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薄熙来的为官魅力
作者:吴红缨 等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57岁的薄熙来,一直被认为是“魅力”型高官。有媒体形容,他极具明星气质,高大俊朗、出言幽默,喜欢动作明星李小龙,闲暇时喜欢游泳,最有名的是敢说能讲。
       他曾说:“有人说我是政治明星,也有人说我有个人魅力——这是我不愿谈的话题。魅力是属于年轻人的,而我已经上岁数了,还是用这个词去赞扬年轻人吧。”
       2007年12月初,薄熙来被任命为重庆市委书记,如今他也把他的施政风格带到了那里。
       让官员“个性起来”
       “Nothing is impossible!大家好,我是胡骥”;“Anything is possible!大家好,我是赵兵”;“Just do it!大家好,我是应健”;“Come on,Chongqing!大家好,我是潘凌。”
       来自重庆市外经贸委四位辩手气势如虹的开场白,分别借用了阿迪达斯、李宁、耐克、雪碧的广告语,引起台下掌声雷动。台下听众之中,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和他率领的12位市委常委。
       这就是从6月19日起开始的,轰动全国的重庆官员辩论赛,上述情节是辩论赛中的一幕。
       参赛选手主要为中青年官员。“这些队伍涵盖整个‘大重庆’。”赛前,辩手们抓住一切机会练习辩术。秀山区队在机关食堂吃饭时,因一道“回锅肉”而展开“女孩子吃肥肉好不好”的辩论;万州区代表队在前来主城区参赛的车上听到车内播放周杰伦的歌,立即围绕“女生该不该崇拜周杰伦”展开对辩,这样的场景在重庆并不多见。
       在西方国家,官员,尤其是政治官员,参加辩论是家常便饭。而在中国官员群体中,“辩论”是一个陌生的话题,因为辩论要展现的是个性,官员文化则相反。
       第一次上PK台,一些官员就表现出不适应。一位观众评论说:“有几场辩论就像在斗嘴,理论功底比较差。这暴露出一些官员的视野欠开阔。”有观众甚至批评,“如果这就代表了重庆官员的水平,那是比较让人忧虑的。”
       这场大PK的策划者正是薄熙来。一般来说,中国的辩论赛大多是在大学里,薄熙来可能是辩论赛领域最高级别的导演了。一位市委官员称,“薄书记在商务部时,就经常开展辩论赛,他认为这个形式活泼、生动,不教条。”
       “这次大赛从初赛到决赛的辩题,都是由薄书记拟定初稿,经操作部门补充后,再经他本人修改后确定的。”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官员说。
       一位重庆本地的观察人士评论说:“在中央提出中西部平衡发展战略后,重庆正处在一个历史性的发展关口。在这个时刻,薄熙来一手导演的这场辩论赛,寓意深长,其真意在于试图开启这个西部直辖市的官智与民智。”
       走出去“见世面”
       相对其他高级官员的低调,薄熙来一直保持开放姿态。
       薄熙来曾说,一个地方,如果看不到问题,找不到差距,本身就是视野的局限和思想的麻木,就是思想不够解放的表现。关起门来在家里“念书”不行,还要走出重庆到外面去“见世面”。
       于是,带队考察,到各地“取经”,成了薄熙来外出“见世面”的寻常之举。
       要求下属要走出去见世面,确实是薄熙来的风格,他在担任辽宁省省长的时候,就曾带出庞大的招商团,到外面考察招商。一位曾担任中部某省领导的官员曾表示对薄熙来模式的称赞,并称曾邀请过薄熙来到该省做报告,打开下属们的视野。
       早在去年10月,薄熙来当选政治局委员后,《华尔街日报》曾作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正在将权力逐步移交给新一代精英——那些懂经济、懂商务、更注重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官员。
       “重庆人对薄熙来抱有很大希望,他们觉得这是重庆的一个新的机遇。”一位重庆市民说,“他们希望看到重庆像大连那样发展迅速,市容美观。”
       薄熙来以大连为起点,其在大连的治理成绩全国闻名,重庆人亦不陌生。上世纪90年代初,薄熙来担任大连市长,并改变了大连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市民甚至将他与足球、服装并列赞为“大连三宝”。
       薄熙来曾担任商务部部长4年,他的幽默、智慧、直率,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在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谈判中,也不难见到他的“强硬”和“坚决”。
       在很长时间里,这位从前的大连市“活名片”,也日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名片。
       不过,薄熙来在重庆面临的任务也很艰巨。重庆地区的山脉和峡谷使部分区域与外界的发展完全隔断,从该地区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的时间要整整两天。
       上任当日他就表示,重庆是西南重镇,而自己在东北工作过20年,从东北到西南,正好是一个大掉角,跨度很大,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让重庆“种出”更多小老板
       薄熙来对重庆未来发展提及最多的,是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当地观察人士将之称为:薄熙来的大开放观。
       2008年4月,薄熙来率团考察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台湾日月光集团时,诙谐地说:“重庆过去叫雾都,近几年环境有了大改善,也能经常见到‘日月光’了。我们重庆今天来了这么多人,就是来接日月光集团去重庆!”
       集团董事长张洪本当场表态,公司准备将重庆作为西南的主要基地来发展。
       在温州考察时,薄熙来说:“温州200多万人在全国、全球各地经商办企业,输出了这么多的小老板。我们想知道温州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这么多的小老板?让我们在重庆这块土地上也‘种出’更多的小老板来。”薄熙来对民营企业的重视可见一斑。
       在2008中国(重庆)民营经济发展论坛上,薄熙来还强调一定要降低企业的“人际关系成本”。外地企业在重庆投资,不怕手续麻烦,却特别担心当地的潜规则,最怕“不花钱不办事,花了钱乱办事”,担心重庆讲人情、讲关系;担心不认识人,会受排挤。
       针对企业家的顾虑,薄熙来说,重庆正致力于建设一个包容性的法制氛围,重庆不仅要给外来企业提供政策上的优惠,还要营造一个法制上的公平环境,让那些想到重庆做事的人,能够在公平的环境里,按自己的本领发展成长,以免去不应有的“商务成本”和“人际关系成本”。
       他承诺说,各方面的企业到重庆即使举目无亲,也能够在这儿生根、长叶、开花、结果,最后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要求下属要学李云龙
       来到重庆后,薄熙来的发言中最令人关注的是有关廉政的表态,“来重庆之前,我和爱人都商量好了,决不会让任何亲戚朋友来重庆做事。我儿子在读大学,如果有什么人打着我的旗号想找你们做事,欢迎大家来告诉我。”
       对重庆市民来说,他们可能对这位“一把手”有着特别的期待,除了发展经济外,一位网友在给薄熙来的信中说:“我知道您曾下令,官员收受200元礼品就地免职,掀起了‘东北反腐风暴’。由此可见您对于反腐倡廉的重视程度和严厉程度!我期待着您到了重庆以后能够延续这种廉政的理念,对腐败分子严加查处。没有对腐败分子的严加惩处,就没有重庆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也不会有老百姓们的安居乐业。”
       薄熙来希望每一位官员,能像电视剧《亮剑》主人公李云龙、赵刚那样,带领一班人马打硬仗,而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2005年5月30日,他与《意大利新闻报》记者的对话至今令人难忘。该记者担心“意大利的中小企业恐怕也没有太大的实力到中国来投资建立一些合资企业”。薄熙来先给那位记者算了一笔账:“我们确实向意大利出口了很多纺织品,但是这些纺织品都是低值的。同时,我们从意大利进口了很多纺织机械和服装面料,在意大利都是很有名的。应该说,你们的纺织机械比中国出口的服装产品的价值要高多了。”随后,薄熙来“幽了一默”:“意大利有个马可·波罗,多少年前的人,眼光就那么长远,那时候就能到中国来做生意。如果马可·波罗先生突然醒过来,得知意大利现在要对中国优质、价廉的纺织品设限,他一定会感到惊奇和遗憾的。”这番话,逗得台下一片笑声。
       对于重庆,路还很长。对于薄熙来,他能否在这个城市留下自己的痕迹,时间将会证明。
       (综合自《人民网》《新华网》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