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恐怖“新一代”
作者:莫书莹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轰动全球的英国“炸机阴谋”,以及众多20 出头、生长在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恐怖嫌犯,迫使英美等国认识到,新的恐怖力量正更多来源于国家内部
       
       “我太不敢相信啦!他们是多好的人。我在这里住了5 年了,他们的父母都是好人,我怎么也无法相信他们跟恐怖组织有联系!”34岁的家庭主妇鲁克莎娜(Rukshana Bi)这样说。
       鲁克莎娜位于英国伯明翰的家,与涉嫌上周末策划对多架从英国飞往美国的航班进行恐怖袭击的劳夫兄弟毗邻。目前,英国警方对这起恐怖袭击的调查仍在进行当中,据警方透露,应该有近50人参与了这一事件的策划。
       与去年伦敦地铁爆炸案一样,英国反恐当局已经抓获的24名嫌疑人,都来自英国第三代穆斯林移民家庭,其中年龄最小的竟只有17 岁!
       这是一个无法不让人神经紧绷的事实。是什么使他们变成恐怖嫌犯?他们的仇恨从何而来,又是针对谁而去?
       恐怖“80后”
       8月10日晚些时候,英国反恐部门披露了这起阴谋的细节以及将其挫败的内幕。
       据英国安全官员介绍,恐怖分子计划袭击12架飞机,每架飞机上至少派两名自杀式爆炸袭击者。他们计划把液体炸药装在软饮料瓶里,藏在手提行李中带上飞机,然后利用可能藏在苹果电脑、移动电话里的爆炸装置,来引爆炸药,炸毁飞机。
       据英国一名高级安全官员描述,这个阴谋如果得到实施,其造成的后果将“比‘9·11’事件还要严重”。英国社会再次引起一阵激荡。自去年7月7日伦敦地铁遭恐怖分子袭击以来,英国人再次体会到自己所受的威胁一点也不比美国人少。
       英格兰银行8月11日发布公告,冻结了被捕24人中19 人的账户。银行表示,这些账户涉嫌本次恐怖策划。
       从这些被冻结账户户主的资料来看,所有人都不超过40岁,最小的只有17岁,其中15人都属“80后”。这些在很多人眼中还应被视为“孩子”的恐怖嫌犯,多生长在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成长环境平静而祥和。他们的邻居、朋友们,至今无法理解这些“孩子”为什么要选择走上如此极端的道路。
       绕不开的“中东”
       在对上述疑问的追索中,一个地理词汇无可回避地撞击着人们的脑海,那就是中东。多少天来,那里的战火灼烧着无数人的心。
       有分析人士指出,无论是伦敦地铁爆炸案,还是此次未遂恐怖袭击阴谋,以及发生在西班牙马德里的火车连环爆炸事件,所有这些都是在中东局势剧烈动荡的背景下发生的。
       要追究恐怖主义的根源,可能正是与目前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相关。伊拉克战争、伊朗核危机、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之间的激烈冲突,以及美英两国对中东采取的政策和一系列外交行为,都应该纳入到观察和思考的范围之内。
       在英国警方逮捕近10名嫌犯的东伦敦沃瑟姆斯都(Walthamstow)社区附近,一些宣传画上赫然写着:“不要插手黎巴嫩”、“不要攻击叙利亚”、“停止战争联盟”等标语。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成长于富裕和平的生活环境,这些穆斯林后裔们,仍然对风云突变的中东局势深感不安。与此同时,他们也对美英过多干涉中东局势心存强烈不满。
       而更值得注意的,或许是这些穆斯林后裔身后若隐若现的——“基地”组织。
       藕断丝连的“基地”
       根据巴基斯坦有关部门掌握的情报,这次未遂恐怖袭击与“基地”组织有关。一名英国高级反恐专家则表示,目前英国要做的是证实此事是否的确与“基地”有关。
       巴基斯坦方面抓获的那名叫拉希德·劳夫(Rashid Rauf)的嫌疑人,此人的公开身份是英国商人,他在几周前前往巴基斯坦。正是他拨打的国际电话和一些网络记录,暴露了这次阴谋。
       美国和巴基斯坦情报部门表示,该嫌疑人可能在巴基斯坦参加过“基地”组织的训练营,并与一个与“基地”组织关系密切的拉什卡-简戈维组织(Lashkar-i-Jhangvi)有关。
       这些已经使专家们注意到,新的恐怖力量来源于本国内部,而不是传统上被认定的恐怖组织发源国。
       根据专家的判断,这些出生在英国的穆斯林后裔的决定,完全属于自我的选择,是一种自我极端的表现,与外界影响没有很大的关系。然而,事实证明,“基地”组织对于他们来说依然具有一些指导作用。
       自“9·11”事件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对“基地”组织进行了严密的监视和打击,反恐专家们一度认为,对该组织的情况已经有所掌握。这次阴谋,却使专家们被迫重新认识“基地”组织的力量。
       一名参与此次阴谋调查的英国官员表示:“显然,我们要对过去所认知的事实进行重新考量,恐怖分子网络的结构,策划、从事恐怖活动人员的专业知识,比我们过去想象的还要复杂。”
       自2004年马德里爆炸案以后,国际反恐专家们就开始对“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恐怖活动”的定义进行重新考量。按国际社会对恐怖组织的打击方式,首先要做的是冻结全世界范围内所有与“基地”组织有关的资产。美国的办法则主要围绕对“基地”组织首脑人物的打击展开。
       接下来的问题是:“与‘基地’组织有关的恐怖活动”如此复杂多变,如何才能真正斩草除根?
       (8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新闻背景
       连环炸机阴谋惊世界英版“9·11”险上演
       恐怖分子要同时引爆10客机
       8月10日,英国各方联合行动,成功地破获了一起试图在飞机上实施爆炸的恐怖案件。目前因为这起恐怖袭击阴谋而被逮捕的共有21人。根据分析,这些恐怖分子瞄准的主要目标将是从英国飞往美国的航班,他们准备在手提行李中藏匿液体爆炸物,逃过安全检查后,在旅途中引爆飞机。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可能将有10个从英国飞往美国等国家的航班爆炸,死亡人数可能达到数千人。根据警方透露,恐怖分子计划主要针对飞往美国纽约、华盛顿和加利福尼亚等地的主要机场的航班,而且为了营造轰动效应,他们计划同时引爆10架飞机上的炸弹。
        破案细节大曝光
       液体炸药欲用闪光灯引爆
       美国广播公司(ABC)10日在其网站披露说,前夜在英国被捕的嫌疑人计划把液体炸药装入运动饮料瓶,嫌疑人打算让饮料瓶的上半部分密封好、装满正常饮料,而伪造瓶子的下半部分,装上液体或胶状爆炸物,并且把爆炸物染成与饮料相同的颜色。嫌疑人认为,即使安检人员让他们喝饮料,也能证明饮料无害。消息人士还说,嫌疑人认为,一次性照相机闪光灯发出的光,足以引爆这种自制爆炸物。安全专家说,不少自制或者经过简单改装的爆炸物拥有破坏或摧毁一架喷气式飞机的能力。
       巴基斯坦这次立功了
       巴基斯坦外交部女发言人说,在“巴基斯坦、英国和美国三国积极的情报合作下”,英国警方顺利挫败了袭击阴谋。另据一名巴情报官员说,巴情报机构数周前在靠近阿富汗的边境地区还逮捕了一名宗教极端分子,从他口中获得挫败这起阴谋的重要线索,巴方此后“很快和英国方面分享了情报”。
       三名主谋落网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巴官员告诉美联社记者,有“2到3名”巴基斯坦人几天前分别在拉合尔以及巴最大城市卡拉奇被捕。一名在海外的美国情报人员告诉ABC被捕嫌疑人中3人的名字,他们分别是拉希德·拉乌夫、穆罕默德·加德拉和艾哈迈德汗。据称,这3人是主谋。
       揭秘
       与基地1995年袭击计划
       如出一辙
       1994年,“基地”组织成员在拉登的资助下开始策划代号为“大爆炸”的恐怖袭击。根据该计划,恐怖分子准备通过隐形眼镜护理液瓶将不易被警方察觉的液体爆炸物带上10多架飞往美国的飞机,企图使用卡西欧手表点燃液体爆炸物,在这些飞机飞行途中同时发动袭击。1995年,这一阴谋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被挫败。此后的调查显示,“基地”组织高级成员哈立德·谢赫·穆罕默德与拉姆齐·优素福是未遂袭击的策划者。
       
       “优素福计划在太平洋上空炸掉11架飞机,用那种液体炸药,”国王学院国防研究中心主任彼得·诺伊曼告诉路透社记者,“几乎相同的计划出现在了这一事件(英国袭击)中。”“我非常惊讶,他们(‘基地’)等待了这么长时间实施这次袭击,11年左右时间,而目前的(安全)系统仍然没有办法检测出这类液体爆炸物。”航空安全专家道格拉斯·莱尔德说。
       
       反应
       美国红色警戒
       美国政府8月10日提高国内和入境航班警戒级别,其中英国入境航班警戒级别提高到红色最高级。这是美国国土安全部首次启动最高警戒级别。美国反恐官员说,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包括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美利坚航空公司和大陆航空公司航班。
       切尔托夫发表声明说,“为配合(国土安全部)提高威胁警戒级别,运输安全管理局正在与联邦各部门、机场管理局和航空公司协调,扩大现有安全检查范围。“鉴于威胁性质,我们禁止乘客携带饮料、发胶和洗涤剂等液体登机。”切尔托夫说,“美国旅客也将在机场和检查站接受额外安全检查。”声明指出,新措施从美国东部时间10日凌晨4时起(北京时间10日16时)在全美范围实施。
       美国政府启动红色警戒级别当天,东南部俄亥俄州警方宣布,两名密歇根州男子持有航班旅客名单和机场安检资料,他们受到支持恐怖分子的指控。
       登机从此有“麻烦”
       由于恐怖嫌疑人试图把炸药随身携带以逃过检查,英国各机场顿时绷紧了神经。英国政府临时规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在所有从英国离港的航班中,旅客们不能随身携带任何手提行李,所有的行李都必须进行托运。
       根据规定,乘客随身只能拿一些私人的紧要物品,例如钥匙、钱包等等,而这些东西在过安检门时必须放在一个透明塑料盒中接受检查。婴儿推车、残疾人用的拐杖和轮椅等东西也要一一经过检查后才能上飞机。
       此外乘客还不能携带任何液体上机。如果在飞机上确实需要服用液态的药物,或是孩子需要喝牛奶,那么携带者必须自己喝上两口,证明瓶中的“水”的确无碍。
       妇女和孩子可以带一些个人卫生用品,但是必须打开包装。隐形眼镜的佩戴者可以携带一个镜盒,但护理液则是不允许上飞机的。
       与此同时,旅客们也不得随身携带任何带有远程控制功能的电子产品,无论是使用电池,还是充电式,都得托运,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和苹果iPod也不能随身携带。
       欧洲股市应声下跌
       这次恐怖袭击虽然没有得逞,但它对欧洲经济、特别是欧洲民航业造成的消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英国警方挫败这次恐怖袭击的消息传出后,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了1%,英国航空公司的股票下跌了5%。在宣布暂时取消飞往英国的航班之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股价也应声下落。在欧洲各大机场经营免税店的阿尔法空港股价下跌了3.9%。(据新华社)
       
       (8月11日《北京晚报》)
       特约时评
       翻版“9·11”留有明显“基地”痕迹
       对航空系统实施恐怖袭击、同时把多个目标列入袭击范围,以尽量造成大规模人员伤亡,这是典型的“基地”组织策略,“基地”组织中有不少人对民航系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在这一领域实施行动也比较在行。
       还有一个情况可以进一步印证这种推测,那就是“基地”组织头目扎瓦赫里近几个月来多次讲话表示,英国将因采取敌视穆斯林的政策而成为“基地”组织惩罚的对象。这次未遂袭击在策划规模上与近年的恐怖袭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它真有“基地”组织的背景,那说明“基地”组织的能力已经退化的说法显然是错误的,它的能量仍不可低估。
       英国此次未遂袭击的特点是低龄化和本土化,被捕的21人均为英国公民,大部分居住在伦敦,此外也有一些人居住在伯明翰等地区。低龄化说明在“9·11”之后仍然不断有新生力量加入恐怖组织,而本土化,则使英国的新航班法中“驱逐有极端恐怖主义倾向者”无法奏效,因为英国不能驱逐本国国民。
       英国在“9·11”前曾是恐怖主义发展的避风港,恐怖分子在英国有一定的人际环境、社会环境和物质条件,还可以办杂志刊物,这为本土新生力量提供了发展的机会。
       此次未遂爆炸案的手段主要是钻了航空公司安检的漏洞,将不在检查范围内的液体当做爆炸武器。对民航的影响,安检要更加严格,由于对安检技术的不信任,人工检查还将运用,由于人工的增加,运营成本也会增加。(李伟)
       (8月11日《北京晚报》,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学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