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郎咸平的缘分天空
作者:至 成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学习很笨
       1949年,当国民党第26军的一名上尉军官,带着自己的妻子、一箱青岛啤酒及身上仅有的3块大洋,从青岛逃到中国台湾,并在7年之后生下他的第三个孩子时,他怎么也不可能想到,这个体弱多病、以木工为毕生大志的小子,日后会成为世界级的知名经济学家。这个小子就是朗咸平。
       郎咸平在小学的时候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小学五年级时,爸爸拿了一份模拟考试的算术试卷让他做,满分100分,他只得了5分。他把自己的志向定为“木工”,最大的奢望也只是开个木工厂。
       直到大学里的一次作弊考试才彻底改变了郎咸平的命运。他当时就读于台湾东海大学经济系。其中的微积分课程要求很严,这让成绩不好的郎咸平最为头疼。微积分课一共8个学分,要念两个学期,而且一学期得考4次月考。第一次月考,郎咸平只考了60分,于是第二次月考来临时他就抄同学的试卷,结果被老师抓到,得了零分。
       “第一次60分,第二次零分,平均起来是30分。这样的话,第三次和第四次月考都要考100分才不会被淘汰。当时都想放弃了。”但后来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劲,郎咸平忽然有—种要好好念书的想法。后来,他每天念书念到半夜两三点,一个月下来,忽然发现自己对学习有了兴趣,每解开一道难题都很有成就感。
       第三次和第四次的月考,他的平均分竟达99分。郎咸平忽然有了—种自己很聪明的感觉,这是他平生第一次有这种感觉,“从那时起,慢慢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历史、政治学、军事学和哲学四大科目,似乎从书海中寻回了我的灵魂。大学毕业后考沃顿商学院,托福只考了550分,GRE只考了1630分。为什么他们会收我这个笨蛋呢?因为我当时报的那个商业经济系才开办一年,那年全世界招生10个,可就只报了7人,我一辈子都不觉得我聪明,但是我很用功。”
       只想做个普通人
       上世纪90年代初,郎咸平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回到香港,用他自己的话说,“在美国混得还不错,在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当教授。”让他有如此大勇气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成都妹子张玮。
       2000年后,郎咸平回到大陆。他此后的人生可谓是风生水起——在北京大学当老师,在证券公司担任顾问,在财经杂志出任学术顾问等等,一份工作的最高月薪达7万元人民币,最低的也有三四万。
       郎咸平曾说,要当财经界的谢霆锋,引起了学者们的诟病。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他在上海的一档财经电视节目播出后,这个在学者界不受欢迎的“疯子”,在中小投资者中居然比“小燕子”还红。美国一家权威财经杂志称,上海妇女有三大爱好:第一是路易威登的包包;第二是卡地亚的手表;第三是郎咸平。郎咸平说他在上海还有点名气,所以他走哪里随时不忘带把梳子,因为他知道观众会和他照相。很多妙龄少女会冲过来找他要签名,甚至还有要电话号码的。
       他享有这种盛名带来的荣誉,但他又矛盾地解释:“我很担心媒体会把我推向一个神台,我并不是要拿着道德的利剑,来挥砍这些企业家,因为这根本不是我的专业。”他说他只想做个普通人。
       初见郎咸平,他严肃的面孔可能会让人觉得他很凶。不过,深入接触后会觉得这位教授有点奇怪:只会唱两首歌,《天意》与《无言的结局》,岁数不小却童心未泯,一种孤独感与他如影随形;他喜欢一个人夹着皮包在宿舍与教室之间穿梭,一个人吃饭,一个人走路,累了就到办公室静静地看会儿书,更多的时候在思念他的妻子张玮;他开玩笑说,自己不是一个“坐台”教授,上课永远讲完就走。他落寞地说,没有人关心他,欣赏他的人不多,他都是一个人呆在家看电视。事实上,是因为此期间,妻子张玮不在他身边。
       邂逅成都女孩
       张玮是土生土长的成都妹子,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条件十分优越。
       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春天,远在美国创业的哥哥让张玮萌发了强烈的思念之情,再加上她也想到国外去“见识”一下,于是就背着行囊独自一人来到旧金山硅谷,与她日夜思念的哥哥团聚。然而,就是这次越洋远行,为她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初夏的一个周末下午,海风把旧金山吹得暖融融的,应朋友之邀,张玮参加了一个华人聚会。举杯站在大厅,听着周围熟悉的乡音,她感觉仿佛回到了家。“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的博士,在美国几所大学担任教授的郎咸平先生。”当主持人用极简短的话语介绍完后,在座来宾纷纷对这位学者投以赞赏的眼光。这也是张玮第一次听到郎咸平的名字。
       这天晚上,两人相识了,并从东西方差异一直谈到人生理想。这次聚会后,郎咸平便向张玮发起了猛烈的爱情攻势。
       但这时的张玮一心想回成都,对郎咸平的追求表现得特别冷静。张玮认为郎咸平在美国,自己在成都,两人建立恋爱关系不现实。
       几个月后,张玮回到了成都。面对郎咸平锲而不舍的追求,她终于开启了爱情的大门。三年后,郎咸平如愿以偿。婚后,无论丈夫到哪儿,张玮总是陪伴在丈夫左右,照顾郎咸平无微不至。
       妻子要开店
       一个天气晴朗的上午,一家卖净水设备的小店在成都永陵路开张了。方寸小店里,张玮正忙前忙后地招呼着各方来宾。
       “创业很辛苦的,我们家并不缺钱,你又何苦去吃这个苦呢?”在此之前,郎咸平多次试图打消张玮开店的念头,但这个成都妹子与生俱来的执着与不怕吃苦的韧性,每每总是让这个四处讲学口才一流的知名经济学家败下阵来。
       张玮道出了开店的原委:“这些年来,你的经济理论我也耳濡目染了—些,心里总想着有一天能有个地方让我施展一下拳脚,实践一下从你身上学来的理论知识;而且看你经常捐款给学校里的贫困生,也感染了我,我也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但我们毕竟经济能力有限,所以想自己出来开店赚钱,然后办家福利院。”
       “好吧,我只能支持你了。”最后,他拿出几十万元让张玮去实践。
       “我先生是一位非常敬业的人,他不怕吃苦,敢于承担责任,遇到任何事情都特别执着,他是一个硬汉。”说起丈夫,张玮滔滔不绝。“我们感情很好,我在成都开店卖净水设备,他不时打电话来嘘寒问暖,让我心里很温暖。”
       张玮最后说,郎咸平对她特别疼爱,常打电话劝她把开店当成人生的一个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重要的是照顾好身体。
       (摘自《世界经理人》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