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故乡的荆芥园
作者:吕保山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提起荆芥,我满肚子苦水。小的时候家里穷,人口多,口粮不够吃,我们兄弟姐妹经常到山里采摘荆芥叶回来,给母亲拿来煮汤。汤里油水少,荆芥又有些苦味,可以想象有多么难以下咽。我们就是吃着这样的“苦”长大成人的。可万万没有想到,荆芥这种满山遍野都是的野菜,如今却成为人们餐桌上热烈追捧的绿色保健食品。
       去年秋天,我回了趟河南老家。站在通往家乡那条小路的高坡处,放眼望去,一幅崭新的图画映入眼帘:昔日的荒山瘦水,如今已变成了青山绿水,一阵阵野花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昔日的土路,如今已变成笔直的水泥路,路上飞奔着汽车、摩托车;昔日的茅草房,如今已变成了一幢幢红墙粉顶的楼房,在醉人的秋风中送给千家万户一份静谧和谐……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地吸引着。
       晚饭后,我来到村边的鱼塘散步,那里是全村的制高点,可以俯瞰整个村子的面貌。于是感到眼前一亮,以前被山上采石场的水污染的小泥塘,如今已变成了一个碧波荡漾、清澈见底的大水库,周围还挺立着一座座别墅。水库对岸那一片苍绿在这个季节显得格外耀眼,是小麦?是韭菜?在这个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如此熟悉的山村里,难道有我不知道的新鲜东西?我快步绕过水库,到了那片绿地一看,这不是小时候经常到山里采的荆芥吗!这一大片荆芥园足足有100多亩。难道有人种荆芥?正纳闷,从地里走过来一个西装革履,戴着太阳镜的中年男子,见了我,三步并作两步走来。我还以为他认出了我呢,谁知走到近前开口就问:“先生,想定货吧,要多少?”没容我回答就接着说:“想多要也没了,前段时间已被人预定了七八成了。”我笑着望着他,他便奇怪地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啊!你是保山哥。他认出了我,我也认出了他,他是村里堂叔的二儿子保田,我当兵后回村的次数很少,上次和他见面到现在一晃30年了,难怪他把我当成进货的了。“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他一面连声给我赔不是,一面把我请到山边的小别墅里。
       说到水库、别墅和这片荆芥园,保田老弟兴致勃勃地打开了话匣子:“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从2005年起设立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对农户、农民合作组织、村组集体等自愿开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的项目实行‘民办公助’,所以在政府出资帮助下,我们第二年就建成了这个大水库,关闭了山上的采石场,对污水进行了处理,现在保护好家乡的生态环境,已深入人心。新的土地承包政策出台后,我承包了这半山腰的100多亩地,谁曾想第一年种稻谷,连种子钱都没收回;第二年又种玉米,也几乎颗粒无收。第三年,正好赶上科技支农的工作人员下乡,帮我测试了土质,建议我种唇形科植物。我便上网查阅了大量资料,发现荆芥这种植物生命力强,叶子可当菜吃,穗绿时采割晒干可当药材。刚开始也害怕没市场、没销路,又白忙活了。后来,有一回我去县城买化肥,突然发现好多饭店都有荆芥这道菜,而且品种繁多,有荆芥拌黄瓜、辣椒丝拌荆芥、凉拌荆芥、荆芥牛肉饼等等。再一问,一道凉拌荆芥比肉还贵呢。于是我放心大胆种起荆芥来,经过几年苦心经营,我的荆芥产品已经成为咱们家乡一带的知名品牌哩!”
       是啊,人们追求鸡、鸭、鱼、肉的时代已经远去了,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得妻子怀孕那时,我在武汉军区服役。那是盛夏7月,“四大火炉”之一的武汉更是难熬,妻子身上长满了痱子,我发愁了好几天,想买台风扇也很难。为解暑热,我便跑到商店买了两把芭蕉扇,妻子一把,我一把,常常是扇着扇子就睡着了,热醒了继续扇,就这样两把芭蕉扇陪妻子度过了难熬的夏天。还有一件事也很难忘。那时,为了给妻子补充一些营养,我从战友那借了2张购物票,想买点肉。我一大早就去菜市场排队,排了2个小时轮到我了,卖肉的师傅一看票说这不是肉票是鱼票,不能买肉。无奈之下,又跑到旁边的鱼档去排队。心想,肉没买到,买几条鱼也好向爱人交待。1个小时过去了,2个小时过去了,5个小时过去了……直到下午5点半钟,才买到两条半斤左右的鲫鱼,回到家已是晚上7点多钟了,妻子一见我回去,就是一顿责怪,她是看我买菜买了一天,担心我出了什么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1985年我从武汉调到广州。广州到底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经济发达,人们吃的、玩的、用的等等都比内地丰富多了,当然跟现在就没办法比了。那时,一回老家我就和妻子到单位附近的黄花岗夜市买些电子产品等小商品带回去,家人见了都特别喜欢,而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我那小时曾经闹着要肉吃,要饮料喝的女儿,如今,非常讲究吃出健康和美丽,经常上网查阅这方面的资料,给家里制定科学的食谱,一日三餐讲究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而且特别强调:肥肉少吃,多吃蔬菜等绿色食品,多喝酸奶等易消化吸收的饮料,鸡蛋一天不超过一个,早晚吃上一个水果……
       保田老弟见我一边认真听,一边若有所思,兴致更浓了,喝了口茶,继续说起来:“我回来就种上了荆芥,当年就纯收入5万多元,现在城里很多饭店都和我签订常年的供货合同,一些药材公司也慕名而来,有时货都供不应求。还有,现在城里人一到节假日就驾车到我们乡下来游玩,不想回去的就在这里住,这别墅就是全村人集资修建的。别墅的设施齐全,等离子电视、电脑、空调、热水器、席梦思床、卫生间、厨房……只要是城里人家里有的这里都有,城里没有的咱这也有!游客可以自己动手到园子里摘新鲜的荆芥自己做啊,这可是绝对的绿色无公害食品!如今农家菜已经成为城里人乐此不疲争相品尝的美食佳肴。”最后保田老弟还把明年扩种的规模、销售的计划,周密详细地勾画出来,可谓是一片美好前景。
       一叶知秋。荆芥叶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家乡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望着郁郁葱葱一片绿色的荆芥园,我想——这不正是咱们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革开放30年的精彩缩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