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文人拍马
作者:柔 草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文人脑门上顶着学问,肚子里揣着远大志向,个个天生就是做官的料。可惜有些人得道成仙,有些人则像孙猴子翻跟头,翻来翻去还是在如来的巴掌心里,闻闻指根上的尿臊味,自己到死都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身处官场,不管你是文人武夫,非拍马屁不可。不然混不下去。当然也有不拍马的高人,不过如同圣人一样,属于濒临绝危的稀有动物。满脑子想做官的丈人,不是反对拍马,而是不会拍马。毛病不在拍马本身,而是在拍马之外。关键是内功没有修炼好。
       首先是他有心理障碍。文人读过一点书,知道违心地说好话甚至颠倒黑白,是一件不光彩的事,他有个价值选择。所以,他的马屁话还没有说,先就有些难为情。这一犹豫,就失掉了良机。而职业马屁精烦不了那么多,他们视官场拍马为天经地义,就像人要吃饭做爱一样。所以,当一帮人众星拱月的时候,马屁话总是被那些职业马屁精抢先说了。就像那些抢答类的娱乐节目,智商高的,脑子里答案一大堆,反而得不到高分;相反倒是那些不懂多少,连蒙带唬的人,常常胜出。因为他没有选择的顾虑,逮着就说,反正对错的机会均等,蒙对一个算一个。这就是胆大的胜胆小的,拍马也一样。
       但是大家都拍,你不拍,你就成了异类。一群秃鹫,互相打量,忽然发现混了只鸭子,鸭子能不恐慌么?所以,咬咬牙,豁出去了,还是要拍。但是文人毕竟是文人,他就是拍马屁,也得讲究语法修辞逻辑,弄些比喻烘托夸张什么的,搞得文采飞扬。何况人家满腹经纶,可以济世安邦,不仅遣词造句要盖了那些没有多少真才实学的职业马屁精,还要善于利用拍马展示才华。可是,在被拍者看来,他的马屁变成了炫耀学问,这很让人不舒服。何况马屁不在文采,而在态度,丈人拍在嘴上,心有不甘,常常言不由衷。而被拍者历练多去了,就像验钞机,只要眈一眼,马屁的真伪就全然验个明白。
       糟糕的还在后头。丈人书读多了,容易患得患失,疑虑重重。他们拍过马屁之后,常常又后悔,因为内心深处尚有良知,不过迫于当时的场面形势也跟着拍,违心地说些让人恶心的东西,想想毕竟心里有些龌龊,开始不平衡了:大家都是人,我为什么要拍他啊!丈人要面子,一旦觉得自己丢了面子,便耿耿于怀,总要想方设法找回来。一种办法是在心里大骂自己不是东西;还有一种则是找碴儿同人家斗嘴吵架。他自己拍了马屁,觉得丢人,却要怪别人,这正是丈人不讨喜的地方。
       最要命的是,他为了挽回面子,找回一点心理平衡,会在私下一些场合,讲一些对被拍者(通常是他的老板)不恭的话,甚至大加攻击,以此展示立场,表明自己有种。指望借此洗刷拍马的污点,或者给人感觉干脆根本就没有拍过。这属于阿Q的做派。可是,小报告立即就会到老板那里,而且经过深加工。老板听了,心里立即对他反感,他先前当面说的那些马屁话,不仅烟消云散,更令老板怒从心底生。他会认为此人面是心非,比那些从来不拍马屁的人更可恶。
       职业马屁精们,是不会犯这个错误的。他们在拍马的时候,就已经警告自己,必须从骨子里认定,自己说的这些,根本就不是马屁话,而是千真万确,本就如此。所以,他根本不会反悔,更不会去为了什么面子或心理平衡,再去另说一套。
       [刘世佳荐自《现代快报》2006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