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成败]紫藤公园的下午茶
作者:苏 拉

《意林》 2005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曾是个心高气傲的女孩,大学毕业后,来到了上海的一家台资公司。上班才三个月,公司人事部刘部长就找我谈话:“小陈,上面准备把你安排到嘉定的分公司锻炼,为期两年。好好干吧,前途无量。”我一听,心里凉了半截,本来当初拼命要来上海,就因为这里时尚繁华,现在突然让我去嘉定,我根本没有思想准备。
        我愣愣地走出了人事部,不知怎么办才好。所有的关系都转过来了,这家公司很有实力,再离开这家单位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而去嘉定这样的小城市呆上两年,我不知我的日子该如何过下去。
        第三天,我极不情愿地去了嘉定。虽然距离不远,但心里感觉却是千差万别,这个小城绿化倒是不错,不过整体显得冷清,完全跟上海是不同的风格。
        我把行李搬进了公司的宿舍,就倒在床上不想动,情绪极度沮丧。
        这时,传来了轻轻地敲门声,一位三十来岁的女人站在门外,她看着我,笑了笑说:“我叫刘思泉,是台湾来的工作人员,是你的工作搭档,来,我们认识一下,以后合作愉快。”我懒懒地起来和她握手,算作认识了。
        工作开展起来,我一点热情都没有。一门心思开始寻找关系,找上海的各种朋友,看有没有机会调回本部或寻找别的机会。
        嘉定的人不多,所以显得很安静。越是这样,晚上我越睡不着,想着上海的灯红酒绿,我就五心不定。刘思泉住在我隔壁的房间。一天晚上,我翻来覆去实在睡不着,就走到她房间去聊天。那时,她正冲好凉躺在沙发上看书听音乐,穿着一件宽大的棉睡袍,很惬意的样子。看到我走来,赶紧起身给我倒水,我喝了一口水,问她:“在这个小地方,你不觉得闷吗?”“这里像是上海的后花园,离上海不过一小时车程,闹中取静,风景秀美,短时间呆在这里,像是度假,有什么不好?”她说着笑了。
        5月的嘉定,阳光灿烂,一天工间休息,刘思泉突然对我说:“走,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喝下午茶。”看我一脸的诧异,刘思泉神秘地笑了笑。
        我们公司紧临嘉定的紫藤公园,紫藤公园是个免费的公园,修得颇有日本的田园情调,一大片紫藤架子蔓延开来,小桥流水,还有小块小块的菜地,菜地边是一条长长的小河流淌,很是清静。
        我没想到,刘思泉带我来的就是紫藤公园。走进去,阳光暖暖的,小块的雏菊灿烂地开着,我们顺着紫藤架子,漫步到小河边,找到了一块菜地边的空地坐了下来。
        刘思泉打开包包拿出了小袋咖啡和保暖杯说:“现在我们开始喝下午茶了。”她麻利地冲好咖啡递给我,又拿出了一小包苏打饼干。喝着香浓的咖啡,嚼着苏打饼干,河边的微风轻轻地吹过,刘思泉开始对我说话:“其实,我在台湾一直喝下午茶的,你看,虽然换了一个地方,但是一样可以喝到别致的下午茶啊。女人任何时候都要学会让自己开心。”刘思泉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聪明如她,早看出了我内心的不安定。
        半个小时后,我们又回到了办公室,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的心情豁然开朗,原来等待的日子是可以这样过的。
        刘思泉有时给我谈起她在台湾的生活。她们的下午茶都是在办公室进行的,台湾的工作压力很大,但大家都懂得调节:小小的阳台辟出一个小块空间。同事们纷纷动手把它布置起来,有的带来漂亮的印花桌布,有的带来小巧的咖啡茶具,还有的带来小束的马蹄莲,一位有心的同事带来了迷你音响,这样一块不足8平方米的小天地就像模像样了。下午3点钟时,大家纷纷起身,冲上一杯自己喜欢的饮品,把小点心摆上桌,音乐响起,美妙的下午茶就开始了。每天的下午茶成了工作时的一个点缀,大家舒缓心情,调节气氛,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不再那么单一和紧张,而是充满温暖,一杯小小的下午茶原来是一种情怀呀。
        刘思泉后来说,其实每个人的日子并没有两样,不同的是有的人被压力和暂时的困境淹没了心情。和刘思泉聊天成了一件很快乐的事,我开始庆幸被暂时安排来嘉定锻炼,认识了这样一位懂生活的朋友。
        3个月后,刘思泉结束工作回了台湾,我也因工作出色被升职,我成了销售部的总负责人,工作开始独当一面。工作压力开始加大,我却仍然学会保持一份好心情。空闲的午后,我带着我的下属去紫藤公园喝下午茶,短短的半小时,并没有耽误工作,大家都很支持我。部门的团队精神很强,总能超额完成任务。
        一年后,公司抽调我回本部任职,我的工作业绩和态度获得了上下一致好评。那时,我对嘉定已经恋恋不舍了。回去后,原来的同事都说我改变了很多,的确,我变得更加从容自信和沉静,因为我拥有了喝下午茶的情感呀。
        生活很简单,小小的乐趣便足够;快乐很单纯,小小的热爱就可以。有时,仅仅只是一杯公园的阳光下午茶。
       文/赵志乔摘自《好日子》
       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