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有智斯有成]“帮我写个条子,递给首相”
作者:陈鲁豫

《意林》 2008年 第2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走进会场,我傻眼了。
       我以为,国王开会的地方起码也该铺一块波斯地毯,围上一圈软软的沙发吧。可我眼前是光秃秃的水泥地,摆着折叠椅,连舞台都没有,主席台处是一张长条桌,铺着白色的桌布,惟一像样的是桌子后面正中央的地方有一把高背靠椅包着深红色丝绒,想必是国王的御座。
       会场里满满当当地坐了两三百人,百分之九十九是男性,一律身穿白色阿拉伯长袍,头上缠着白头巾。为数不多的几个当地妇女都是在长裙外套一件西装,这好像是标准的约西合璧打扮。
       我们摄制组只有摄像袁白一人被允许站在离主席台几步远的地方拍摄,其余人员,包括我,只能远远地坐在大厅的最后一排。
       国王终于进场了。屋子里响起了掌声和欢呼声。
       会议由首相主持,一屋子的人热情洋溢地讨论着要不要在杰拉什建一条公路、盖一所小学。我什么也听不懂,却乐得煞有介事地跟大伙一块拍手、点头。
       我当然不会忘了当天的大事,隔一会儿就问问身边的导游:“会开完了,能采访国王吗?”
       导游只顾着和同胞一起激动地高呼万岁,根本没工夫搭理我。我开始坐不住了:“这么一大帮人,该不会白跑一趟吧?”
       其实,按我的个性,采访不到就算了呗。可这次不同,我们千里迢迢来到约旦,如今国王就在眼前,采访不到也太冤了。
       我弯腰从地上拿了块摄像机的备用电池,站起来,整了整身上的粉色披肩,对一旁的警察说:“我们的电池快用完了,我能拿一块新的过去吗?”
       警察看了看我,一挥手,同意了。
       袁白看到我有些吃惊,我赶紧低声说:“假装换电池,越磨蹭越好。”
       我站在袁白身边,离阿卜杜拉很近。在一片白衣阿拉伯男子中间,有一个身披鲜艳的粉色围巾的中国女性,阿卜杜拉想不看都不行。我又故意围着袁白转了好几圈,好像是在帮忙,但眼睛一直盯着阿卜杜拉。
       真主啊,原谅我,我一生还没干过这么招摇的事呢!
       阿卜杜拉始终没有看我,但我知道,他好奇坏了,这些中国人怎么会在这儿?
       我冲袁白坏笑了一下,拿着换下来的电池,在众目睽睽之下,慢悠悠地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导游此时只会呆呆地看着我,我拍拍他的肩膀,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帮我写个条子,递给首相,就说我们是凤凰卫视,从中国来的,想采访国王陛下。”
       10分钟后,导游兴冲冲地跑回来对我说:“首相同意了,但只给你5分钟。”
       “没问题!”我嘴上答应着,心里却在暗喜:“到了我手里,就由不得你们了。”
       会议结束后,几百名与会者排着队依次和阿卜杜拉握手告别,我和“千禧之旅”的同事们也挤进了这个队伍。当阿卜杜拉看到我,他微笑着说了一句:“Welcome to Jordan.”(欢迎你到约旦来。)
       阿卜杜拉的亲民风范令人感动,他耐心地和所有人握过手之后,才由同父异母的弟弟哈姆扎护卫着进入一间小会客室,接受我的采访。
       我对阿卜杜拉的采访从5分钟变成了10分钟又变成了20分钟,半小时过去了,我能感到哈姆扎的手止不住地要去摸腰里别着的手枪。于是决定,到此为止,要不然,御林军真该急了。
       我刚一示意采访结束,大家呼啦啦都围了上来,要和国王合影留念。
       参加“千禧之旅”全程报道的北京青年报记者赵维忙不迭地把一架数码相机使劲往一个矮矮胖胖的约旦人手里塞,意思是:“师傅,劳您大驾帮我和你们国王拍张照片。”谁知那约旦人沉着脸把手一缩,相机掉到了地上,“咣”的一下,赵维也不在意,捡起相机先帮我拍照。一阵忙乱之后,我们送走了国王一行,我才幸灾乐祸地问赵维:“你知道刚才不愿帮你拍照的人是谁吗?”
       “谁啊?”赵维一脸的迷茫。
       “约旦首相。”我在一旁乐得直不起腰。
       (夏雨摘自《陈鲁豫·心相约》长江文艺出版社 图/迟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