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财富]资本与创业的故事
作者:田溯宁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与资本结缘的三次创业
       我第一次创业是在美国留学期间。虽然我学的专业是草原生态学,但受当时的高科技浪潮影响,我创业的想法已经非常强烈。有一次去开会的途中,我遇到一位北美草原分类协会的会长。聊天时我得知,他开发了一个软件,可以进行支票扫描,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下飞机时,我们创业的思路已经成型了。随后我们两人成立了一家公司,他拿出20万美元作为注册资金,我们各占50%的股份,他负责技术,我负责市场营销和公司管理。
       半年之后,公司做不下去了。这时,我生平第一次面临金融危机问题:公司账面上还剩下16万美元。按照法律,虽然我当初没有投入一分钱,但由于拥有这家公司一半的股权,还应该拿回8万美元——这样的产权问题,让当时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经历了这个过程,我慢慢知道了股权和股东是怎么回事。虽然这是一次失败的创业,却也是我第一次成功的融资。我的天使投资人,就是那个在飞机上认识的人。
       1993年,我和丁健相识,随后在达拉斯注册了亚信公司,这是我的第二次创业。1995年回到中国时,中国的互联网刚刚萌芽,一共只有几千个互联网用户。虽然我们的初衷是做信息服务,但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极端缺乏,所以亚信开始着手建网。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发展得非常迅速。1995年亚信只有三个人,到了1997年,公司已经发展到了几百人,收入有两亿多元。
       这时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公司收入很多,但是现金总是不足,甚至没有钱发工资。这让我非常费解。回头来看,这其实是因为当时亚信的商业模式有很大的问题。当时我们签订合同后,就开始建互联网的接入站点,但客户只付20%的定金,其余的资金需要亚信来垫付。在项目少的时候还能够周转得开,等到公司越来越大,现金流就会出问题。
       这时候,我们才第一次接触到了风险投资的概念。当时,我们见了被称为“中国风险投资第一人”的冯波。他告诉我们,亚信面临的问题,几乎所有硅谷的公司都会经历。亚信需要的就是风险投资。
       这个概念让我非常激动。与亚信六个核心成员商议后,我们决定引进风险投资。1997年10月,亚信融资1800万美元。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资本的启蒙过程。例如,公司到底该怎么估值?亚信到底值多少钱?谁也弄不明白。后来才发现,当时签订的条款并不公平,例如:有一个对赌协议:如果亚信2000年实现不了规定的净利润,股权的安排就很不利。回头来看,这个对赌目标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但如果当时不签这个“不平等”协议,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协议签订两个月以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此时再想融资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当时,亚信承载着成为“中国互联网建筑师”的梦想,如果没有这一笔风险投资,这个梦想是无法实现的。另外,投资方为我们建立了很多规则,例如要求亚信建立基本的预算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没有这些,亚信的发展也很难想象。
       当然,当投资人主导一家公司的发展时,也难免带来一些短视,因为投资者需要每天都有利润的增长。亚信是中国最早涉足互联网的企业,却在随后的发展中错失了很多机会——错过了搜索,错过了电子商务,也错过了门户网站……这方面可总结的教训的确很多。即便如此,那次融资依然是必然的选择。
       1999年,亚信正在筹备上市,这时广电总局、铁道部、上海市和中科院共同成立了网通,请我出任网通CEO,于是,我又开始了第三次创业。在网通的创业与资金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因为亚信基本上还是做软件,资金需求不大。而电信公司每年的投资都要上百亿元,当时网通要在16个城市建一个环绕的网络,需要42亿元人民币,而网通的股东只有不到4亿元人民币的投资。
       但我的运气不错。当时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上,新型电信公司正如日中天。有了亚信的经验,我们开始主动寻找融资。BCG(波士顿咨询)等咨询公司帮我们做了一个建设中国光纤网的宏大计划,然后开始了融资的道路。经过三个月的路演,网通融到了3.25亿美元。半年之后,互联网泡沫破灭,电信公司的市值也跌得一塌糊涂。
       正是这3.25亿美元,再加上我们向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的贷款一共70亿元,帮助网通建立了全国第一代的光纤互联网。这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好的新一代光纤网络,从北京一直建到武汉,从武汉一直连到广东、汕头,随后又建了海底光缆。这样一个“宽带的梦想”,如果没有资本的支持,真是无从谈起。
       用资本促进产业整合
       在我的创业经历中,资本尤其是股权投资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我很幸运,但很多不那么幸运的人,也许错过了,创业的梦想也就幻灭了。
       我始终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中,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作用甚至要远远大于在美国。中国面临着一种复杂的情况,市场经济的变革和高科技的变革同时发生,一方面不确定性很大,另一方面机会也非常多。用什么去抓住机会,把握不确定性,将它们变成伟大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有远见的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合作。我们这一代人,用几十年时间经历了西方两百年的历程,这让每个人的一生都充满着传奇色彩。而变化才刚刚开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行业融合。
       首先来看电信行业。贝尔发明电话一百多年了,移动电话最早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发明之后二三十年没有人使用。然而在最近的10年中,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2000年,计划部门在做规划时,预计到2007年中国将有5000万个手机号码;而今天,这个数字接近5亿。
       再来看媒体、IT和互联网行业。从报纸成为产业,到广播时代、电视时代,目前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今,电梯间挂上一个屏幕就变成一个媒体,手机也变成了媒体。未来更大的变化是媒体互动,真正做到分时、分段、分众。在过去30年里,IT、互联网行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30年前我们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叫微软,10年前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叫Google,如今它们都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在过去的行业变迁中,中国的企业没有赶上那一波浪潮。而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出现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盛大网络,其中不乏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继续思考下去,在未来宽带的时代还会发生什么?
       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中华民族的经济要真正实现跳跃式发展,就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就像荷兰人发明大肚船、英国人发明蒸汽机、美国人发明电和汽车一样。中国在民族复兴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根本的、创造性的发展,使发展速度可以大大超越传统商业模式。
       中国的“瓦特”“爱迪生”将会在什么领域出现?
       (摘自《南方周末》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