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象杂记]只剩下一种态度
作者:邵燕祥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七十年前,朱光潜先生谈美,提出“我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他举例说,一个木商看一棵古松,想的只是做什么用,值多少钱,架屋还是制器,怎么买它,砍它,运它;若是植物学家,就注意它的枝叶花果,生态特征,以便分类;画家不管这些,只欣赏它的颜色线条,气概神韵。
       七十年后,如果又来到一棵古松前面,国有企业、经营木材的私商不用说了,就是职在营林造林的部门,职在护林的人,当地有关的官员、干部,眼睛盯着这棵树,想的竟也是怎么卖出高价来。最怕的是环保部门也陷入这种态度。
       画家呢,也总有一部分人,拿着画笔,盘算着画出来能标多少价码。
       植物学家和其他科学家在这棵古松前,有几位能不屈于长官意志和红包,坚持科学态度,就值得我们举手敬礼了。
       一棵古松,只是临时取来打个比方,它可以读作一片原始森林,一片湖泊,一个城市中的贫民区,或是古城郊外的一片废墟……现在通称为资源,而成了一些人借以“创收”的“财源”,要变着法地竭泽而渔,把子孙几代的那一份也抢来透支了。
       不知从何时起,三种态度并作了一种眼光,就是能卖多少钱,连科学和美感的价值也已经以金钱为量化的标准时,还奢谈三种态度,谈美,谈科学,无乃过迂乎。
       [黄胜利荐自《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