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读书人的“负心
作者:阮 直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世人在交朋结友上很是瞧不起知识分子,这也不怪世人,古人早就说:“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真是书读得越多,理明得越透,而人情却越薄吗?当然不是,我们指责读书人“负心”,是因为“读书人”看得明白,他心中的“义”不是“义气”,而是道义,不是奴才对主子的忠义。
       “忠心侠义”在诸侯割据的动荡时代提倡一下未必不行,可是在当今建设民主和法治的时代还有人重提“负心多是读书人”,以此来贬责知识分子不讲“义气”,这就有点昏头了。
       当今,有些官员手中有了点儿权力,提拔了几个进人他势力范围内的知识分子,就以为这些人今后该是他的人了,对他永远不能“负心”。即便他日后成了“贪官”,也不能和他“决裂”。日前读报,见有位贪官在狱中骂“知识分子”最。负心”,说自己跌倒后,真正不忘“情义”的人都不是自己提拔起来的“知识分子”,反倒是一些不入流、平时连自己都没瞧上眼儿的“粗人”来狱中探望自己。如今的老师们也有这种感叹,说平日里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都是不知感恩的人,反倒是自己批评最多、训斥最狠的学生对老师最感念,一些老师也为“负心多是读书人”找到了注脚。
       其实,这是民间道德评判的一桩“冤假错案”,因为我们所用的评判尺度本来就不是直的,而是站在个人间“报恩”的角度来衡量知识分子。真正的知识分子心中是有义的,这个义是“正义”,这个道是“正道”,他们“负心”负的是有人首先背离了公允和道义。比如国民党政府后期腐败无能,又专制独裁,无数的读书人开始“离经叛道”,纷纷“负心”,奔赴陕北,投奔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打出的旗帜是“民主和自由”,这岂能算“负心”?如果说“负心”,那也是因为国民党“负心”在先。
       中国近代、现代的知识分子虽说还缺少独立的人格,但是在选择“信仰”和“投靠”正义上,有见解的人不少。有人说,在历史的重大时期,我们的知识分子仅仅表现出了沉默。但是这沉默在强权和专制面前也是一种无言的反抗,这与“不负心”的“愚忠”相比,就是人与“奴才”的区别。沉默毕竟比那些动不动就跪在一个强者面前表忠心的做法强多了。
       [闻哲荐自《济南时报》2006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