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回首]华尔街上的红色大亨
作者:伊 里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华尔街是垄断资本的心脏,世界经济的命脉。能在那里占有一席之地,便是财富与实力的象征。曾经有一位中国青年,凭着对党的赤胆忠心,在华尔街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了辉煌的业绩。
       投身抗日洪流成为“红色大亨”
       舒自清,原名舒鸿源,1918年2月8日,出生在上海市虹口区一个贫民家庭。他靠自学成才,十八岁就成为英国义茂利会计师事务所最年轻的审计师。“一二·九”反帝爱国运动使他从“科技救国”的梦中醒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于1937年10月参加革命队伍。
       1939年9月,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全国形势日益恶化。周恩来决定组建党的第三条秘密战线——广大华行,作为绝密、备用的组织。除了极少数高层领导是中共党员外,这个公司和其他商贸机构没有区别。
       1940年,上级安排舒自清到重庆工作,担任广大华行重庆分行经理,广大华行副总经理。在商海的激烈博弈中,为了表示廉洁自律,他毅然改名“自清”。
       舒自清为人豪爽,爱交朋友,他利用自己出身奉化,常与“四大家族”的人混在一起。不久重庆上流社会纷纷传言:“广大华行有蒋氏的背景。”
       保护色搞好了,社会关系也打开了,舒自清利用“前方马瘦、后方猪肥”的状况,广纳投资,扩展销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际贸易通道断绝,进口货行情大涨。广大华行抓住机会,赚了个盆满钵满,总资本翻了几番。
       转战美国 创业历尽艰辛
       1944年,法西斯已成强弩之末,国际形势即将发生重大变化。周恩来指示广大华行,要大力开展中美贸易。于是总部准备派年纪最轻、英语流利、业务娴熟的舒自清去美国创业,把公司的活动资金30万美元,抽出三分之二交给他做原始资本。
       舒自清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项危险而艰巨的任务,并于1945年1月动身。他的美国之旅可谓是九死一生,飞越喜玛拉雅山时几乎坠机,被迫滞留印度达数月之久,横渡大洋时又遭到日本军舰追袭,最后总算有惊无险踏上了洛杉矶的土地。
       下船的第一印象就是美国非常富庶,到处蕴藏商机。舒自清决心大干一场。
       1945年6月1日,广大华行美国分行正式开张。为了使公司有一个高起点,舒自清首先瞄准了那些世界著名的大药厂。他来到礼来公司营销部。礼来公司销售部主任接待了他,可是没容他讲完来意,就打断道:“先生,我们在中国有固定的贸易伙伴,谢谢!我很忙。”在惠氏、辉瑞、默沙东等公司的遭遇也一样。
       11月底,舒自清辗转找到了上海时期的老朋友纽约花旗银行副总经理,他一口答应帮忙。过了几天,美国六大药厂之一的施贵宝公司中国部经理帕克·格林约见舒自清。格林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对中国的情况比较了解,施贵宝高层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经格林推荐,两周后,国际部总经理魏克约舒自清面谈合作事宜。舒自清详尽地向魏克介绍了广大华行及中国市场的情况。
       他的发言深深打动了这位老谋深算的商人,双方合作的意向基本肯定了。1945年12月,广大华行美国分行与施贵宝公司签订了正式合同,舒自清买进了10万美元的盘尼西林等药品。他的公司在纽约崭露头角。
       淘汰宋子文 驰骋华尔街
       舒自清包了专机,把第一批西药紧急运回国内。霎时间大街小巷都贴满了“盘尼西林真灵”、“维他命保命丸”等广告。不出一周,药品全数卖出,光盘尼西林就赚了10万美元。
       美国分行与施贵宝皆大欢喜,接下来的几笔生意总额达到了100万美元。这时,舒自清领导的美国分行再也不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了。
       1946年夏天,美国分行的西药生意如日中天,横扫了中国市场,使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也眼红起来。他托美国前国务卿史坦汀·纽斯向施贵宝的老板要中国的代理权。魏克故意把消息透露给舒自清,舒自清装出不在意的样子反问:“你们了解宋子文的官僚公司吗?我听说蒋总统对他很不满意啊!而且中国政局要大变了。”几句话击中要害。魏克表示相信舒自清,但是却打算趁机压价。舒自清针锋相对,要求把代理费提高到25%。他气定神闲地提出,可把今年的生意做到500万,最后不但如愿以偿,还免除了广告费。
       致力于经济发展
       含冤受屈丹心不改
       新中国成立后,舒自清主动回到国内,在外贸战线上又做出了新的成绩。在建国初期他就提出,应该扩大对西方国家的出口,以及举行广交会的创意,此举为我国贸易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文革”中,由于舒自清夫妇的特殊经历,被当作“美国特务”批斗得很厉害。不久,他们被秘密关进秦城监狱。1973年1月,在许多老同志的帮助下,舒自清夫妇以“保外就医”的名义被放了出来。虽然头上仍然戴着沉重的政治帽子,舒自清仍然急切地关注着我国的经贸工作。他曾设想,在一些地理位置合适、条件较好的地区、实行特殊政策,吸引外资;建立跨国公司,使我国外贸工作与国际接轨……这些超前的观念难能可贵,但在当时还不可能实现。
       改革开放以后,舒自清的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在外贸部担任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时,他凭借娴熟的外贸经验,利用信贷和买卖期货操纵国际糖价,一举为国家赚了两亿美元。国务院的领导同志对他在建立特区、引进外资等方面提出的意见也非常重视。舒自清当年的一些部下后来成了亿万富翁,他利用这些老关系促成了许多中外商贸项目。他还提出融资建立跨国公司,为国家挣大钱的设想,可惜由于各种复杂因素未能实现。1988年离休后,他仍为开发经济、吸引外资积极出谋划策。
       1989年6月7日,联合国准备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国际关贸会议,舒自清为参加会议亲自写了发言稿,力主中国加入WTO。可惜壮志未酬,便于6月1日中风倒下,没能成行。1996年5月1日在弥留之际,他颤抖地竖起两个手指,对未竟之事深表急切与遗憾。
       (孤 晶摘自《炎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