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中国政治生态面面观
作者:朱蓬蓬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6年12月6日,流沙在《今晚报》写了一个故事说,在西部某县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的电子显示屏上,打着这样一段文字:“热烈欢迎某局长从上海考察归来,并祝某局长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依笔者看,欢迎局长,虽然有拍马之嫌,却也反映了当今“和谐”的潮流。见仁见智,说好说孬,任君评议,而且,民意思想活跃,似乎也无关大局。但流沙先生说:“一个县的局长,竟然可以得到如此礼遇,这不由得令人担心这里的政治生态。”
       什么叫“政治生态”?笔者理解不透,但仅从字面看,大概是政治生存的状态。如果依此思想的脉络考察,我们竟可以在同一张文摘报纸上发现许多非常有趣的政治生态。
       ——末代皇帝溥仪自传《我的前半生》在出版时,被删除了16万字。其中包括溥仪将婉容私生子扔进锅炉烧化等等。现在,群众出版社将在元旦期间重新出版该书。此乃当时的政治生态与现今的政治生态略有微妙的区别。
       ——《中国青年报》发表高山的文章说,山西吕梁假记者横行,敲诈勒索,100天内查获80名。其实,假记者的背后都有真记者支持。记者站下再设记者站,记者站又招假记者,当假记者被移送司法机关时,44名假记者都有真的记者证。哇!新闻事业闹到如此地步,已经不仅是新闻生态,而是政治生态了。
       ——北京佟喜跑运输的车坏在了路上,被拖车公司拖到了停车场,收费1.4万元。他那辆小货车是2万元买来的,要这么多拖车费,不如干脆“打劫”。但北京交管局的说法是依照惯例;物价局的说法是收费由企业自定。12月10日《广州日报》提问:“如此天价拖车费的依据是什么?”看来,本来的经济问题,涉及到政府部门,也已经是政治生态问题了。
       ——《瞭望》2006年第50期发表李松的文章,质疑石油、石化、冶金、通信、煤炭、交通、电力等央企的“盛宴”。文中说,这些央企亏了要国家补,赚了由自己用,老总的收入动辄几十万元,上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一些单位职工为报销任务犯愁。每月1500元的超市购物还好办,但家里没有小车,每月1000元的汽车油票到哪里去弄呢?当大批失业者在寻找饭碗时,国企是政府企业,反差太大,不能不说是政治生态之不平衡了。至于改革中造成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这是一种险情。
       ——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在12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学校要像学校,而不是像宾馆。校长要像校长,而不是像老板。”教育生态实际上关系到下一代,这已经是政治问题了,而当温家宝焦虑中国产生大师的事情时,众多专家学者答非所问,莫名其妙,但德国波恩大学顾宾教授却一语道破,中国难出大师是因为人不对,环境不对。怎么不对?顾宾写了一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他的所有中国朋友看了后,都说是垃圾,中国人自己看不起自己的局面令他吃惊。
       ——据报道,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将收回行使死刑核准权。慎重和严格使用死刑这很正常,无可非议。但有权威人士指出:“可杀可不杀,一律不杀。”这句话让我们想起了上个世纪,也曾有过这样的说法。但结果是,我们曾经历了许多滥杀、冤杀、误杀、错杀、逼杀、斗杀以及自杀的种种情景。现在,在一些著名的法学家眼里,“保留死刑”与“严格控制死刑”,在法理上并不冲突。老百姓不懂法理,但既然有了法律,是法治国家。那么,犯了罪该杀的就要杀,不该杀的就不能杀,怎么可以用“可杀可不杀,一律不杀”的模糊语言呢?是依人的意志呢?还是法律的权威?我们可以废除死刑,对罪犯进行终身监禁改造,但不能在有法律条文的情况下随心所欲。废除死刑后如有特殊需要,也可以组织特别法庭,判“四人帮”就是例子。
       中国现时代的种种政治生态,是比较活跃的,议论纷纷是好事。但有人认为,在相当程度上是有利于侏儒的发育,不利于巨人的成长。
       但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首先让我们的政治生态多一份舒畅,少一份焦虑;多一份真实,少一份虚假;多一份快乐,少一份悲苦;多一份透明,少一份糊涂;多一份自主,少一份逐流;多一份独立,少一份奴性。
       [王翔宇荐自《围城杂文》2006年12月20日/李二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