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关于现代富人
作者:沈敏特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美国微软的当家人比尔·盖茨前不久宣布。将逐步退出微软的日常工作。把主要精力转到慈善事业中去,和夫人联手全力运作慈善基金会。他将更多地关注非洲的艾滋病和肺结核的治疗与救助。当天,微软的股票上涨19美分。
       我立刻联想到不久之前,安徽合肥一家名气不小的房地产公司有做一项文化活动的意图。与我初步交流。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主管此事的经理。很理直气壮地对我说:“我们的企业不是慈善机构,我们关注的是经济效益。”
       关注经济效益理所当然。无可厚非。可微软股票的上涨却告诉我们另一条道理,慈善事业的深远意义与经济效益并不冲突。关键在于你有没有眼光和魄力:在于你是目光短浅的小商人,还是视野开阔的大企业家。
       大企业家绝不会把慈善事业看成是与企业利益相对立的负面因素。其实,在中国古代,有头脑的大商人已经看到成规模、有影响的慈善事业,最终必然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更大的空间。孤立地看。是付出,综合地看,是更大的获得。这在不久前播放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中已有淋漓尽致的展示。而当代世界排名前列的企业家。几乎百分之一百都是大慈善家。在世界上只有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企业。没有因做慈善事业而破产的企业:而现代企业从来都把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文化事业看成是企业运作一个不可排除的组成部分:各种各样的基金会的背后大部分是企业。
       现代经济学告诉我们,一个健康、文明、均衡、和谐的社会的经济分配。主要由三个层次组成:一是通过市场的分配。每个人依靠自己的能力、资源、机遇,获得自已的那一份;二是通过政府依靠税收组织的公共事业,如教育、卫生、社保等,使社会成员享受社会财富:三就是由富人挑头的慈善事业和公益事业。使富人多余的财富造福社会。这三个层面的财富分配缺一不可:而聪明的富人懂得,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既不是贫民、中产者的福地,也绝不是富人的天堂。
       最近我看到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说的是中国面临“两大危机”:一是富人“没有远见”,二是知识分子“没有良知”。我当即作文指出:这个结论覆盖全体是“诬蔑”。专指部分则“属实”。不过我在此要作一个重要补充的是,这“属实”的部分不是一个可以忽略的小小的部分。有两个反差令人吃惊的统计。一个是豪华消费的投入,中国富人在世界上已占“领先地位”,且不说豪华的宴席、美酒、名烟的消费。令外国富豪瞠目结舌。就是外国富人少有问津的豪华轿车。如800多万元一辆的豪华宾利轿车。中国也成了世界的主要销售地:国外一掷千万的大赌场的赌客。中国富人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慈善公益事业的付出呢。也有一个典型的数字。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8倍。美国人均慈善捐款额却是中国的7300倍。这就牵涉到道德素质的问题了。
       于是,我联想到一个相关的问题。我们流行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因为没有哪个社会可以让公民按同速同量富裕起来,总是有先后,有大小。可哪一部分的人先富裕起来。用什么方法、走什么路子先富裕起来。是更需要研究的问题。如果有些人不是先进文化的载体,靠的又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和贿赂、逃税、走私、造假,而先富了起来,这部分人聚集起来的财富。很难造福社会、优化社会,肯定成为奢靡、腐化的物质基础。从而强有力地败坏道德、搅乱法制。并影响几代人的健康成长。我还看到一篇外国人写的文章,标题就是《中国的富人除了吃和性,穷得只剩下钱了!》,我的反应还是那句话:覆盖全体是“诬蔑”,专指部分则“属实”。
       【杨兴文荐自《新安晚报》2006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