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化科学]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记录)》 2007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纪念人民网创建10周年座谈会举行
       李长春致信祝贺
       1月14日,人民网创建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李长春通过贺信向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的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他在贺信中说,人民网创办十年来,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建设和宣传的重要方针政策,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创新网上宣传方式,在网上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中发挥了重要骨干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影响越来越大,成为引导社会舆论、提升国家形象的重要阵地。希望人民日报和人民网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坚持权威性、大众化、公信力的办网宗旨,努力掌握网上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努力扩大对外宣传,努力创新技术手段和宣传方式,不断增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舆论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媒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对社会舆论的态势和走向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重点新闻网站作为重要宣传舆论阵地,既面临着大有可为的难得机遇,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思想舆论阵地制高点的高度,进一步重视和切实加强新闻网站建设,做好互联网新闻宣传工作。要研究把握规律,积极适应和充分体现网络传播即时、自主、互动的特点,增强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时效性,不断提高网上舆论引导水平。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贴近网民,善于运用百姓视角,反映百姓情怀,维护百姓利益。要开阔发展思路,整合各种资源,运用新技术、开拓新业务,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良性互动,切实提高综合竞争实力。要坚持不懈地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推动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网络文明新风。
       座谈会前,刘云山来到人民网,亲切看望了人民网的员工。
       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表示,人民日报社和人民网的全体同志要牢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殷切期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互联网建设和宣传的方针政策,努力把人民网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络媒体。
       人民网创建于1997年1月1日,是我国最早进入国际互联网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网站,2000年被列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
       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人民网每天24小时滚动发布6000多条新闻信息;集图文、音视频、论坛、博客、手机、动漫、聚合新闻(RSS)、网上直播等多种报道手段于一体,拥有中文(简、繁体)、英文、日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藏文、朝鲜文等9种语言10种版本。2006年,人民网推出“中国共产党新闻”宣传板块,集中、系统、全面地报道党的领导人的重大活动及党务信息,介绍党的政策,宣传党建成就,展示党的形象,传播党的声音,介绍党的历史,扩大党的影响,使党的宣传在人民网上更集中、更鲜明、更系统,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人民网先后同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全国总工会等合作,建立了包括“中国人大新闻”、“中国政协新闻”、“中国工会新闻”、“先锋网”在内的中央网群。
       (据1月15日《人民日报》)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出台
       
       1月10日,记者从新闻出版总署获悉:“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和数字信息等高科技手段,鼓励新闻出版单位开展跨媒体经营。同时,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到“十一五”期末,建设4—15个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促进新闻出版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升级。
       据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介绍,《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已于日前印发。《规划》提出,随着信息、网络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种媒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相互融合的速度越来越快,以高科技为主要手段和特征的现代内容产业的迅速产生和壮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社会发展趋势。
       为此,新闻出版单位将打破传统观念、传统业态和传统体制的束缚,充分利用书报刊等传统媒体、音频视频媒体和各种网络媒体等一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新闻出版内容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全面开发利用,形成各种传媒形式与优质内容资源紧密结合发展的新格局,大力推动内容产业发展。鼓励新闻出版单位以资源、资产、业务为纽带,开展跨媒体经营,支持传媒集团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将新闻出版业打造成为多种媒体形态共存,集内容创新、制造、推广、服务为一体,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内容产业。
       《规划》同时提出,我国将大力发展以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鼓励、扶持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和数字电视网为主要载体的图书、报纸、期刊、数据库、新闻、游戏、动漫、音乐以及电子书等各种数字产品的开发、制作、出版和销售,鼓励开展基于各种网络的出版、发行活动。到“十一五”期末,建设4—15个数字出版产业基地,形成10—20个网络出版强势企业。积极推动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新闻出版业的生产、管理和传播方式,建设数字出版综合业务平台,提升出版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据悉,《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是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具体指导“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据1月11日《人民日报》)
       刘云山强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
       
       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党组2006年12月26日至27日在京召开第十五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贺国强出席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主持会议。
       刘云山指出,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我们党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准确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谐校园建设的全过程、贯穿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得到切实贯彻和充分体现,为高校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刘云山指出,建设和谐校园,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密切联系高校发展实际和高校师生思想实际,紧紧抓住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这个首要任务,抓住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基础,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良好心态这个重要环节,抓住校园文化这个重要载体,抓住高校发展这个主题,抓住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卓有成效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刘云山强调,建设和谐校园,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和谐校园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校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努力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巩固和发展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成果,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不断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深入发展。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解放军总政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全国部分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参加了会议。
        (据2006年12月28日《人民日报》)
       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召开
       1月11日,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本届“大师”荣誉称号的获得者表示祝贺,并向与会全体代表和全国工艺美术工作者表示慰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大会并讲话。他指出,要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尊重知识人才,鼓励继承与创新,激发创作热情,完善政策法规,优化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化经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繁荣与发展。
       曾培炎强调,要把传统的做工技艺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结合起来,在挖掘和继承的基础上,适应时代特点,对旧题材、老工艺进行创新,不断开发出新技术、新产品。下大力气收集和整理传统工艺美术资料,征集优秀作品,建立历史档案。积极采取措施,抢救珍稀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保护制作工艺品的特殊原材料和珍稀资源。
       曾培炎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关心和支持传统工艺美术事业。要健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等制度。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把名师带徒、民间学艺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起来,支持专业院校开办传统工艺美术课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从业者素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行业监管,维护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市场秩序。要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产业化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加强舆论宣传,保持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推动中华传统工艺美术走向世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郝建秀出席了大会。本届评审是1997年国务院发布《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以来首次工艺美术大师评审。经过140多名专家的认真评审,共有161人获得本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54人获得全国优秀工艺美术创作奖。发展改革委主任马凯宣读了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名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协会负责人、地方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行业专家代表等500多人出席了大会。
       新中国成立以来,进行了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审,共有365人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1月18日晚,曾培炎参观了在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优秀作品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黄孟复也参观了作品展。
       (据1月12、20日《人民日报》)
       吴仪强调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1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2007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切实推进继承创新,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医药事业。
       吴仪强调,要切实推进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与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必须充分遵循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既不能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也不能舍弃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和学术本质。要统筹兼顾文献整理、科研立项、人才培养、专科建设和中药研发,要抓紧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二是必须坚持以临床实践为核心。要通过临床实践筛选出有利于重大疾病的防治、独特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优秀临床人才的成长、具有良好疗效中药的研制等方面的课题,坚持医、产、学、研紧密结合,联合攻关,实现突破。三是必须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要牢牢把握整体观、辨证论治等科学思维,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进一步做强做大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注重从确有疗效的院内制剂中开发中药新药、注重对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注重挖掘和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要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利用现行制度并发挥其激励作用,研究建立适应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需要的专门制度。
       吴仪要求,各有关部门在认真履行职责的同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加速发展。要以“名院、名科、名医”为骨干结点,建设中医医疗服务网络,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和可及性;以“名厂、名店、名药”为骨干结点,推进中药产业化,不断提升和壮大中药产业;进一步加强中医药科研和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好《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
       (据1月12日《人民日报》)
       风云二号D星传回第一套图像
       
       1月12日14时,中国气象局成功获取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的第一套图像,标志着卫星与地面应用系统对接成功,星地系统工作正常。专家介绍,卫星携带五通道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和空间环境监测器,获取的第一套五通道图像清晰可见、层次分明、质量优异,表明我国风云气象卫星研制能力已达国际水平。
       据介绍,风云二号D气象卫星投入业务运行后,与目前正处于业务运行的风云二号C气象卫星共同实现在轨备份,形成双星组网观测能力,观测范围向西扩展了近20个经度,从而为中国气象局多轨道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撑。
       (据1月13日《人民日报》)
       我国农业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先进
       人民日报北京1月8日讯,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经过20年发展,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先进,部分领域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围绕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转抗虫基因三系杂交棉分子育种技术获重大突破,攻克了三系杂交棉恢复系狭窄、抗虫性缺乏、可育性不稳以及杂种优势不明显等一系列重大难题,率先在世界上实现了杂交棉花的三系配套,研究水平跃居国际领先。
       我国科学家已培育出64种适应不同棉区需要的转基因抗虫棉品种。2006年,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75%,打破了国外抗虫棉种子的垄断。
       在转基因油菜种子的油体中高水平表达有生物学功能的鲑鱼降钙素蛋白,表达量可以达到种子总蛋白的6.47%,目标蛋白分离纯化过程明显简化,整体水平国际领先。
       转基因抗病水稻已完成安全性评价,平均增产6.8%—10.8%、抗病性稳定、品质达2级优质米标准。转基因水稻一旦应用,将是继杂交水稻后中国对人类的又一重大贡献。
       (据1月9日《人民日报》)
       我国科学家找到白血病肿瘤抑制基因
       人民日报上海1月11日讯,30年来,国内外科研人员在人类5号染色体一条“长臂”上,不断搜寻可能存在的白血病抑制基因而未能成功。如今,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交大医学院共建的健康科学研究所,科学家经过3年努力,已经筛选并识别出一连结蛋白基因就是那个血癌抑制基因。最近,新年首期国际权威学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刊登了相关论文。
       据介绍,人类染色体仿佛一枚枚不对称的“蝴蝶结”,拥有众多长臂和短臂。其中,5号染色体长臂会发生一种杂合性缺失,这是人类造血系统恶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尤其在恶性白血病患者中,其缺失率高达42%。因此,这一代号为“5q”的染色体长臂,便成为全球白血病研究人员的一个首选攻关目标。
       健康科学所刘廷析研究员带领研究组,与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等多个实验室合作,针对5号染色体长臂的关键缺失区,反复研究其中的28个候选抑制基因,终于发现:一连结蛋白基因在“5q”缺失的白血病肿瘤干细胞中表达显著下降,甚至丢失。从而证实,该基因与白血病关系密切。
       
       这一研究阐明了关于白血病抑制基因失活的分子遗传学新机制。即一个连结蛋白等位基因,会因基因组片段的缺失而失活,而另一个未缺失的连结蛋白等位基因,也会因一种“表观遗传学机制”而被抑制。这种“双重打击”显示,人体正常造血干细胞的遗传学机制紊乱,可能在白血病肿瘤干细胞的恶性转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据悉,相关研究已在斑马鱼身上展开。
       (据1月12日《人民日报》)
       200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
       2006年12月29日,由中国教育发展论坛、中国教育报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6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评选揭晓。入选新闻是(按时间先后排序):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实行 西部农村中小学生上学不用缴费;
       二、辅导员纳入人才培养计划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三、国家投入40亿首设中职贫困生助学金 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启动;
       四、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讨论教育问题 提出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五、《义务教育法》实施20年后重新修订颁行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
       六、高校思政课新课程方案实施 今秋530万大学新生必修新课程;
       七、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感动社会 总书记回信倡导崇高职业道德;
       八、20余万校长参加国务院视频会 全国中小学创建和谐校园拉开序幕;
       九、国务院召开四次教育座谈会 总理与教育工作者讨论教改;
       十、新中国首次学校体育工作会议召开 亿万学生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据2006年12月30日《中国教育报》)
       2006年国际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2006年12月28日,由人民日报体育部、中国体育报、上虞市大康体育健身设施制造有限公司联合评选的2006年国际、国内十大体育新闻在北京揭晓。
       2006年国际、国内十大体育新闻是主办单位经过初选、复选等多道程序,依得票数多少而最终确定的。
       2006年国际十大体育新闻
       一、7月10日,意大利足球队在德国世界杯决赛中点球胜法国队,第四次捧得大力神杯。法国球星齐达内用头冲撞对手,以不光彩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世界杯谢幕演出。
       二、2月26日,第二十届冬奥会在意大利都灵闭幕,本届冬奥会创造代表团数和运动员人数新纪录,各代表团之间强弱差距缩小。
       三、6月21日,NBA总决赛最后一场,迈阿密热火队击败达拉斯小牛队,夺得球队历史上第一个总冠军,也成为NBA历史上第三支0∶2落后时后来居上的球队。小牛队则与球队有史以来第一个总冠军擦肩而过。
       四、7月14日,意大利体育法庭作出判罚,尤文图斯等4支意甲球队因“电话门”事件分别受到降级、罚分处理。爆发于5月初的“电话门”丑闻在意甲刮起扫黑风暴,引起世界足坛震惊。
       五、7月12日,中国选手刘翔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该纪录在12秒91上已停留12年,被认为是最难打破的世界纪录之一。
       六、7月23日,2006环法自行车大赛美国车手兰迪斯夺取总冠军,但随后兴奋剂检测呈阳性。8月5日,组委会决定取消他的总冠军资格,所属车队也宣布开除其队籍。
       七、7月10日,中国网球女双选手郑洁/晏紫在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上为中国队夺得首个温网冠军,这也是她们继年初澳网后获得的第二个大满贯冠军。中国女网的崛起引起世界网坛关注。
       八、11月21日,奥运会五枚金牌得主索普正式宣布退役。索普虽正当年,但他认为游泳对他已缺少刺激和兴奋。这一消息让国际游泳界震惊。
       九、9月3日,历史上唯一完成“金满贯”(四大满贯和奥运金牌)的美国网球选手阿加西,在美网男单第三轮以1∶3落败,从而结束个人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场比赛。
       十、10月23日,2006年F1赛事最后一站在巴西落幕,阿隆索卫冕本年度车手总冠军。获得亚军的“车神”舒马赫,赛后正式告别F1生涯,结束了在F1中的神话。
       2006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一、2月10日至26日举行的第二十届冬奥会上,韩晓鹏夺得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冠军,实现中国男子项目冬奥会突破,创中国雪上项目冬奥会历史。王获得女子500米短道速滑冠军。中国军团共获2金4银5铜。
       二、7月12日,瑞士田径超级大奖赛,刘翔再次让世界震惊,以12秒88的成绩将英国科林·杰克逊创造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缩短0.03秒。
       三、7月25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颁布《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从战略和宏观的角度提出未来五年阶段性目标和任务。
       四、12月1日至15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第十五届亚运会上获得金牌165枚,奖牌316枚,金牌、奖牌总数均超过上届,连续七次居金牌榜首位;2人6次创4项世界纪录,5人4队13次创11项亚洲纪录。
       五、12月23日,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号召广大青少年抓住我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的机遇,掀起体育运动的热潮。
       六、10月18日,第三十九届体操世锦赛,中国男队力压强敌俄罗斯队和日本队,第七次夺冠。19日,女子团体金牌也被中国队揽入怀中,实现中国体操队建队53年来女子团体金牌的突破。杨威加冕男子全能冠军,成为继李小双、冯敬后中国第三位男子全能世界冠军。
       七、9月6日,2008残疾人奥运会开幕倒计时两周年之际,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乐乐”发布。
       八、1月27日,郑洁/晏紫在澳网决赛中击败头号种子雷蒙德/斯托瑟组合,夺得女双桂冠,为中国网球夺得首个大满贯冠军。7月10日,郑洁/晏紫为中国队夺得温网历史上的首个冠军。
       九、7月30日,第十五届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战胜东道主澳大利亚队捧得冠军奖杯。这是时隔7年后第八次捧杯。
       十、5月20日至30日,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在苏州召开。大会共有55个单位6644名运动员参加,5人1队16次破11项世界纪录,4人3队11次破5项亚洲纪录。
       (据2006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
       2006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
       2006年12月28日上午,“西京杯”2006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评选结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揭晓。该评选由卫生部、科技部、总后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和健康报社等8个部门和单位联合主办,2006年的评选活动由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提供赞助,因此冠名为“西京杯”。
       2006年中国医药科技十大新闻分别是:
       一、在2006年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肝脏外科专家吴孟超教授荣膺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自2000年该奖设立来中国医药卫生界获此殊荣第一人。
       二、我国进一步加强对艾滋病的防治和科学研究。国务院公布《艾滋病防治条例》;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中国首个艾滋病疫苗Ⅰ期临床观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具有原始创新性艾滋病疫苗获准启动临床观察;北京协和医院领衔的中国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疗研究优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药物治疗方案;国家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项目扩大至14个省区市。
       三、国家“十一五”期间加大对医药卫生科技投入。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先后启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863”计划中人口与健康相关重大项目,并积极筹划实施“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两个重大科技专项。
       
       四、我国建立大规模人胎肝基因表达谱。军事医学科学院贺福初院士等成功建立迄今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人胎肝基因表达谱,首次在分子水平阐释了人胎肝的“行为”特征,为揭示人胎肝治疗重症肝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奥秘奠定基础。该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五、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完成我国首例、全球第二例“换脸术”,即“颜面部复合组织异体移植术”。手术在切口层面、手术流程设计、脸部皮瓣的耐缺血时间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并在免疫抑制治疗方面取得了成果。
       六、我国城乡居民十大死因公布。卫生部对全国30个市和78个县(县级市)进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中居前十位者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疾病。农村居民前十位死因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及中毒、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肺结核、精神障碍。
       七、科学技术在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检测和处理中发挥支撑作用。在“福寿螺”、 “红心鸭蛋”、 “多宝鱼”、 “欣弗”、 “齐二药”等事件的发现和处理中,科技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八、青藏铁路全线正式运营,我国高原医学研究团队为保障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作出突出贡献,实现了在严酷自然条件下鼠疫人间“零传播”和高原病“零死亡”。高原医学成果对青藏铁路开通后广大乘客的健康安全出行意义重大。
       九、军事医学科学院王玉民等研制出我国首个移动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获得近10项发明与实用专利,使我国成为继美、法、德之后极少数能够独立设计和研制该装备的国家。
       十、我国新药创制取得新突破。第二军医大学郑秀龙课题组研制出国家一类新型肿瘤放化疗增敏药物。此项研究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广州中医药大学李国桥教授“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青蒿素复方的研发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据2006年12月30日《中国医药报》)
       2006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2007年1月21日,由565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在京揭晓。
       200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一、下一代互联网技术获重大成果
       启动3年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获得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建成并稳定运行全球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纯IPv6互联网主干网。
       二、川东北地区发现迄今最大整装天然气田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月3日宣布,在我国川东北地区发现了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
       三、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建成
       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9月28日在进行首轮物理放电实验过程中,成功获得电流200千安、时间接近3秒的高温等离子体放电。
       四、在量子水平上观察到化学反应共振态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杨学明和同事首次在实验中观察到了全量子态分辨率的氟加氢分子化学反应的共振现象,并被理论模型所证实,解决了国际上30多年来化学研究中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并将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度和精度。
       五、第一条“绿色长廊”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和大庆油田建设设计研究院历时14年共同完成“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生态工程建设研究”,世界上第一条穿越流动沙漠最长、长度为436公里的“绿色长廊”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呈现。
       六、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凯旋
       1月22日,“大洋一号”科考船经过297天的航行,完成了中国首次环球大洋科学考察各项任务。
       七、治疗性乙肝疫苗研究获重大进展
       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治疗用乙型肝炎疫苗”顺利完成Ⅰ期临床研究,目前正在开展Ⅱ期临床研究。这是第一个进行临床试验的模拟抗原疫苗。
       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获关键性突破
       11月18日清晨7时20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储存环成功实现束流积累储存环和直线加速器工作稳定束流性能良好,这意味着BEPCII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基本达到目标,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里程碑。
       九、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并且第一次成功地实现了对六光子纠缠态的操纵。
       十、“遥感卫星一号”发射成功
       4月27日6时48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2006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是:
       一、“星尘”号成功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装有彗星尘埃样本的美国“星尘”号飞船返回舱,1月15日在美国犹他州的沙漠中降落。这是人类发射的探测器首次将彗星样本带回地球。
       二、干细胞培育器官获重要进展
       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了控制乳腺生成的干细胞,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利用单个干细胞使实验鼠体内新长出乳腺。科学家们说,这一成果有望为开发乳腺癌新疗法铺平道路。
       三、国际热核计划启动
       参加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ITER)的欧盟、中国、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和印度的7方代表11月21日在法国总统府正式签署了联合实验协定及相关文件,全面启动了世界瞩目的人类开发新能源的宏伟计划。
       四、最小发电机问世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王中林等成功地在纳米尺度范围内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研制出世界上最小的发电机——纳米发电机。
       五、人类第一号染色体基因测序完毕
       英美科学家5月18日公布了人类第一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图,这个染色体是人类“生命之书”中最长也是最后被破解的一章。
       六、首次发现宇宙暗物质存在的直接证据
       一个美国天文学家小组通过美宇航局的“钱德拉”X射线太空望远镜等设备观测遥远星系的碰撞,发现了宇宙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
       七、“智能1号”探测器成功撞击月球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9月3日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也奏响人类新一轮探月高潮的前奏。
       八、合成118号超重元素
       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科研人员与俄罗斯科学家合作,利用俄方的回旋加速器设备,成功合成了118号超重元素并观察到其存在。
       九、证实艾滋病病毒起源于野生黑猩猩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
       十、绘制出药物与细胞作用的基因“联系图”
       美国科学家已绘制成第一份揭示药物分子如何在基因水平上影响细胞的“联系图”。这份包含了药物、基因和疾病之间复杂关系的图谱,将在研发新药物方面起到巨大作用。
       (据1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