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文学地理]沿着德波顿指引的方向
作者:徐和瑾

《译文》 2005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阿兰·德波顿在《拥抱逝水年华》中引述一本导游手册的话:
       要想捕捉到《追忆逝水年华》一书的深邃、微妙之感,读者打开小说之前务必花上一天时间到伊利埃-贡布雷一游。惟有亲临此奇特之地,方可领略贡布雷之神奇。
       不过,德波顿随后即说:“然而,在这里呆上一天的人们,会怀疑他是否把这小镇说得太玄乎,弄巧成拙,无意间反让普鲁斯特的魅力减弱。”话虽如此,德波顿还是驾车去了。百闻不如一见,喜欢普鲁斯特的读者,也不妨前往游览。
       去伊利埃-贡布雷,什么时候最好?当然是5月喽,也就是小说中说的马利亚月。法国普鲁斯特之友协会每年5月的一个双休日举办活动,名为山楂花日。从巴黎出发,可乘上午八点十五分的火车,在蒙帕纳斯火车站上车,九点二十七分到达伊利埃-贡布雷所在的厄尔-卢瓦尔省省会沙特尔,并在那里换乘只有两节车厢的客车,九点五十九分即可到达。伊利埃-贡布雷火车站就是一幢平房,出了站即能看到一幅地图,上面标明斯万家那边和盖尔芒特家那边,一上一下,十分显目。离车站几步路就是盖尔芒特旅馆,房间不小,只是设施较差,洗澡、方便均在室外,当然价格便宜,住一夜只需三十欧元。这市镇里难得见到行人,给人以异样感觉的只有行道树,一根根树枝的末端,如同一个个紧握的拳头。据普鲁斯特之友协会职员说,是悬铃木,即法国梧桐。
       
       2002年山楂花日(5月11至12日)的参观,由普鲁斯特之友协会秘书长米蕾伊·纳蒂莱尔(Mireille Naturel)女士亲自带队,一辆大客车坐得满满的,足足有五十来人。乘客大多是法国的普鲁斯特爱好者,也有像笔者这样的外国人。
       首先去参观“盖尔芒特那边”,也就是维尔邦那边,距伊利埃-贡布雷十三公里。维尔邦城堡建于1391年,曾是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一译法兰西斯一世)的行宫,1607年被亨利四世的大臣苏利公爵购得。这座堡垒有护城河环绕,东面四座塔楼雄伟壮丽。苏利建造的圣安娜礼拜堂至今尚在。城堡内有花园、庭院,还有一座十七世纪的鸽棚。十七世纪以来,花园里养有一群黄鹿。这城堡主人苏利也是传奇人物。他原名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姆,胡格诺派教徒,1572年随纳瓦拉的亨利来到巴黎,在同年发生的圣巴托罗缪惨案中幸免遇难。在胡格诺教徒和天主教徒的内战中为亨利效力,肩负特殊使命。亨利四世即位后,他促成国王与玛丽·德·美第奇的婚姻,并参加谈判萨伏依和约。1598年苏利出任财政大臣,奖励农业和畜牧业,提倡养蚕,修筑公路,建立庞大的运河网,以发展商业,对宗教战争后法国经济的复兴作出重大贡献。亨利四世于1610年被刺身亡后,他隐居维尔邦城堡,撰写回忆录,名为《王国明智经济回忆录》。1641年苏利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这里的墙壁画上他家族拥有的八座城堡,维尔邦也是其中之一,是他最喜欢的一座,他在此住了二十四年。
       在初稿中,普鲁斯特将其称为维尔邦那边,后改成盖尔芒特那边,是书中的“河畔景观”,那里有维福纳河的源头,但无法到达,犹如盖尔芒特家那样。在小说的叙述者马塞尔看来,“芒特”这两个音节放射出桔黄色的光辉。他见到朝思暮想的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是在贝尔斯比埃大夫的女儿举行婚礼弥撒之时,但感到失望,因为现实中的人物跟他梦幻中的形象并不相同。
       
       下午参观卡特朗牧场,即“斯万的花园”。走出普鲁斯特博物馆,即“莱奥妮姑妈之屋”,往左拐,经过洗衣场街,街边是草地,“半埋着中世纪贡布雷伯爵的城堡废墟”,然后走过跨越卢瓦河的十六世纪小石桥,即可到达英式花园卡特朗牧场。省政府按普鲁斯特在《让·桑特伊》中的描写对花园进行修复:“巨大的花园,先是在卢瓦河前面的土堤上延伸,然后沿斜坡和石级慢慢升高,通向一人工挖出的岩洞,直至到达平原的地面,即博斯地区的起点。”
       这花园的主人是朱尔·阿米奥,布店老板,出售“鲁昂花布、麻布、白布和贝克林细洋纱”。普鲁斯特父亲的姐姐伊丽莎白·普鲁斯特嫁给了他,在小说中成了“莱奥妮姑妈”,早早守寡,而在现实之中,则是朱尔七十丧妻。
       这朱尔并未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出现,却是《让·桑特伊》中人物,当时伊利埃尚未称为贡布雷,而是名为埃特勒伊,朱尔则是“园艺家姑父”。他虽然只是布店老板,但在第二帝国时期,从沙特尔到夏托登,大家都知道他在伊利埃的卢瓦河(小说中的维福纳河)右岸建起一座花园。1903年出版的明信片展示了这花园中的植物,有巨杉、棕榈、巨大的枸骨叶冬青、紫杉、黄杨、月桂树、波斯丁香等,这些植物至今尚存。
       1912年,即《在斯万家那边》出版的前一年,朱尔在九十六岁时与世长逝,卡特朗牧场成为公园,普鲁斯特对此十分自豪。1945年,公园被列为国家保护建筑,1999年则被列为国家历史古迹。
       卡特朗牧场周围是英国山楂树篱,每年5月盛开,小说中的叙述者也是在马利亚月开始喜欢白色或粉红色的山楂花的,因为“它不仅点缀教堂(那地方固然神圣,但我们还有权进去),它还被供奉在祭台上,成为神圣仪式的一部分,同神圣融为一体”,“由于它开得如此漫不经心,我把它想象成一位活泼而心野的白衣少女,正眯着细眼在娇媚地摇晃着脑袋”。普鲁斯特之友协会创始人菲利贝尔-路易·拉尔谢则说:“这山楂树篱在春天开花,犹如过去在马利亚月初领圣体的姑娘。”自1935年以来,普鲁斯特爱好者于每年5月来此朝拜。
       不过,站在这盛开的山楂树前,总觉得这花太小,也不像以前想象中那样漂亮。这时,响起女演员朗读普鲁斯特小说的声音,就像在参观每个景点时那样,普鲁斯特描写的山楂花渐渐覆盖其上。德波顿说得不错,应该用作家的眼光来欣赏这景色,事物自然就会变得奇妙。
       卡特朗牧场是斯万之家的一个原型,另一原型则是离伊利埃-贡布雷两公里远的当松维尔一乡间别墅。这别墅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曾属于埃及总督阿拔斯二世所有。阿拔斯二世生于1874年,是英国统治时期最后一任埃及总督,1914年被英国人废黜,1944年客死瑞士。普鲁斯特成年后一直住在巴黎,没有重返他父亲的家乡,因为乡村的干草会引发他的哮喘(枯草热),所以并不知道阿拔斯二世住在当松维尔。普鲁斯特对亲王和君主的喜爱是众所周知,如果他被阿拔斯二世接见,他的小说也许就会改写。
       
       下午还参观了维耶维克的钟楼、圣埃芒的教堂和米鲁格兰。米鲁格兰就是小说中的蒙舒凡,即作曲家凡德伊先生的住宅。米鲁格兰环境优美,四周大树环绕,鸟儿啼啭不断,还有一片池塘,屋边的小道通往卢瓦河。屋前堆有假山,屋子朝西的墙面在十九世纪末按女主人旨意用巨石砌成,于1977年列为国家保护建筑。这位女主人名叫朱利埃特·德·儒安维尔,具有神秘色彩,这位少妇“不像本地人。她大约是如俗语所说来这儿‘隐身’的。[……]这地方无人知道她的姓名,尤其是无人知道她曾经爱过但早已无法继续挂在心上的那位男子的姓名”。
       圣埃芒的教堂建于十一世纪,就是小说中的圣安德烈教堂,叙述者马塞尔“经常慌慌张张地跑到圣安德烈教堂的门廊下同圣徒和长老们的石雕像在一起避雨”,并从雕像中认出了贡布雷的一位人物,即加米杂货铺的小伙计戴奥多尔。
       维耶维克钟楼则出现在《贡布雷》末尾的一段描写之中。马塞尔与家人一起散步回家,遇到贝斯比埃大夫,搭乘了大夫的马车,在马车行驶途中,看到维耶维克钟楼和马丹维尔教堂的双塔的位置在不断变化,感到一种“特别的、与其它快感全然不同的喜悦”,就当场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痛快得好比一只刚下过蛋的母鸡,直着嗓门儿唱了起来”,而在此之前,他还觉得自己没有文学才能。
       第二天上午参观伊利埃-贡布雷的圣雅克教堂,即小说中的圣伊莱尔教堂:“教堂![……]它就像贡布雷的普通居民之家,如果贡布雷的街上编有门牌号码的话,它也可以有个门牌号码;邮差早晨送信的时候,[……]似乎本应该在它的门口停一停的。”圣雅克教堂于十五世纪下半叶重建,由伊利埃的弗洛朗出资,1907年被列为法国历史建筑。这伊利埃的弗洛朗是圣女贞德的战友,参与解除奥尔良城围的战斗。教堂大门是十三世纪雕塑,方形钟楼系十六世纪补建,但原定的石钟一直未安装,现在的钟是当时临时装上使用。教堂里的厅堂长四十四米,宽十五米,唱诗班座席穹顶上饰有漂亮的护壁板,在十九世纪时重漆。普鲁斯特笔下的圣伊莱尔教堂部分重现十八世纪末被毁的伊利埃教堂,其遗迹可在圣伊莱尔桥附近看到。圣伊莱尔教堂里的一些珍宝,则是从其他教堂“搬来”。例如,描绘亚哈随鲁给以斯帖戴上王后冠冕的挂毯,则来自约讷省城市桑斯的大教堂,这幅十五世纪的挂毯,用亚麻和真丝及金银线织成,挂在该教堂祭坛后面。而表现坏家伙希尔贝的彩画玻璃窗,则是作者虚构,因为被作者定在十一世纪的坏家伙希尔贝,历史上并不存在,部分借鉴十四世纪的坏人查理,表现此人的彩画玻璃窗现存厄尔省省会埃夫勒的大教堂,只见他双手合十,跪倒在地。
       
       小说毕竟是虚构,对历史可以戏说,教堂也可东拼西凑。普鲁斯特于1918年4月20日在一本《在斯万家那边》上给作家雅克·德·拉克勒泰尔题词时写道:“亲爱的朋友,这本书的人物并没有钥匙,或者说一个人物有八把或十把钥匙;同样,对于贡布雷的教堂,我的记忆向我提供了许多教堂作为‘原型’。”还有他笔下奏鸣曲的小乐句,即斯万和奥黛特的国歌,其原型既是他并不喜欢的作曲家圣-桑的《D小调钢琴小提琴第一奏鸣曲》(编号75),又是恺撒·弗兰克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和《D小调弦乐器四重奏》,其中还有瓦格纳的歌剧《帕西发尔》(第4幕)和《罗恩格林》的成分。
       最后参观的是莱奥妮姑妈之屋,位于圣灵街4号,现在是普鲁斯特大夫街4号,是普鲁斯特博物馆,也是普鲁斯特之友和贡布雷之友协会会址。由于普鲁斯特母亲的叔父路易·韦伊在巴黎郊区奥特伊镇拉封丹街的花园公寓,即作家的出生地,现已拆除,所以莱奥妮姑妈之屋是现存的惟一故居。这幢屋子建于1818年,朱尔·阿米奥的孙女热尔梅娜于1953年将其买回,1976年赠送给普鲁斯特之友协会。该屋有三层。一楼有博物馆、三个厅和厨房,二楼是莱奥妮姑妈、马塞尔和路易·韦伊的房间,三楼则陈列普鲁斯特亲友的照片。莱奥妮姑妈的房间,床的一面有一张既当药案又当供桌的桌子,上面放有一尊圣母像和一瓶维希矿泉水,不会耽误服药和祈祷,床的另一面贴近窗口,可看到街上发生的事情。当然还有“小玛德莱娜”和椴花茶,叙述者的无意识记忆就是由此产生,贡布雷的一切和市镇周围的景物也从这茶杯中出现。马塞尔的房间是他阅读的地方,里面放有幻灯机和幻灯片,上面画有齐戈弗里特的妻子热纳维耶夫·德·布拉邦和宫廷总管戈洛。这屋子会员可免费参观,非会员必须买票,每人五欧元,另外在室内不能拍照。据米蕾伊·纳蒂莱尔女士说,去年有一位参观者不买票就进去,还在里面拍照,正好给她发现,结果只好把数码相机里的照片擦掉,弄得十分尴尬。
       走出博物馆,往右拐,几步路即可到一家糕饼店,上面确实如德波顿所说,写有:“莱奥妮姑妈在本店购买小玛德莱娜。”不过,市场广场上的那家糕饼店现已关门。米蕾伊·纳蒂莱尔女士路过时随口说了一句:“这里的小玛德莱娜味道最好!”这“小玛德莱娜”到底是什么?是甜饼?点心?请看其配料:
       
       黄油90克
       面粉90克
       细砂糖75克
       粗红糖10克
       蜂蜜10克
       鸡蛋 2只
       盐 一撮
       据《小拉鲁斯烹饪辞典》,还需加上柠檬汁。
       制法:将黄油熔化。打鸡蛋,加糖和盐。五分钟后加入面粉搅拌。然后加冷却的熔化黄油和蜂蜜。静置一小时后用200oC温度烘烤即成。当然,烘烤前须放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里,否则就不是“小玛德莱娜”。
       这样烤出来的食品,当然是蛋糕喽。把玛德莱娜小蛋糕浸泡在茶水里吃,未必能产生普鲁斯特式的无意识记忆,但如果以前也这样吃过,那就另当别论了,因为这样回忆往事有现时的感觉作为依托,使人有立体感,能产生强烈的印象。
       其实这种回忆方式,并非普鲁斯特独创,夏多布里昂已有此类回忆,地点是在蒙布瓦西埃城堡,也是在博斯地区和佩尔什地区的边缘。1817年,他继续撰写《墓畔回忆录》,一天晚上,他在城堡里散步,被栖息在桦树顶上的一只鸫的叫声所吸引,这动听的叫声使他想起他父亲的领地,因为他常常在那里听到这种鸟的叫声。不同的是,普鲁斯特把这种回忆方式用到了极致。
       
       第一天中午,还可在弗洛朗饭馆品尝到普(鲁斯特)家菜,但须预订:一是奶油炖鸡蛋,马塞尔在午饭时吃过;二是海鱼汤煲,鱼名为empereur(皇帝),问服务员到底是什么鱼,他笑着说,empereur就是empereur,你们中国不是也有皇帝;三是苹果塔。菜的味道不错,不过更有趣的普鲁斯特爱好者能坐在一起闲聊。这些人对普鲁斯特的轶事和小说的情节如数家珍,同桌一位银行职员特别活跃,请每人讲述如何喜欢普鲁斯特的作品,还说回巴黎后要去金屋饭馆,即一天晚上斯万没有在维尔迪兰家见到奥黛特,就去巴黎林荫大道的各家饭馆和咖啡馆寻找,最后在她从金屋饭馆出来时不期而遇,但实际上,这金屋饭馆早已在意大利人大道消失。还有一位参观者,我曾见到她看了斯万的乡间别墅之后回到车上,阅读小说中的有关段落,那虔诚的样子,如同在读《圣经》。
       回巴黎时,遇到一位加拿大参观者。他说要去买二十一卷的《普鲁斯特书信集》,准备在退休后细细品尝。到了沙特尔,火车脱班,后面一连几列火车又无法挤上,双休日出去度假的巴黎人,回来时真是人山人海。最后好不容易挤了上去,在车上只有立足之地,人一动也不能动,这一个小时真是度日如年。
       德波顿说:“诚实点的造访者会在心里承认,这小镇无甚可观。”但我在参观伊利埃-贡布雷及其周围地区之后,却觉得来此值得,甚至还想再次重游。这也许是因为对普鲁斯特的喜爱,也许是因为西方人士看惯了此类小镇,觉得并无特别之处,而我们东方人看了,仍觉得有新鲜之感,再说那里有多处法国国家保护建筑和历史古迹,光从景观来看也值得一游。
       法国普鲁斯特之友协会1929年成立于巴黎,雷纳多·阿恩任副会长,作家的弟弟罗贝尔·普鲁斯特任档案保管员,1930年还出了一本类似《普鲁斯特学刊》的杂志。但不久之后,协会和学刊均销声匿迹。目前的普鲁斯特之友和贡布雷之友协会1947年成立于伊利埃,“把伊利埃奉为普鲁斯特崇拜中心”,1950年出版会刊《普鲁斯特学刊》,该刊于2000年出版第五十期,学刊杂志社社长让·米伊(Jean Milly)先生(1984至1996年任巴黎第三大学普鲁斯特研究中心主任)撰文庆贺,题为《<普鲁斯特学刊>五十华诞》。协会现任会长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让-皮埃尔·安格雷米(Jean-Pierre Angremy)是外交家也是作家,笔名皮埃尔-让·雷米(Pierre-Jean Remy),是去年法国中国年的法方主席。协会地址是:Musée Marcel Proust. 4, rue du Dr. Proust. BP 25. 28120 Illiers-Combray, FRANCE。协会设有网站:http://perso.wanadoo.fr/marcelproust,E-mail地址为:marcelproust@wanadoo.fr。参观之前,不妨网上一游。
       德波顿在书中提到全英普鲁斯特梗概大赛,由此不禁想到一个问题:阿尔贝蒂娜为何出走?1999年版《辞海》“追忆逝水年华”条目(第1269页)中是这样写的:“主人公青年马塞尔混迹于巴黎上流社会,后狂热地爱上姑娘阿尔贝蒂娜,但又因怀疑她是中性人而痛苦。后决定娶她时,她却不辞而别。”是对,是错?这答案,可在《女囚》最后十二页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