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震地玫瑰张泉灵
作者:刘 宇 苏 容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8年5月14日的电视连线中,看到刚从珠峰大本营撤下来的张泉灵到达震灾一线,穿着一身深色的运动服,散发,清瘦,不施铅华。她正在做都江堰打通前往汶川国道213线的道路塌方的现场报道,可她抛出来的问题先把人吓了一跳:为什么我们看到现场闲着的人比干活的还多?接下来的回答详尽介绍了213国道特殊的地理环境及对工程进度的制约。整个报道干净、利落,滴水不漏!
       15日清晨,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播放了张泉灵前一天晚上报道武警从废墟中救人的场面。她站在现场,语调因为急切而有些高亢,一个在楼板和楼梯下压了60多个小时的妇女被营救出来。
       当主持人与现场的张泉灵连线时,看得出经过一昼夜连续工作之后的张泉灵面有倦容,声音略带沙哑。她在都江堰的抢险救灾指挥部出镜,先带观众进入了武警部队的帐篷,巡视一圈以后,马上甩出问题:大家可能要问,看了半天,怎么没看到床呢?战士们的床在哪儿呢?他们在哪儿休息呢?大家注意这一排排的马扎,这就是战士们的床!自打他们进入都江堰,他们就不歇不睡,连续作战,实在累了就坐在小马扎上打个盹儿。
       新闻强调的是细节,她把镜头对准一排排空荡荡的马扎,竟要比拍摄武警战士困倦身躯的特写更加有力!随后,她在现场继续向观众展露着她捕捉到的细节——她请观众注意她脚下洁净的马路,然后说:尽管经历着地震,这座城市的环卫工人依然在一大清早坚持保洁,这座城市的秩序并没有因灾难而打破。
       一辆消防车划过镜头,她立刻就借着镜头说:在都江堰,很多的生活常识在发生着改变,比如说我们平时听到消防车的警报都会想:你看,出事了!然而在都江堰,有消防车和救护车驶过,人们就会想:又有生命获救了!
       最后,镜头停在街道中央的一处仍在不停转动的水车雕塑小品上,张泉灵说道:都江堰是一个与水关系密切的城市,这个水车似乎在告诉我们这座城市恢复正常生活的愿望。
       这一连串的报道一气呵成,俯仰皆文章!她不止是一位冷峻敏锐的观察型报道者,更是一个心思缜密的感受型报道者。她从周遭的点点滴滴中还原了一个真实可感的都江堰,一个身处山崩地裂却依然顽强挺立的都江堰。
       15日下午4点,张泉灵和她的报道团队冒着不时发生的余震,徒步9个小时到达汶川漩口镇,向公众报道那里的群众和救援部队面临缺少粮食、帐篷、消毒药物和通讯不畅的困难……
       这个北大德语专业毕业的才女,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成熟笃定、充满关切的报道者。她以独到的视角切入灾难现场,以女性特有的温柔与细密发掘灾难中人性的温暖。她身上那种从容不迫的定力,除了功力深厚以外,还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
       记者问起她在灾区采访的日子里是否会经常流泪,张泉灵说:“在这里,你才知道‘化悲痛为力量’不是一句空口号。令人感动的事情、感动的时刻太多太多,你经常会热泪盈眶,却不会有时间号啕痛哭,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会被触动,但看到大家都在付出全部力量救助他人,自己的内心会立刻充满力量。”
       (摘自《中国妇女》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