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浊扬清]纪念长征:让现实告诉过去
作者:孙贵颂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到来了。全国各地都在准备庆祝和纪念。今天中午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他们早已开始行动了,专题节目叫《让历史告诉未来》。
告诉未来什么呢?无疑是长征经历和长征精神。艰苦奋斗历来是我们的传家宝,但再艰苦的奋斗也莫过于万里长征。把它作为我们的一根精神支柱,激励后来人建设祖国、成就希望,是最理想的。
但我想,与其告诉未来,不如告诉现在。过去的已然过去,未来还不知深浅和远近。立足于现实,更有意义。而将未来与现实拉近的最好办法,是用现实的状况,去与过去对接和对比,即我们常说的“纵向比较”。这一比较,我们很容易看到几十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如果量化一下,具体一下,今天的进步,离过去所制定或向往的目标是否一致呢?如果一致的话,那么先人们肯定含笑九泉;如果离当初的设想还差得很远,那么,先人们也会抱怨和不满的——虽然他们早已作古,那就让我们替他们抱怨一下吧。
话说到这儿,就应当打开回忆的闸门了。我的意思是,我们今天的进步和胜利与先烈们的理想境界,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作家池莉曾经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访过当年参加暴动的队员。已经老得缺了牙齿的暴动队员提起当年的情景,还是激动不已。他们都还记得毛泽东动员他们暴动的时候说的话:打到城里去,我保证人人有饭吃,人人都娶一个城市姑娘做老婆。美好的目标使得穷小伙子们热血沸腾,于是就参军,就打仗(《不是谈享乐》)。一晃70年过去了,有多少农村人娶得了城市的姑娘?又有多少农民在城里站稳了脚跟?城乡差别仍然惊人。农民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等等问题依然如故。他们只不过是由原来的“盲流”进步成了现在的“农民工”(更进步的称呼叫“新市民”),可以扛着铺盖卷到城里找工作而已。
我们大家都知道重庆有个渣滓洞集中营。江姐等一大批烈士牺牲在那里。她们牺牲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江姐还在监狱里绣了五星红旗。2001年夏天,我与儿子曾自费去“红色旅游”,专门去看过那面五星红旗。由于江姐不知道五星红旗的式样,所以把一颗大星绣在正中央,四个角各有一个小星。后来,江姐等人在国民党最后的疯狂中被杀害了。有人说,真遗憾,他们没有迎来新中国。为之奋斗的目标已经实现,他们却未能见到。然而刘亚洲将军却说:“他们是非常幸福的。他们心中的信仰马上就要实现了,他们在这个时候死去不是一种痛苦,那是一种幸福。真正痛苦的是那些活了下来的,看到了人民共和国建立,然后反右、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被自己为之献身的党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才是最痛苦的。死,死不了;活,活不成。最后丧失了信念和信仰,如同走肉行尸。”(《信念与道德》)我觉得刘将军说的真是深刻极了。
说到长征,我想起了耿飙。长征时,他担任红一军团第2师第4团团长。指挥了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攻克天险腊子口等生死攸关的战役,是中央红军的开路先锋,战功卓著。20世纪后期,90高龄的老将军耿飙回到老革命根据地作调研,夜宿当年中共中央召开著名的“小河会议”的小河村。第二天早上,耿飙的住处黑压压围满了群众,都来向当年这位129师副师长反映干部的腐败情况。耿飙亲自出来接了状子,他给陪同的省、地、县干部讲了一件事:解放战争的时候,我军的一个战士犯了纪律,必须枪毙,可是那天早上也来了黑压压的老百姓,他们说八路军共产党是好人,老百姓全部跪在地上,给那个战士求情,请求枪下留人。耿飙又问那些在场的干部:换到今天,老百姓还会为你们求情吗?敌人来了,老百姓还会掩护你们吗?看看你们这副模样吧!究竟还是不是共产党人了?
纪念历史,也是向历史汇报,与历史对话。我们在回忆历史,历史老人也在看着我们。如果我们相信历史有审视的作用、警世的力量,那么我们就会在庆祝胜利、展示成果的时候,顺便反思一下,找一找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这样,我们的进步或许会更快些。这样做,对于纪念长征或许意义更大些。
[马静荐自《新浪博客》2006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