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回首]张恨水的啼笑因缘三部曲
作者:历 成

《人民文摘》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随着《金粉世家》、《啼笑因缘》两部电视剧在全国的热播,张恨水这个名字又一次在中国大地上流传开来。殊不知,作者自身的情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精彩的啼笑姻缘。如今,这位作家已经离世近半个世纪了,他的人生故事也和他的作品一样,值得后人细细回味。
       第一次婚姻:包办的婚姻还被掉了包
       1895年,张恨水出生在安徽潜山岑头镇的一个名门望族的书香之家,是家中的长子。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极其孝顺。虽然张父中年早逝,但是由于张母治家有方,张家仍是全镇数一数二的大户。1914年,在苏州洋学堂求学的张恨水年满19岁,已是才华初露,美名远播。
       按照当地习俗,男满18岁女过16岁当提婚。张母决定为恨水选妻。这消息一经传开,许多女方父母都想与张家结为亲家,一时间趋之若鹜,忙坏了媒婆。
       一天,邻镇徐家楼唱戏,张母也来看戏,正看得入神时,媒婆凑到她的耳边,嘀咕几句后,暗暗指了指一位女子。张母抬眼望去,只见那个女子生得小巧玲珑,瓜子脸蛋,樱桃小嘴,一根又长又黑的辫子格外迷人。她想,若能选此女做儿媳真乃福也!媒婆说这女子叫徐文秀,初中文化,知书达理,是徐员外的娇女,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张母请人算了年庚,男女八字正合,于是择了黄道吉日与徐家吃了订亲酒,交换庚书。一切具备,只欠东风。张母给儿子修书一封,并将对象详细地描述一番。张恨水看罢母信,一时不知所措。他在学校受新思潮影响,本想自己选个如意夫人,可是母命难抗。
       当年假期,张恨水刚好毕业,回家完婚。这天,张家张灯结彩,热闹异常,夜幕降临,当客人退尽,张恨水揭开新娘的红盖头,不由大吃一惊,眼前的新人与母亲在信中所说恰恰相反。更使张恨水难以忍受的,是新人的三寸金莲。他想不明白,一气之下,给母亲留下一张纸条后,当夜奔出洞房。
       张母看罢纸条,立即来到新娘面前,果然不是自己选定的女子。母亲顿时傻了眼,半晌无语,好一会儿才缓过神来。经新娘交待,才知徐家玩了“调包”术,那天张母看到的是二小姐,眼前是她的大姐徐文淑。掉包之事,在当地已不足为奇,张母吃了哑巴亏,派人寻回儿子,好言相劝:“这是前世姻缘所定,如有机会,再选个二房吧!”张恨水恭听母亲安排,勉为其难地咽下苦水。然而,“蜜月”不到10天,张恨水就离开了家门。
       张恨水虽与徐文淑没有爱情可言,却一直把她当正房对待。母亲去世后,为了不让她寂寞,帮她把小妹的女儿接到身边,让她生活过得充实些。1958年,徐文淑到市场买菜,被一辆急奔的板车撞倒。张恨水闻讯立即将她送到医院抢救,终于因流血过多而亡。张恨水安葬她之后,心感内疚,喟然长叹:我为什么不给她更多的爱!
       第二次婚姻:邂逅落难佳人伴他到白头
       结婚5年后的张恨水和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一样,纷纷走出家门,来到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闯荡,在北京经友人介绍,在市中心新华街的南门为《盖世报》做校对。出于生计,张恨水勤恳做事,由于他出色的才气,很快被主编看中,当了编辑。有了稳定而且较好的收入后,张恨水便在西城区的一个窄小胡同中租了一间住房。
       1919年秋天的一天,因赶发稿子,迟了下班时间。此时已是夜幕降临,天空飘着寒雨。张恨水打着雨伞急步往家走,忽然听到一阵轻轻的啜泣声。他寻声瞧去,一个小女孩战战兢兢地蜷缩在墙脚下。张恨水遂起恻隐之心,走到女孩面前,边为她撑伞遮雨边问道:“小姐,为何到此独自垂泪?天黑了,怎么不回家?”那女孩子说:“我是个落难人,无家可归。”张恨水掏出名片:“你如果相信我的话,请到我家暂时住下吧!”女孩点点头。
       跟随张恨水来到屋内,先动手做饭填饱肚子。在灯下吃饭时,张恨水才发现对面坐的女孩子竟是绝色美人。
       从女孩口中得知,她叫胡秋霞,家住四川嘉陵江边,母亲早亡,因生活所迫,她的父亲被一朋友所骗,将只读完初小、年仅10岁的小秋霞卖到北京一户人家当了丫环。16岁时,主人的儿子见她美貌,便要强暴她。她拼命喊叫,幸好被长工发现才脱离虎口。经人介绍,胡秋霞进了贫民习艺所。然而,负责办所的人要打她的主意,她吓得连觉也不敢睡,逃了出来。
       张恨水住着11平方米的斗室,只有一个沙发和一张床。他让她睡在床上,自己则在沙发上度过了不眠之夜。第二天,他便以赎胡秋霞做妻子之名,替她交了赎金。胡秋霞“叭”地一声跪在他的面前:“您是我的救命恩人,我愿意侍候您一辈子。”
       打从这天起,张恨水每天晚上教她习字写日记。胡秋霞聪明机灵,一学即会,做饭、洗衣,样样不在话下,张恨水似乎从她身上找到了温馨、甜蜜和幸福。胡秋霞也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她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这叶即将被波涛吞没的孤舟,终于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湾。”
       不久,张恨水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婚礼,宣布胡秋霞为他的二房夫人。胡秋霞生了三个孩子。
       第三次婚姻:痴心少女凤求凰
       1926年,张恨水在做编辑之余,勤奋写作,著作频发,收入颇丰。便又在北京租了两间房子,将母亲和徐文淑接到北京定居。每逢节日,一家人聚一聚。胡秋霞称张母为妈妈,称徐氏为大姐。
       这个时候,张恨水的名气由北京向全国传开。1929年,严独鹤主办的上海《新闻报》副刊是红极一时的文艺副刊。严主编得知张恨水正在构思一部言情长篇小说,于是向他约稿。张恨水将文题定名《啼笑因缘》。严粗看一下,拍案叫绝,当即表态连载。也就是这个长篇,惹疯逗痴了天下无数青年男女,读者来信如雪花般向张恨水飞来。
       一天,张恨水正在聚精会神地编稿,一位妙龄少女破门而入。那女孩开口便问:“谁是《啼笑因缘》的作者张恨水?”张恨水抬头一看,少女那副咄咄逼人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脸上,他不紧不慢地说:“小姐,我就是,你有什么事吗?”女孩说:“你害得我好苦啊,我给你的信为何不复?”张恨水说:“你是谁?”那女孩说:“我是北京春明女中的学生,名叫周淑云,今年16岁;至于要问我什么事吧?请看我的第三封书信。”说罢顺手将书信递给了他。
       张恨水打开信一看,分明是凤求凰呀!张恨水平静地说:“谢谢你成为我的忠实读者,我同意交你这个朋友。”
       自这以后,周淑云三天两天便来,有时在白天,有时在黑夜。他们一起逛街、游公园、进茶馆。周淑云的一嗔一笑,都是那么妩媚可爱,但张恨水想到自己已有二房,再不能有非分之想,婉言拒绝了周淑云弦外之音。但周淑云却明确地表示:“本小姐非张恨水不嫁。”张恨水说:“如我不娶呢?”周淑云说:“那我就死在你的面前。”“徜若你家里人不同意呢?”“我就与他们决裂。”
       张恨水做梦也未想到一个弱小女孩有如此勇气。他给周淑云改名周南(其意乃江南之美女也),决定娶她为第三房夫人,并且热热闹闹地办了一场婚礼,又在北京租了一间房子让她居住。
       新中国成立后,张恨水相对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1967年,他因脑溢血发作在北京去世,享年72岁。
       (庄国伟摘自《现代家庭报》)