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科学]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主体的历史担当
作者:吕国英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网民就是资源,网民制造舆论,网民引导舆论;技术决定生存,服务产生引力,互动凝聚网民;信息管理聚合智慧,多向引导服务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总编辑
       今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国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表述和新要求。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审视当前新闻舆论环境,思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这个命题,由衷感到精神振奋。我认为,舆论引导说到底是对人的引导。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明确引导谁、由谁引导、在哪里引导、怎样引导显得尤其重要。
       在当前媒体分众化、对象化趋势明显呈现的情况下,引导主体的确立对建立舆论引导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样就提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引导主体,或什么样的新闻媒体有可能成为引导主体或主流媒体。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研判和认定,在不同的标准或参照下,也会有不同的结论。确立怎样的标准、怎样确立标准,对引导主体的认定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不管这个标准有怎样的限定,但有一个指标是非常或者说是极其重要的,这就是看媒体受众群体的规模,换句话说,哪种媒体吸纳或凝聚的受众越多,其就越有可能成为引导主体。
       事实上,是否引导主体,不是取决于主观臆断,而是取决于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传播距离越远、覆盖面积越大、凝聚和影响受众越多,就越有可能成为引导主体;传播距离受限,影响受众规模较小,就很难成为引导主体。
       正因为如此,我感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网络媒体以其鲜明的时代特色、特殊的亲和魅力,已经或正在成为引导舆论的主体。
       网络引导主体的时代已经到来
       有一组数据,可以为上述结论提供佐证。这组数据源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信息。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2.53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100万人,同比增长56.2%,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305万人,同时,我国网站数量达到191.9万个,年增长率为46.3%,网络新闻使用率达81.5%,用户规模达到2.06亿人,网络新闻阅读率比2007年12月增加了8.8%。按上述数字推算,到年底我国网民数量将达3个亿,网站总数将突破230万,手机网民将达到上亿人。
       这组数据说明什么呢?
       说明我国网民已成为媒体受众的超大群体,并且这个群体正加速膨胀与扩展,我国网站也以同样的方式不断创造新的规模与高度;网络媒体作为新兴媒体的主体和标志,以独特的魅力展现出巨大的吸纳力和凝聚力。
       正是由此,我以为网络媒体已经或正在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媒体,已经或正在成为引导舆论的历史担当。换句话说,网络媒体已经或正在成为舆论引导的“追光”, 网络媒体作为舆论引导主体的时代已经到来。
       加快发展网络媒体是大势所趋
       关于这一点,从网络媒体发展历史和未来趋势中,或许可以看得更清晰、更从容、更坚定。
       互联网源于美国,开始时用于军事指挥,1992年向社会开放,1994年进入我国。我国网络媒体大都创建于上个世纪末,仅有10年时间。可以肯定,10年前,我们很难想象网络媒体会有如今的规模和影响。这之中,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例或重大新闻,也许能回答我们许多不解或疑问。
       先说第一个标志性的重大新闻。今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到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同广大网民在线交流,这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首次与网民在线交流。胡主席强调:“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努力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有效平台、促进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这说明什么?说明网络舆论已经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说明网络媒体正在成为舆论引导中的主体;说明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网络媒体地位凸显、作用巨大。
       我们再看看网络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重大活动或盛会时的表现。今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仅仅18分钟,新华网就向全世界发出第一条英文快讯,随后发布简明消息,一个小时后,含新华网在内的各大网站相继推出新闻专题。震后第一个星期(至19日22时),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网及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发布和整合抗震救灾新闻达25.6万条,新闻点击量达116亿次,跟帖1063万条,而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体期间发布的抗震救灾新闻仅3.8万条左右。与此同时,新浪、搜狐和网易三大商业门户网站关于抗震救灾的博客文章总数超过233万篇,点击超过23.6亿次,回帖超过1260万条。数据显示,在此次抗震救灾报道中,上述八大网站发布音视频报道1.09万多条,播客5327条。中国军网抗震救灾宣传仅新闻专题就推出62个,发布新闻总量达数十万条,其中《中国军队大救援》新闻专题就上传信息近10万条。
       北京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第一次引入互联网受权报道。数据显示:奥运期间(8月8日-8月24日),拥有正式授权的奥运指标网站的奥运频道和软件在互联网当中的受众合并到达率为95.1%,互联网奥运受众总到达规模高达2.44亿人,而互联网非奥运受众规模仅为1300万人,互联网奥运报道的整体满意度(满意和非常满意)达92.4%,高于电视奥运报道受众满意度。并且,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奥运报道优势明显,主要表现在方便快捷(71.3%),形式多样(69.9%),内容丰富(67.7%),及时性(66.9%),互动性(53.5%)等几个方面。
       这说明什么?说明网络媒体信息发布速度快、数量大、互动强;说明网络媒体信息传播受众多、距离远、覆盖大;说明网络媒体舆论引导反应快、主导强、成效好。
       我们再看看我国第一大媒体网站——人民网的相关情况:1997年人民网创建时仅有三四个人、一两间房、2兆输出带宽、单一中文信息、每天更新一次。如今,仅网站平台就建有信息发布、多语种采编、网络互动、无线发布等五大系统,每天24小时滚动发布新闻8000条,网站采编人员500多人,输出带宽达2000兆,每天的点击数量达上亿人次。
       被称为网络媒体行业龙头老大的新华网,初创时仅10多个人,输出带宽2兆。10年后的今天,采编人员近600人,输出带宽2000兆,日发布信息上万条,每日访问总量达6亿人次。
       中国军网创建时为解放军报网络版,每日更新一次。目前实行24小时动态发布,日均上传信息上千篇,访问量从创办初期的十几万人次到目前的数千万人次,并开始向下一个目标——亿次进军。
       这说明什么?说明网络媒体正以加速度形式迅猛发展;说明网络媒体以其突出的特色深受广大网民欢迎;说明网络媒体在引导舆论中已经成为主体媒体、发挥主导作用。
       我们还要睁大眼睛看看世界上最早一张报纸的命运——2007年1月2日,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报纸——瑞典《国内邮报》,在连续发行了362年后宣布停办,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形式。该报由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于1645年创建,报纸的原东家是赫赫有名的瑞典皇家科学院。
       具有78年历史的中国国民党党营报纸《中央日报》因亏损连连,也已于2007年6月1日停止发行,改出电子版。
       这说明什么?说明有着第一媒体之称的报纸的巅峰已过,辉煌不再;说明传统媒体发展面临严峻挑战;说明网络媒体的发展必然以传统媒体的衰落为代价。
       
       还有一个事关网络媒体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也需我们特别关注——2006年9月23日,中国工程院宣布:我国建成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也被称为下一代互联网,与目前广泛使用的IPv4相比,IPv6具有网络规模更大、传输速度更快、网络运行更安全、网络服务更及时、操作使用更方便等特点,且从根本上打破了由美国制定的网络规则。
       这说明什么?说明由美国主导的互联网游戏规则即将成为历史,说明中国互联网时代正在到来,说明网络媒体将有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
       网络媒体发展迅猛是不争的事实,走向强势也是大势所趋。认识这个事实,看清这个趋势,其意义正在于,做大做强网络媒体,建设舆论引导强势,提高舆论引导效力,思想就更加坚定,认识就更加理性,决策就更加科学,行动就更加自觉。
       网络媒体建设需要全新思维
       做大做强网络媒体,建设舆论引导强势,是网络媒体建设的方向和目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而为呢?首先是要确立全新的思维,即网络媒体思维。
       什么是网络媒体思维?我们先了解一个可能改变媒体职能、或者将使媒体职能受到挑战的现象:
       只要登录网络媒体、留心网站的新闻评论、博客、播客、拍客等,就会发现,由网民发布、制作的信息越来越多,以至比网站发布的信息总量还多、还丰富,并且多形式、多种类。随着网络的发展,这种现象愈加凸显。据了解,新华网是这样,人民网是这样,光明网是这样,中国网也是这样。
       这个现象是在网络媒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web2.0、3G通信技术之后出现的。应用这些新技术,目前,大多网络媒体开通了评论、博客、播客、拍客、论坛、在线访谈等系统,网民上传信息一键即得,这些上传的信息有新闻、有评论、有跟帖、有音频、有视频、有图片,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形式种类庞杂。
       我们知道,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传播具有海量、实时、交互、包容等特点,除此之外,也没有落地权制约,也不用考虑新闻传播中的距离因素。但这些特点并没有使媒体的基本职能受到挑战。
       传统媒体的基本职能,就是制作新闻、传播信息,这也是网络媒体创建初期承担的主要职能。如今,这一职能因为网络媒体迅猛发展而受到颠覆性挑战,由发布信息为主转为管理信息为主。
       在这个根本性的改变中,网络媒体的基本结构与面貌将发生革命性变化,新闻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比如,新闻采编与控制问题,新闻审查与舆论引导问题,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做强做大网络媒体必须确立全新的思维,这种思维首先是对传统媒体思维的否定,网络媒体是全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派生;网络媒体是巨大媒体,不是传统媒体的集合;网络媒体是网络信息传播,不是传统媒体的网络形式。网络媒体思维至少包括:网民就是资源,网民制造舆论,网民引导舆论;技术决定生存,服务产生引力,互动凝聚网民;信息管理聚合智慧,多向引导服务社会;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总编辑,等等。
       用网络媒体思维建设网络媒体,是网络媒体做强做大的先决条件。但这决不是说,确立了网络媒体思维,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快速发展中须重视解决存在的问题
       当前网络媒体建设与发展正处于一个新的阶段,突出表现在商务平台迅猛扩展、网民“自媒体”的快速崛起,移动媒体的加速发展。在网络媒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网站建设上存在“户户冒烟”的问题。如今,我们的网站总量已达近200万家,并且仍在快速增长。在这个巨量网站中,有相当的比例由企业、机构、个人所建,规模小,信息少,维护差,占据了网络资源,消耗了传输通道。
       ——网络传播中存在南北“瓶颈”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网络运营商有两大集团,分别占据南北两个方向(中国电信/南方,中国网通/北方),形成人为的南北“瓶颈”。网络媒体若保证其媒体传播在南北皆通畅,必须向两大集团同时购买出口带宽,不然就得采取网络加速措施,不利于网络传播。
       ——建网规模上存在商强媒弱的问题。商业网站强、媒体网站弱,是我国网站建设的一大特点,不利于发挥网络媒体引导主体作用。要改变这种现状,在加大国家重点网站建设力度的基础上,应加大对网络媒体建设投入力度。
       ——引导质量上存在内强外弱的问题,在网络信息传播中,西强我弱问题非常突出。网络媒体大都承担对外宣传职责。在网络媒体舆论引导中,内强外弱问题普遍存在,影响了外宣功能的发挥。这两个方面都是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要重视外宣工作,建立外宣队伍,设置外宣议题,掌握外宣主动权。
       ——网络信息中存在内容趋同的问题。不少网站追求访问量、追求海量信息,造成内容趋同,消耗了编辑资源,又浪费了网络资源。解决好这个问题,应引导网络媒体向分层化方向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网络消费上存在垄断经营问题。上网费用较高是当前网络信息消费群体的共识,不利于扩大网民规模,拓展网民群体,而最终不利于发挥引导主体作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完成舆论引导重任。
       ——信息选择中存在猎奇与媚俗问题。有些网站一味迎合个别网民低级趣味的浏览特点,热心制作与上传不甚健康以至低俗淫秽的文图与音视频信息,甚至非法链接境外反动网站和黄色网站,造成恶劣影响。解决此类问题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硬的网络媒体采编队伍。
       ——网络监管上存在漏洞与“空白”问题。应该承认,目前在个别网站还存在着消极甚至错误的网上舆论,产生扰乱视听、混淆是非以至为社会上某些错误或偏激的情绪推波助澜作用,这是网络媒体在完善发展道路上面临的一个严重挑战。各级网管人员要站在正确引导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认真履行监管职责,不让任何可能产生消极和负面作用的信息在自己的视野中“闯关”。
       其实,以上这些问题应该是网络媒体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最终也需在发展中得到解决。理性地认识与探讨这些问题,可加速和促进这些问题的解决。
       我们说,网络媒体如今正面临着难得的建设机遇,是时代所需,人民所盼,抓住这个机遇,网络媒体就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抓住这个机遇,我们中国品牌超大、超强的网络媒体就会更多地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不仅成为舆论引导新格局的重要构成,也会尽快改变舆论传播中“西强我弱”的局面。
       (作者为中国军网副总编辑,本文是作者在中宣部第一期新闻媒体负责人专题研讨班大组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