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德黑兰:核,还是战?
作者:奉 己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假如美国相信可以并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倒很可能像伊朗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武力展示与威慑,但对照伊朗的虚张声势,美国恰恰在这时选择了偃旗息鼓,刻意保持言行的低调与理性,这反而更加耐人寻味。
       暧昧的“和平”
       
       伊朗核问题正以无可挽回的态势滑向战争,而这个美国同伊朗最终摊牌的结局或许早在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之后便已注定,因为从那时起,正常国际交往的基本条件——“信任”就已然从美伊两国间彻底地消失了。27年,美国终于等到了洗雪前耻的绝佳机会。
       也许伊朗曾经有过和平发展并利用核技术的机会,但如今,不但美国和以色列,甚至伊朗也不可能再给自己和平发展并利用核技术的机会了,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伊朗是否谋求核武器,而在于美以两国是否相信伊朗的核计划只用于和平目的,在于伊朗是否相信自己的核计划只用于和平目的就能够保障和平!
       “和平”,一个多么暧昧的字眼啊!如果伊朗声明本国的核计划只用于建造核电站,以及其他民用领域,那么概念很清晰,但其毕竟只宣称用于“和平目的”。
       伊朗当然不会认为伊拉克的安全局面获得稳定,政治重建取得成功对本国有利,反倒是接连不断的暴力冲突恰恰为其发展核计划创造了良机,并赢得了时间。4月16日,伊朗外长穆塔基的一番讲话完全印证了伊朗的这种心理,同时也彻底表明了其在核问题上态度强硬、一意孤行的原因。他说:
       “美国发动战争占领伊拉克已经3年多,但仍无法控制那里混乱的局势并撤军,而这也是阿富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因此美国应该意识到,现在不是在本地区制造另一场危机的时候。”
       同日,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也表示,他相信美国“没有能力冒险或在未经严肃讨论的情况下”,再次在本地区卷入一场新的战争。
       既然伊朗领导人认定美国只是在打“心理战”,既然伊朗领导人为了凝聚国家的意志主动调高了民众对核计划的期望与热情,那么无论面对怎样的外交压力,伊朗的立场恐怕都不会出现180度的转变,再次全面中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假如出现这样的状况,不但内贾德总统的政治生命可能就此结束,甚至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威望也将受到严重损伤。
       总之,伊朗核问题已经被放进了高速运转的离心机里,不把媒体的流言与猜疑,外交的斡旋与压力,军事的威慑与打击统统甩干净——甩出一个终极的结果是绝不可能停下来了。
       “外交”为何总有市场
       伊朗从来都不担心将本国的核问题放诸开放的国际场合进行讨论,因为这不仅为其发展核计划赢得了所需的时间,而且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同美国进行外交对抗虽然存在一定风险,但并不缺乏市场。
       2月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而在表决过程中,伊朗还是获得了3张反对票的支持。同日,伊朗宣布将全面恢复铀浓缩活动,并中止一切“自愿合作”措施。
       3月29日,安理会通过了一项妥协性的主席声明,呼吁伊朗履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今年2月通过的决议,恢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然而伊朗随即从3月31日开始在南波斯湾沿岸及附近水域展开了为期一周的联合军事演习。
       4月11日,伊朗宣布成功生产出纯度为3.5%的低纯度浓缩铀。4月13日,在同到访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举行会谈后,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表示,伊朗不会接受安理会要求其恢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的主席声明。同日,内贾德总统更发誓,伊朗决不在铀浓缩问题上让步,国际社会应该把伊朗当作一个核国家来对待。
       4月18日,俄罗斯、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代表聚会莫斯科,共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之道,但各国最终还是未能就制裁伊朗达成协议。
       伊朗发展核计划之初,国际社会或许可能通过一致而强硬的外交手段迫使其作出妥协,但各国出于自身的政治立场与利益需求选择理解甚至支持伊朗,则令其有恃无恐地走上了对抗之路。如今上了轨道,甚至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的伊朗核计划还怎么可能在国际社会仍旧不一致,也不强大的外交压力面前停下来呢?
       在联合国安理会4月底就伊朗核问题再次举行会议时,纵然各国能够响应美国国务卿赖斯的呼吁,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针对伊朗核计划通过一项措辞强硬的决议,甚至是制裁性的决议,也不过是赋予了美国今后可能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的法理依据,而这已根本无助于以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
       政治与经济制裁有意义吗?
       制裁的效用
       中国一向反对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使用制裁,或以制裁相威胁的手段解决问题,而且实践早已证明,制裁往往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具体到伊朗核问题,国际社会既然要阻止伊朗谋求核武器,那么仅仅对其在政治上实行签证限制,在经济上进行财产冻结究竟有什么作用?恐怕只有促使伊朗加快核研发进度,扩大核研发规模的反作用吧!不管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年,只要伊朗能够研制出核武器,所有制裁的意义都将归于零!等到那时,国际社会无论取消制裁,还是动用武力都将付出比今天作出决断要大得多的政治或军事代价。
       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左右来自石油。因此对国际社会与伊朗而言,限制石油贸易都是一把双刃剑。
       不过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阿拉伯国家明确表示将以限制石油出口的方式阻止美国对伊朗动武。在此前提下,即便伊朗全面停止石油出口,对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也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受害最深的反倒会是伊朗自身。所以,所谓的“石油武器”不过是一种压根就不存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已。
       当然,对伊朗实施制裁必将导致已经居高不下的油价大幅度上涨,并且持续相当长的时期,而这显然不符合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因此无效却有害的制裁,绝不会是美国最后的选择。
       另一场伊战?
       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美国最为担心的莫过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问题,而允许伊朗发展核计划无疑将大大增加这种可能性与危险性。况且一个“坏榜样”的树立势必会鼓励更多的国家群起效尤,从而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彻底沦为一纸空文。所以,无论采取何种手段,美国阻止伊朗谋求核武器的决心都不容置疑。
       伊朗近期所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在大张旗鼓的宣传下,已经实现了其远大于军事目的的政治目的。4种“新式武器”无法吓阻美国,却可以鼓舞士气,但4万枚“人弹”恐怕就只能坚定美国的意志了。
       军事冲突一旦爆发,无法掌握制空权的伊朗除了导弹,其实基本没有别的反制手段。指望伊拉克的普通民众——哪怕是什叶派民众为保卫伊朗的核设施拿起武器纯粹是天方夜谭。企图通过挑动教派矛盾,进而引发伊拉克全面内战的阴谋大概不会得逞。
       假如美国相信可以并希望通过外交手段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倒很可能像伊朗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一样进行大规模的武力展示与威慑,因为“不战而屈人之兵”固然是上上之策,但前提必须是施以强大的外交与军事压力。现在这两种压力却都明显不足,尤其美国近来一反先前对伊朗所持的强硬态度,不仅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表示不会介入媒体有关对伊朗动武的“离奇猜想”,布什总统更是强调要进行“外交努力”。对照伊朗的虚张声势,美国偃旗息鼓,刻意保持言行的低调与理性反而更加耐人寻味。
       当然,国际社会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美国发动另一场“伊拉克战争”的能力,但美国定点摧毁伊朗几处核设施的军事力量毋庸置疑。伊拉克战争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建设工程”,摧毁伊朗的核设施则只需要足够的破坏力。
       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9·11”之后,美国以反恐的名义接连发动了两场战争,目的就在于推行“大中东民主计划”。假如伊朗研制出了核武器,那么布什政府在中东的外交与军事政策也将遭受彻底的失败。
       (《南风窗》2006年5月上)
       最新进展:
       伊核疑云再起:浓缩铀“接近武器级”?
       路透社5月12日援引不愿公开姓名的联合国核查人员的话报道说,他们已经发现的迹象显示,伊朗铀浓缩程度高于核能发电所需水平,尽管尚未达到武器级,但让人怀疑伊朗核计划依然有不为人知的内容。
       与此同时,美国在与伊朗直接谈判问题上态度依然冷淡,而欧洲则开始准备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一揽子提议。
       疑云再起
       路透社当天在这篇独家报道中说,几名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核查项目的西方外交官说,他们发现了伊朗继续秘密从事铀浓缩研究的迹象,而且担心这一研究的目标是获得生产可用于核武器的浓缩铀燃料的能力。伊朗政府一直否认这种说法。
       在今年4月递交联合国安理会报告中,国际原子能机构说,在伊朗一家前研究机构的设备中,核查人员提取了一些样本分析检验。这家研究机构与伊朗国防部有关,但在2004年联合国核查人员对其展开检查之前就被拆毁。
       一名参与核查的匿名外交官告诉路透社记者,国际原子能机构初步分析显示,这些样本中含有高浓度浓缩铀,“接近武器级”。
       另一名来自国际原子能机构维也纳总部的官员也向路透社证实,核查人员确实发现伊朗铀浓缩新线索。但他警告说,不能夸大这一发现的意义,因为“会有很多解释”,增加伊朗面临的压力,去澄清这家前研究机构的科研活动。
       这些外交官说,还要进一步展开实验室研究,才能对样本做出结论。他们认为,进一步分析可能得出结论,这些高浓度浓缩铀来自从国外购买的设备,但这依然不会削弱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前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戴维·奥尔布赖特告诉路透社记者,这一发现引发置疑,伊朗是否在发展民用核能同时还进行着另一项铀浓缩计划。
       总部位于芝加哥的麦克阿瑟基金会伊朗问题专家加里·萨莫雷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说,这一发现“肯定会使国际原子能机构更加怀疑伊朗没有完全公布过去进行的铀浓缩研究项目”。
       然而,面对有关这一新线索的报道,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哈米德-礼萨·阿塞菲告诉伊朗学生通讯社,这些说法无关紧要,因为没有真实的消息来源。
       欧洲提议
       为打破伊核问题僵局,欧洲联盟正在考虑向伊朗提供一揽子地区安全保证,但前提是伊朗同意放弃敏感的核研究活动。
       法国外交部发言人让·巴蒂斯特·马太5月12日说,这个一揽子提议包括安全保证、经济措施和其他举措确保伊朗能够获得用于和平用途的核能,如果伊朗能够放弃被怀疑是在研制核武器的核研究活动。
       这是法国、英国和德国在过去与伊朗就该国核计划谈判失败后的又一提议。法国外交部说,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于19日在伦敦举行会议讨论这一提议。
       马太没有公开提议的具体内容。但路透社提前获得的一份15日递交欧盟外长会议讨论的声明草案中说,欧盟呼吁伊朗政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合作,停止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包括研究和生产。
       声明中还说:“如果伊朗能够全面解除国际社会的顾虑,建立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目标的信任,欧盟将支持伊朗实施安全、可持续和防止扩散的民用核计划。”
       路透社还援引了一位了解一揽子提议内容的外交官的话说,欧盟此次提议包括援助伊朗民用核计划、允许伊朗与欧洲之间贸易更加自由和对伊朗提供一些政治支持。
       尽管欧盟国家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姿态主动,但包括国际原子能机构巴拉迪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内的国际人士还是强调,没有美国的直接参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还是徒劳无功。而美国已于5月12日明确拒绝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提出的与伊朗直接谈判的建议。(王薇 新华社特稿)
       (5月14日《新华每日电讯》)
       背景资料
       伊朗核问题六大谜团
       伊朗核问题关系各方利益,错综复杂,专家给出了有关六大疑问的权威解答。
       谁是始作俑者?
       伊朗的核计划始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伊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支柱。作为和平利用原子能计划的一部分,美国与伊朗签署了一个民用核合作协议,由美国向德黑兰大学核中心提供一座5兆瓦的核反应堆。
       由此看来,美国是伊朗核计划的始作俑者。
       伊朗的核计划还得到美国的西方盟友的大力支持。上世纪70年代,德国为伊朗在布什尔建造两座1300兆瓦的核电反应堆,法国为伊朗在阿瓦兹建造一座935兆瓦的核电反应堆。伊朗国王巴列维就曾明确表示,伊朗发展核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拥有核武器。
       1979年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伊朗的核计划停顿。霍梅尼去世后,特别是海湾战争后,伊朗开始逐步恢复其核计划。1992年,俄罗斯与伊朗签订协议,由俄罗斯为伊朗在里海边的戈尔甘建造两座440兆瓦核电反应堆。这几座反应堆均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监督。1995年初,伊朗与俄罗斯签署了一项价值8亿美元的合同,由俄罗斯帮助伊朗在布什尔重建一座1000兆瓦的核反应堆。在美国的压力下,俄罗斯又与伊朗签署了一项协议,协议规定布什尔反应堆用过的燃料将全部运回俄罗斯。
       
       伊朗是“核俱乐部”成员吗?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媒体怀疑伊朗从事核武器研制和用激光技术与离心机生产浓缩铀的报道时有所闻。但是,1992年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的调查均未发现伊朗从事与军事有关的核活动。
       此次伊朗核问题的起因是在2003年年中,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伊朗的伊斯法罕和纳坦兹两个地方发现了高浓缩铀的痕迹。消息公布后,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今年2月4日,伊朗重启浓缩铀活动。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提炼出浓度为3.5%的浓缩铀,伊朗总统内贾德更是激动地声称伊朗“已经加入了核俱乐部”。但是,世界上一般是将公认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称为“核俱乐部成员”,而伊朗现在提炼出的低浓度浓缩铀只能用于民用核电站,用于制造核武器的浓缩铀浓度必须达到90%以上。可以说,伊朗目前还没有核武器。因此,现在称伊朗“已经加入了核俱乐部”还为时过早。
       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美国等国家质疑伊朗的核活动主要是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伊朗没有严格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规定,完全和及时地申报其核材料的进口、加工和使用情况。
       二是伊朗限制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行动,拒绝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小组在德黑兰西部一座普通电站附近提取水、土和空气的样本。这一举动实际上就是拒绝接受《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附加议定书的主要内容是核安全保障,即国际原子能机构有权对签约国的核设施进行事先不通知的突击检查。伊朗后来提出,签署附加议定书需要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取消对伊朗的国际制裁,二是要向伊朗提供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最新技术。
       美国断然拒绝了伊朗的这两个条件,认为签署附加协议书是伊朗的义务,欧盟的态度也比较强硬,表示不排除武力解决的可能性。在巨大的压力下,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附加议定书。但伊朗议会至今没有批准附加议定书。
       三是伊朗在伊斯法罕和纳坦兹两地建立了秘密的浓缩铀工厂,但是没有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设施的所在位置和运行方式。
       另外,核查人员发现伊朗从国际黑市上获得了如何给裂变材料塑模的设计图,伊朗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制造核武器的核心部分。美国情报机构去年透露说,他们根据一台从伊朗偷运出来的手提电脑中的材料得出结论,伊朗科学家至少拥有核弹头的工程设计图。因此,西方国家对伊朗核计划的和平目的表示怀疑。
       伊朗与美国在核问题上的分歧与实质?
       伊朗认为,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是有关国际条约赋予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和伊朗总统内贾德多次表示,和平利用核能是伊朗不可剥夺的权利。而美国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是要伊朗停止一切与核有关的活动。
       应该看到,两国在核问题上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其实质是两国政权的对立,伊朗把美国看成“大撒旦”,而美国则视伊朗为“邪恶轴心”。美国的最终目标并不仅仅是为了消灭伊朗的核能力,而是为了改变伊朗政权,重画中东的政治地图。
       俄罗斯为何要与伊朗进行合作?
       最近,俄罗斯在国际政治上的独立性越来越明显,在一些重大的问题上与美国拉开了距离,特别是在伊朗核问题上,俄罗斯的立场不仅与美国甚至与欧盟都有明显的差别。俄罗斯不仅坚决反对用军事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反对制裁伊朗,甚至坚持与伊朗进行核合作。俄罗斯为何要这么做?
       俄罗斯近年来跻身于经济发展较快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行列。为俄采取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打下了基础。另外,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尖锐,美国在反恐、防扩散等问题上需要俄罗斯配合,因此俄罗斯敢于打一些有风险的好牌,如与伊朗的核合作,邀请哈马斯访俄,等等。
       俄罗斯与伊朗的核合作有经济方面的考虑。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核电站,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布什尔核电站工程总造价8亿美元,而且,伊朗还准备再修建6~8个规模相当的核电站,合同总价值将达到六七十亿美元。
       俄罗斯与伊朗的核合作还有战略方面的考虑。伊朗对俄罗斯来说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它将保障俄南部地缘战略空间的安全,还有助于俄罗斯争夺对里海石油资源及油气输送管道的控制权。发展同伊朗的关系已成为俄罗斯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伊朗为何敢与美国叫板?
       美国总统布什多次表示,美国保留采取军事手段阻止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权利。伊朗毫不示弱,频频举行军事演习,对美国进行反威慑,扬言要“斩断侵略者的魔爪”。伊朗为何敢与美国叫板?
       首先是伊朗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其综合国力远在伊拉克之上,且国内反美情绪高涨,对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有很强的耐受力和大规模报复能力。
       其次,伊朗有很强的军事实力。伊朗的军力在中东名列第三,仅次于以色列和土耳其。一旦爆发军事冲突,将对美国的中东盟友和美国在中东的驻军构成重大的威胁。
       第三,伊朗手中握有石油武器。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如果伊朗中止石油出口,世界石油市场每天将减少260万桶石油供应,而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剩余生产能力只有每天200万桶。
       另外,伊朗发展核计划在国内有强大的民意基础,据伊朗大学生民间调查中心2006年2月初的调查结果显示,85%的伊朗民众支持发展核计划。
       再有,国际社会在伊朗核问题上有分歧,欧盟不同意美国采取激化措施,俄罗斯明确反对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威胁,巴西、南非、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更对伊朗持同情态度。
       最后,美国对伊朗动武的时机和条件还不成熟。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使美国难以对伊朗采取实质性的军事行动。另外,美国在伊拉克没有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美国很难下决心发动另一场也可能师出无名的战争。(赵伟明,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新民周刊》2006年第17-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