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光荣与梦想·凯旋门200年
作者:金 姬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凯旋门不再是炫耀胜利的标志,而是爱国主义的象征。这座欧洲第一的凯旋门,成为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支柱。
       
       200年前的2月12日,在奥斯特利茨战役中一举击溃奥俄联军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下令建造凯旋门,纪念这次让自己最为荣耀的战争。
       200年来,矗立于巴黎的凯旋门经历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共和国的各个历史时期,感受了一战中伤亡惨重的胜利和二战中被德军攻陷的耻辱,见证了法国的梦想与荣辱。
       从拿破仑到戴高乐乃至今天的希拉克,法国从一个称霸欧洲的强国变成一个军政平平的发达国家,除了高卢人引以为豪的文化,法兰西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主任肖云上副教授看来,凯旋门不再是炫耀胜利的标志,而是爱国主义的象征。这座欧洲第一的凯旋门,成为法国人心中永远的精神支柱。
       凯旋门下的法兰西
       推崇古罗马英雄主义的拿破仑·波拿巴,在立法、艺术和生活方面都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拿破仑的雄心壮志决不仅仅满足于模仿罗马,久战沙场的他十分希望为自己建造一座凯旋门,这个机会在他称帝不久后降临。
       1805年8月9日,为阻止拿破仑独霸欧洲大陆,英国、俄国、奥地利组成第三次反法同盟。一贯担当欧洲大陆“离岸平衡手”角色的英国以“资金入股”,向俄国提供了几百万英镑的军费,并表示英国将对一切愿意同法国作战的国家提供财政支援。俄国和奥地利则出动军队进攻法国。
       最关键的一战发生在这一年的12月2日,在维也纳以北120公里的奥斯特利茨村(今捷克境内)以西的普拉琴高地周围丘陵地带,史称“三皇会战”。此战俄奥联军伤亡1.2万人,被俘1.5万人,法军损失不超过6000人;联军炮兵全部被歼,200多门大炮被法军俘获180余门;奥皇弗朗西斯二世和俄皇亚历山大一世被侍从卫队扔下后落荒而逃。第三次反法联盟以惨败告终。
       恩格斯在《奥斯特利茨》一文中做出评论:“奥斯特利茨被公正地认为是拿破仑最伟大的胜利之一,它最为有力地证明了拿破仑无与伦比的军事天才……奥斯特利茨是战略上的奇迹,只要还存在战争,它就不会被忘记。”拿破仑于1806年回到巴黎后,于2月12日下令建造一座超然宏大的凯旋门,以此炫耀帝国的丰功伟绩。
       受命负责设计建造工程的是建筑师夏尔格兰,他仿照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凯旋门,简化了形式,只留下一个巨大的门洞,浮雕的形式典雅而规则,取消了古典柱式,一条条的装饰带都强调了横向的韵律。1806年8月,建造凯旋门的工程在连接香榭丽舍大街的星形广场(今戴高乐广场)正式破土动工。
       此后,凯旋门也因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及旧君主制的恢复的影响而暂时停工,工程在1825年查理十世(复辟的波旁王朝国王)的命令下重新开工,最后由七月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于1836年7月30日为全部用石料筑成的凯旋门举行落成典礼。
       建成后的凯旋门总高49.4米,宽44.8米,厚22.3米,中央拱门高36.6米,宽14.6米。在凯旋门两面,有法朗索瓦·卢德的“马赛曲”、让-皮埃尔·柯尔多的“1810年胜利”,以及安图瓦纳·艾岱克斯的“和平”和“抵抗”四组浮雕。高处的浅浮雕描绘了拿破仑所取得的著名军事胜利,门顶层的边饰上雕刻着那些大型战役的名称。拱门内刻着拿破仑帝国时代558名英雄的名字,其中,名字下面划线的表示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军。
       拿破仑没有等到凯旋门建成的那一天,于1821年5月5日在被囚禁的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上悲凉死去。1840年12月15日,法国七月王朝儒安维尔亲王率军舰前去圣赫勒拿岛,将拿破仑的遗体接回祖国。90万巴黎市民冒着严寒参加了这位欧洲枭雄的隆重葬礼。拿破仑的遗体由仪仗队护送,穿过他生前梦寐以求的凯旋门,最后被安葬于巴黎荣军院(路易十四为安置伤残军人而下令修建的一个建筑群)内。有趣的是,在每年拿破仑忌日的傍晚,从香榭丽舍大街望向凯旋门,正好看到一团落日出现在门中央。
       式微中的法兰西
       在战争年代,凯旋门有时会成为法国人的“耻辱柱”。作为巴黎的大门,侵略法国的军队往往趾高气扬地从此地经过。
       1870年,力图统一德国并将其置于自己保护之下的普鲁士,与竭力保持自身在欧洲大陆优势地位的法国开战。12月27日起,普鲁士用502门重炮对巴黎实施轰击。巴黎守军被困4个月之久。在此期间,他们利用气球(先后有65个气球载164人飞出巴黎)和信鸽与各野战集团军保持联系。
       高卢雄鸡在日耳曼战车面前屈辱地低下了头。1871年1月26日,法国政府签订关于巴黎投降的条约,2天后签订停战协定。巴黎要塞大部分炮台连同火炮和弹药都交给了普鲁士军队。普鲁士军队大摇大摆穿越凯旋门,直到3月3日才撤出巴黎。法国东部的阿尔萨斯与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赔款50亿法郎。
       虽然法国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夺回了这两省,但从人员死伤状况看,这一胜利太昂贵了,整整一代的法国人战死沙场。法国人也不得不承认,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法国而言还是失败。所谓庆祝胜利也只是在凯旋门下建一座墓,因为凯旋门是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法兰西勇士的最佳选择。
       1920年11月11日,一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的遗体葬于凯旋门下。随后,这里成了“无名烈士墓”。1923年,一团纪念所有为法国捐躯士兵的火焰在这墓旁燃起,墓前经常有人献上表现法兰西国旗的红、白、蓝三色鲜花。
       1940年,希特勒用闪电战侵占法国,纳粹军队于同年6月14日通过凯旋门进入巴黎这座“不设防的城市”。凯旋门成了纳粹的“凯旋之门”。德国机械化部队进入巴黎市区,整个城市处于德国法西斯占领下。4天后,夏尔·戴高乐发表广播讲话,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领袖和象征。
       1940年6月22日,为羞辱法国、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一箭之仇,希特勒在贡比涅森林的火车车厢里,坐在1918年法德签署停战协定时法方代表福煦元帅坐过的那把椅子上,接受了法国的投降。直到1944年8月25日,法国军队从巴黎14区入城,才结束纳粹德国对巴黎的占领。翌日,夏尔·戴高乐将军和抵抗运动的战士在凯旋门下庆祝胜利。
       “每当历史最恶劣的时候,我的义务就是把法国的责任担当起来。”这是戴高乐的名言。自1815年滑铁卢战役后,就几乎没有打过胜仗的法国,需要一位强势领导人。这一任务降临在戴高乐的身上。1958年,戴高乐出任总统后,通过全民公决方式确立的第五共和国宪法保证了政治体制的良好运作。法国成为统一、民主和世俗的共和制国家。
       在军事方面,戴高乐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加强法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于20世纪60年代组建了一支强大的战略核威慑力量,并逐步形成一套较为独立自主的国防政策,建立起一支独具特色的武装力量,在保卫法国国家安全的同时,曾经实施过多次海外作战和干预行动。当然,法国的军事力量无法恢复到拿破仑时代的“所向披靡”,在二战后进行的印度支那战争(1946~1954)和阿尔及利亚战争(1954~1962)中,法国都是失败者。为此,法兰西跻身全世界“十大战争常败国”中的第五位。
       1970年11月9日,戴高乐由于心脏病发作猝然去世。3天后,法国为这位民族英雄举行国葬。巴黎人冒着倾盆冷雨抵达凯旋门,在26年前戴高乐站过的地方肃立致敬。11月13日,巴黎市议会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名为夏尔·戴高乐广场。
       至此,法国再未出现什么军政巨人。凯旋门不再背负历史重担,渐渐成为承平世界中的一座文化建筑。
       今日凯旋门
       法国不再有什么“雄霸”之心,人们提到这一美丽国度时,首先是想到它的文化,而不是什么政治地位或是军事力量。凯旋门也成了世界一大旅游景点。游客站在凯旋门顶部的平台上远眺,巴黎圣母院、协和广场的卢克索方石碑、埃菲尔铁塔和圣心教堂等巴黎名胜尽收眼底。
       每逢重大节日,一名穿着拿破仑时代戎装的战士手持军刀,守卫在《马赛曲》雕像前。7月14日是法国国庆日。每年这一天,都会有军队从凯旋门出发,行进至香榭丽舍大街。届时,所有的大道都封闭,总统进行阅兵式。夜晚,法国国旗的三色灯光照亮凯旋门,一面10多米长的法兰西国旗从凯旋门的拱门顶端直垂下来,在无名烈士墓上空微微飘扬。然后总统会接受媒体的采访,一起讨论国家现状、最近发生的事情和未来的计划。
       法国人喜欢在凯旋门下举行各种活动,对于刺客而言这也是一个绝佳的下手场所。2002年7月14日,成功连任法国总统的雅克·希拉克乘坐敞篷车驶过凯旋门之际,一名25岁的新纳粹成员用点二二口径的运动步枪向希拉克射击,所幸总统毫发未伤。
       凯旋门也成为重要的“外交场所”。就在希拉克遭袭的2002年,法国国庆游行中出现了美国西点军校的200名学员和纽约消防队员的队伍和卡车,他们浩浩荡荡穿越凯旋门,以显示法美双方的“亲密伙伴关系”。
       2005年5月9日是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法国的纪念活动就从凯旋门开始。参加纪念活动的不仅有世界各国政府代表,还有14支来自西方国家的仪仗队,每支队伍前都有一名旗手高举自己国家的旗帜。此外,400名来自欧洲各国的年轻人在凯旋门前排成一个巨大的“V”字,代表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在这些年轻人中,不少人来自德国和意大利,法国政府以这一特殊的形式表达了与前纳粹国家和解、共同维护欧洲和平的愿望。
       在献花和点火仪式结束后,法国军乐队和巴黎大区青年合唱队演唱了法国国歌《马赛曲》以及欧盟盟歌《欢乐颂》。“凯旋门纪念之火委员会”主席孔贝特将军认为,法国政府在这样的场合演奏《欢乐颂》,再次表明了追求欧洲持久和平的信念。在悠扬的歌声中,一支“法兰西巡逻兵”战机编队整齐地飞越凯旋门和香榭丽舍大街。具有两个世纪历史的凯旋门,寄托了法国人的骄傲与梦想。
       (《新民周刊》2006年第7期)
       相关链接
       世界各地的凯旋门
       罗马三大凯旋门:位于意大利罗马帝国大道,为世界上最早的凯旋门。
       中间的提图斯凯旋门,高14.4米,宽13.3米,深6米,上面装饰有浮雕,是罗马帝国前期提图斯皇帝为纪念他东征耶路撒冷、镇压犹太人的胜利而于公元81年所建。
       北边的塞维鲁凯旋门,中间一个大拱门,左右各有一个小拱门,浮雕逼真,装饰精美,为纪念塞维鲁皇帝和他的两个儿子卡拉卡拉和杰达远征波斯国而于204年建造。
       南面的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一座三个拱门的凯旋门,高21米,面阔25.7米,为纪念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12年彻底战胜强敌马克森提并统一帝国而建。
       勃兰登堡凯旋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菩提树下大街西端,1791年为纪念普鲁士王国统一德国而建造。门高20米,宽60米,顶部有女神战车雕像。
       卡卢塞勒凯旋门:1806至1808年之间所建,位于巴黎卢浮宫附近,体现强烈的古罗马风格,与戴高乐广场上的凯旋门一样,都是以拿破仑盛世和战争为主要题材。门顶端的四匹骏马是从意大利圣马可教堂搬来的镀金奔马。原物于1815年归还给意大利,现在的是复制品,青铜战马旁是镀金的和平和胜利女神。
       米兰凯旋门:位于意大利米兰市古城堡旁,1807年为纪念拿破仑征服意大利而建。门高25米,顶上矗立骏马两武士青铜古兵车铸像。1826年,米兰统治者弗朗西斯科将它改名为“和平门”。
       莫斯科凯旋门:1814年,莫斯科人为庆祝战胜拿破仑和俄军将士从西欧远征归来而建的一座木制凯旋门。高28米,按照古罗马君士坦丁凯旋门样式建造。顶部有6匹马拉着胜利女神的凯旋车。当它腐烂后,几经周折,才于1968年在库图佐夫大街建成一座和原来一模一样的凯旋门。
       平壤凯旋门:位于朝鲜首都平壤牡丹峰山脚下的凯旋广场,1982年为纪念金日成当年投身革命而建。门高66米,宽52.5米,全部用白色花岗石砌成,顶为三层,歇山屋式结构,门侧有浮雕群像。
       (《新民周刊》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