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中印:携手共创亚洲世纪
作者:齐 彬 李 静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11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印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近10年来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印。北京印度问题权威专家、中国社科院亚太研究所副所长孙士海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强调,中印同为世界两大发展中国家,合则两利,斗则两害,双方应搁置争议,加深互信,加强合作,共创和平与繁荣的亚洲世纪。
       中印同为发展中人口大国,两国都面临着加速发展经济、提高民众生活水平的艰巨任务;同时双方对发展经济有着大致吻合的时间安排:中国多次强调要把握好本世纪头20年的战略机遇期,而印度也宣称到2020年力争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相同的历史任务、吻合的战略机遇期以及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和平外部环境,为中印两国加强合作提供了必要基础。
       
       在孙士海看来,中印携手合作至少有三大理由:首先,中印两国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为亚洲以及整个世界的重要力量。毫无疑问。中印双方不能彼此轻忽,应当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其次,保持亚洲的和平稳定、促进亚洲繁荣,符合中印共同利益,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使中印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第三,对于中国来说,还面临着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压力,因此如果在南亚再出现对抗或者不信任问题,显然不符合中国利益。
       中印两国都意识到发展双边关系的重要性,因为近年来虽然两国争议不断,但总体关系进展良好,特别是去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印友谊更进入一个全新阶段。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加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去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比15年前增加了22倍。今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200亿美元大关,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发展中印两国关系的基调是寻求共识而非分歧,但并不等于对分歧视而不见,在诸多问题当中,边界纠纷是深化两国关系的最大障碍和潜在威胁。虽然近年来两国在此问题上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分歧仍然严重,特别是边界东段近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孙士海强调,领土争端向来都是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要使其获得圆满解决必须有很大耐心。中方历来强调互谅互让,希望两国能够做出富有意义的和彼此均能接受的调整,促进边界问题尽早解决。
       此外,经贸摩擦也对中印关系造成负面影响,不过孙士海强调,这些问题都是中印总体关系的一个方面,不能因此而影响到两国关系大局。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18年前就说,“如果没有中国和印度的发展,就不会有亚洲的世纪。”身为中印名人小组成员之一的孙士海表示,中印总人口达24亿,占世界人口的4成,只有中印加强合作,互利共赢,才有整个亚洲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因此中印携手共创亚洲世纪,已大大超越双边关系的范畴,具有重大的战略和世界意义。
       (11月20日“中国新闻网”,作者为中新社记者。标题有改动)
       延伸阅读
       中印新棋局
       “胡锦涛主席此行意义重大,因为印中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印度曼尼帕尔高等教育学院(Manipal Academy of Higher Education)地缘政治学教授那拉帕特(M.D. Nalapat)对记者说。中印关系走向健康竞合,将实质性地决定未来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及秩序。
       经贸关系发展
       中印关系目前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2005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南亚四国访问最后一站到达印度,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意就建立中印FTA的可行性展开研究,并致力于使双边贸易额到2008年超过200亿美元——这个目标在今年年底就有望提前实现。
       在敏感的中印边界问题上,双方签署《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2006年被两国定为“中印友好年”。
       目前,中、印两大邻国的崛起正成为西方世界的热门话题。两国在过去的几年里均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高速经济增长率——中国平均9%以上,印度平均7%以上。中国是吸收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则是世界IT外包目的地之首。
       快速的经济增长使两国对能源的需求同时急剧增长,且同样高度依赖进口——中国有40%、印度则有高达70%的石油需要进口。经历了一段激烈竞争之后,今年1月,印度石油和天然气部长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发改委签署了中印能源合作谅解备忘录,表示两国石油公司将联手在第三国收购油气资产。
       此外,中印同为2003年成立的G20组织(一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针对WTO农业谈判的组织)的发起国,并在WTO多哈回合谈判过程中,共同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联盟立场上。
       “中国加入WTO,可以扮演一个战略性角色。(这)说明有一个共同的基础,我们可以走到一起。”印度上届执政党人民党(BJP)经济政策顾问加格迪希·舍蒂加(Jagdish Shettiga)告诉记者。
       美印中“三角关系”
       中印关系的发展取向也越来越多地感受到来自第三方因素——美国。
       就在2000年以前,美国对印度还是若即若离。由于印度在“冷战”期间实行不结盟政策,并最终选择接近苏联,美印之间一直相互疏远和怀疑。
       美印关系转折,发生在现任总统布什上台后。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同样是崛起中的印度,被美国放到了一个重要的全球战略位置上。在第一次总统竞选过程中,布什就宣布,美国应该和印度合作,以“确保印度成为亚洲稳定和安全的一个力量”。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印度政府采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动,在布什宣布反恐战争后几个小时内,即向美国表示愿提供所有需要的协助。2002年以后,美印之间在军事上进一步加强合作。2005年7月18日,美国总统布什和印度总理辛格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决定“全面改观两国关系”,并准备就民用核能达成合作协议。
       由于印度并非《防扩散条约》签约国,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引起了美国国内及国际上的广泛争议。虽然迫于两国内部压力,该协议面临破产的可能性很大,但两国政府为推进这一协议,不惜付出巨大的国际和国内政治成本;其原因正在于该协议是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现任印度政府对美关系的核心。
       那拉帕特教授表示,美印两国在战略伙伴关系中寻求的利益并不完全相同。对印度而言,其最主要的担忧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因为“巴基斯坦是印度的头号敌人”。
       当然,不结盟主义在印度有深远的政治传统,很多有影响力的人士反对印度同美国走得过近,成为美国附庸。这正是印度国内反对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协议声浪极高的原因。“中印关系的发展同时取决于两个国家。”那拉帕特说。
       不同声音
       尽管中印之间政治分歧依旧存在,但是在印度,对如何发展印中关系并非只有一种声音。
       “21世纪的亚洲,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中印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印度共产党(CPI/M)总书记卡拉特(Prakash Karat)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因此,两国建立紧密的、相互融合的关系,将对亚洲乃至世界都有好处。”印度共产党是本届联合执政政府的支持党。
       卡拉特表示,要发展两国关系,首先“必须克服历史的包袱”。他认为,在边境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也可以先发展其他的关系,但也不能无期限地拖延这一问题的解决。他希望胡锦涛此次访印能推动边境问题的谈判。
       印度前商业部长、中印政经研究专家斯瓦密也积极支持中印合作。“我们是邻居,也都是大国,在现代之前没有冲突史。”他预计,“也许有一天,国际形势发生变化,印度和中国应该走到一起。”
       他指出,中印双方应该达成相互理解,中国也应该考虑“印度的利益”。“对中国领导人来说,必要的是,必须保持现有的(两国接触)温度”。但就目前来说,“中国不应该抱有很高的期望。”
       商界人士的期待,显然要比政界人士更乐观。“胡锦涛访印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表明了中国愿意和我们打交道的一个姿态。”印度工商联合会经济事务顾问安健·罗伊(Anjan Roy)对记者作此表示,中印讨论如何促进贸易和经济关系的联合任务小组已在今年9月进行了第二轮会谈,年底前还有望举行第三轮。
       罗伊也指出,对中印两国来说,更大的相互理解应是在政治层面,“一旦政治层面的理解在那里了,其他方面的事情将会自然跟进。”在他看来,中印双方如能在政治层面达成一致,“相互感到舒服”,那么,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发生的摩擦和问题将是“小事一桩”,完全算不上什么。(曹海丽)
       (《财经》2006 年第23期,作者为该刊驻印度特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