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彼岸]分享生命的美丽与光明
作者:[美]琳达·瑞午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1965年7月,那个温暖夏季的一天所发生的事。
       那天母亲因病永远离开了我们,那年母亲才36岁,还很年轻。我和父亲都悲伤欲绝。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名警官来到我们家。他是代表医院来的,想征得父亲的同意,将妈妈的眼角膜移植给一个失明的人。我简直震惊至极,不敢相信医生居然要把妈妈身体的一部分送给其他人使用。我放声大哭,跑进了我的房间。
       那年我才14岁,还不能完全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尤其是这种事就发生在自己最爱的人身上。令我感觉更糟糕的是,父亲居然同意了。
       “你怎么可以这么做?”我哭着对父亲大喊,“妈妈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是一个完整的人,你怎么能让她这样离开这个世界呢?”
       “琳达,”父亲伸出手臂拥抱着我,轻声说,“你能够给予别人的最好礼物,就是你自己的一部分。由于我们死后所捐献的器官能改变另一个人的生活,那我们的死也会变成有意义的,因此我和你妈妈几年前已经决定,在我们死后,自愿成为器官捐献者。”
       没想到,父亲那天对我说的这番话,后来却成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许多年过去了,我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家庭。1980年,父亲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于是我把父亲接来跟我们一起住。在那以后的六年里,有关生与死,成了我们一家人经常讨论的话题。
       父亲曾经乐观地跟我说,在他死后,他希望我把他身体上所有状态良好的器官都捐献出去,特别是他的眼睛。父亲认为,视力是我们能给予别人的最珍贵的礼物,没有什么能够比帮助一个失明的孩子恢复视力更让人快乐的了。如果那个孩子恢复视力后,能够画画,就像我的女儿温迪那样,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
       温迪喜欢画马,她一直都在不停地画,得了许多奖。父亲说:“想一想,如果失明的孩子也能像温迪那样画画,他们的父母该有多高兴;如果我的眼睛能帮助别的失明的孩子把这些愿望变成现实,你一定会为我而自豪的。”
       我把父亲的这些话告诉了温迪,她眼里含着泪花,走进父亲的房间,使劲地拥抱了她的外祖父。
       温迪当时也只有14岁,和我当时刚刚知道器官捐献时的年龄一样,可是她的态度却同我那时完全不一样。
       父亲于1986年11月的一天去世了,按照父亲的遗愿,我们捐献了他的眼睛。几天后,温迪深情地对我说:“妈妈,我真为您为外祖父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你真是这样想的吗?”我问她。
       “当然是,你难道没有想过要是失明会是什么样?如果有一天我死去的话,我愿意像外祖父那样捐献我的眼睛。”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父亲不仅仅捐献了他的眼睛,他给出了比眼睛多得多的东西。父亲留下来的更重要的东西,我在女儿闪烁着骄傲与自豪的神情中得到了证实。
       我把女儿紧紧地拥在怀里,可是那时我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两周后,我不得不又一次在器官捐献的文件上签字。
       那天,可爱的充满天赋的温迪,在路边骑马的时候,不幸被一辆迎面而来的大货车撞死了。当我在那些文件上签字的时候,女儿说过的话一遍又一遍在我耳边回响:“当然是,你难道没有想过要是失明会是什么样?”
       温迪死后三个星期,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医院的信。信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瑞午先生和太大:
       我们想让你们知道,角膜移植手术非常成功,您女儿的眼角膜使两名失明的孩子重见光明,这是对您女儿最好的纪念方式。您的女儿是一位富有爱心,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她愿意与别人分享生活的美丽与光明……
       如果将来某一天在某个地方,有一个曾经接受过角膜移植手术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喜欢画画,而且对画马情有独钟,我想我知道那个捐献角膜的人是谁。那是一个金发、蓝眼、一辈子都喜欢画马的女孩儿,她就是我最亲爱的女儿——温迪。
       (刘清华摘自《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