝出原检察长李宝金腐败案,为天津近年来罕见,此次中央“空降”纪委书记,令各方关切。除天津外,其他三个直辖市的纪委书记也为中央“空降”。
       上海再次于低调中成为焦点。这个直辖市迎来第一个以中纪委常委身份“空降”的纪委书记。
       12月5日,上海主要媒体都发表了一篇当地官员到上海世博局调研的短文,文中以直接点出头衔的方式透露了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纪委常委沈德咏接任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的消息。
       相关报道没有提及沈德咏正式上任的时间,有消息称,沈是于之前的周末抵沪上任。
       资料显示,52岁的沈德咏198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现兼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教授。
       接受采访的纪检系统专家说,以中纪委常委身份执掌地方纪委,沈是第一个,这在中国共产党的纪检体制中可谓突破。
       自陈良宇被立案侦查以来,上海政坛已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但大多以本地官员为主,此次沈的下派任职被认为是上海市最近尤为重要的一次任命。
       实现突破的不仅是上海,同是12月5日,在北京,原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马志鹏被任命为北京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记者查阅新华网的本届中央纪委名单显示,马志鹏现任中纪委常委。
       短短几天之内,京津沪三直辖市纪委书记都以“空降”易人,而在之前的同年4月份,另一直辖市,重庆市的纪委书记亦由原中央纪委驻商务部纪检组组长徐敬业接任。
       至此,四个直辖市纪委书记都由中央下派产生,而京沪这两个最重要的直辖市同在此轮调整中开创了中纪委常委任职地方纪委的先例。
       省级纪委书记异地互调突显
       就在中央对直辖市“空降”纪委书记的同时,近来省级纪委书记异地互调的力度,亦突然明显加强。
       除天津市纪委副书记李法泉调任吉林任职纪委书记外,在已公布的涉及纪委书记变动的其他12个省份中,有7个省份的纪委书记为异地交流或从中央“空降”。
       如原重庆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朱明国任广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原广东纪委书记王华元则调到浙江任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
       此间专家说,省级纪委书记大规模异地交流也属首次。
       中组部系统一位高级官员对记者表示,从1990年代初期研究干部交流时,中央就有扩大纪委书记异地任职的意向。
       
       他还说,当时,组织部长、政法委书记、公检法机关“一把手”等关键职务也在考虑范围内。
       后来,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开,地、市一级相关职位干部的交流开始频繁进行,1996年、1997年最为集中。
       “而省一级要害职位的干部交流则相对滞后。”这位官员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省一级纪委书记都在本地产生,由省委副书记兼任。
       当时,省纪委书记的省际横向交流并不多见,纪委系统官员的交流多在本地区进行,或地方向中央输送。
       根据现有资料,现任中纪委副书记张惠新和刘峰岩,都是在2002年分别从上海市纪委书记和天津市纪委书记位置上转任中央纪委。另一位副书记刘锡荣,也是从浙江省纪委书记转任。
       此次省级纪委书记交流,则呈现出交流面广、重点省份中央“空降”的特点,纪委干部之间的交流范围不仅在纪委内部,而且扩大到整个公检法纪系统。
       如福建省纪委书记陈文清此前担任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之前提到的广东省纪委书记朱明国出身公安系统,而安徽省纪委书记刘春良此前任省高校工委书记,背景跳跃更为宽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纪委书记异地任职力度比之前其他类型干部异地交流力度更大,接受记者采访的纪委系统专家说,过去讲的异地任职往往指籍贯不在当地,但可能已在当地工作多年,现在纪委书记交流更进一步。
       “就是从没有在当地任过职,而由中央直接派过去,在异地任职方面更为严格。”上述官员说,如此,则更有“空降”意味。
       另据权威人士透露,未来省级纪委书记还将有更多的异地任职,而驻各部委纪检组亦将会有不同部门间的交流。
       中央掌控地方纪委书记提名权
       此间接受采访的反腐专家认为,中央着手部署地方纪委新局,已有迹可寻,纪委书记“空降”和各省间的异地交流是一个方向。
       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任建明说,此次京沪两地以中纪委常委任职地方,应和其作为直辖市的重要地位有关。
       任说,从影响来看,上海和北京显然大,京沪纪委书记均为中纪委常委,“虽然中纪委常委和直辖市纪委书记都是副部级,但前者权重显然大一些。”
       另一个被反腐专家提及的背景是,京津沪三地近半年来都先后发生了贪腐案件。任建明说,这也应是此次三地纪委书记“空降”的一个“关键动力因素”。
       其中,沈德咏一直致力于治理商业贿赂,联系到上海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地位,沈在处理商业贿赂上似有优势。
       而此前为中央国家机关纪工委书记的马志鹏被认为熟悉北京情况,掌管北京纪委当属恰当。
       敏锐的观察者们更注意的是“空降”纪委书记的制度性突破,在他们看来,无论是“空降”还是各省的异地任职,实质上都是中央掌握了纪委书记的“提名权”,从而打破了过去由地方党委提名本地纪委书记的惯例。
       中共党章规定,地方各级纪委实行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体制”,其中同级党委实际起决定性作用,遇到问题,查或不查,是否上报,都需同级党委批准。
       由此造成地方纪委服从于同级党委,上述天津市纪委官员认为,这使得纪委的同级监督乏力,“这么多年来大的案子,都是中纪委查出来的,省纪委更多的是配合。”
       此外,此番轮换亦没有违反现行规定。地方纪委虽然由地方党代会选举产生,但党章未明确规定纪委书记提名权的问题。
       “在这个体制下,纪委书记由谁来提名就变得非常核心,过去提名权都在地方党委,尤其是书记手中。”任建明说。
       
       要改变中纪委唱“独角戏”的局面,地方纪委显然要被赋予更多的制度性勇气。
       天津纪委一位官员认为,这是一个必须走的阶段,表明中央认识到这样做更有利于解决有关问题。
       反腐专家们认为,如果今后地方纪委书记的提名权能够归于中央,那么在党章不变的情况下,亦可部分削减地方党委对地方纪委的影响。
       一个被广泛提到的例子是“张家界模式”:从1995年到1997年,张家界市纪委把所属区县的纪委书记的“提名权”由同级党委转移到市纪委,这些“空降”下去的纪委书记带动当地廉政程度迅速提升。
       任认为,与“张家界模式”类似,一旦省级纪委书记由中央提名的,升迁不在地方党委,就会多一些对中央负责的精神,改变目前同级监督相对不利的状况。
       “从上面下派纪委书记,虽然也是地方党委领导,但地方不好动,动了中央会说话,这些人就不怕得罪地方了。”纪委系统一位官员说。
       相对的“异体监督”是方向
       事实上,自十六大以来,执政党一直试图加大纪委监督力量,包括前几年普遍实行的纪委书记兼任党委副书记的模式也是表现之一。
       而从2006年开始的地方党委换届时精简副职的举措,使得纪委书记不再兼任党委副书记,这一度引起各方对纪委监督力度减少的忧虑。
       相关专家认为,包括直辖市“空降”纪委书记和各省份异地任职在内的举措,则将打消这种顾虑。
       上述反腐专家称,如果真能实现中央掌握提名权,使得纪委书记在实际上对中央负责,其实际效果可能会大于纪委书记兼任同级党委副书记。
       早在地方党委换届之前的2006年5月,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曾刊登一篇名为《党内民主的发展路径》的文章,文章称地方纪委在双重领导体制下,必然出现监督者要受被监督者领导的局面,所以,从2004年开始,中央和省级纪委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建立上下级纪委垂直领导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无论是纪委书记由上级提名还是地方纪委书记异地轮职,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纪委的相对的异体监督。
       近年来,纪委系统一直在不违背党章的情况下,通过技术手段增强异体监督的可能性。
       一个例子是,因为党章没有规定中央部委的派驻纪检组由谁领导,自2002年始,中纪委在2年后最终实现了对所有部委纪检组的“垂直管理”。2003年,中纪委和中组部又联合建立了对各地方省份的巡视制度。
       “理想的目标应该是改革地方纪委的双重领导体制,地方党委和纪委都对各地方党的代表大会负责。”
       任说,在目前最直接的则是纪委书记不由同级党委提名的制度化,“由上级纪委或党委提名都可以,而且提名后的其他程序不用动。”
       (2006年12月7日《南方周末》,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